小札准备在莲花商城上线的,是一款类似Ins的社交App。
这款App,在去年年初,金橘推出全球首款真全面屏手机时,就已经立项。
当时,反金橘联盟都还没有建立,他们成立这个项目,主要是研究和储备性质。
但后来,随着G7销量高歌猛进,以及菊厂的加入,莲花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
等到大米加入,莲花的市场份额,逐渐赶超安卓和水果,小札不得不收起心中的傲慢。
连带这个项目,也开始受到之前没有的重视。
只不过,直到这时,该项目依然只是一个,类似诺亚方舟的备用计划,不到最后时刻,不会真的推向市场。
让他心思动摇的,是金橘在今年发布的G8。
水果、安卓和高通,都在纠结G8的5nm处理器,是怎么来的。
小札纠结的却是,在LmS生态逐渐成形并完善,手机处理器问题也得到解决的情况下,莲花系统的市占率领先,注定不会昙花一现。
水果和安卓系统的颓势,已经一览无遗。
在这种情况下,非死不可和其他App,还有必要在水果和安卓系统上吊死吗?
考虑到自己的身份,他没有下定决心,将这个项目上线,但心里已经出现动摇,连带在反金橘联盟会议上,表现得也不如以前积极。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Novus orbis公司上市,和这次oV、传音等东大公司,都将推出莲花手机的决定。
尤其Novus orbis公司上市,要知道这家公司,对标的可是他的非死不可。
只用了短短两年多时间,其月活跃用户数,就超过5亿,上市后市值达到600亿欧。
虽然无论用户数,还是市值,这家公司都远不如非死不可,但却对非死不可造成了不小威胁。
而且,随着莲花的市占率步步提升,其威胁越来越大。
反观非死不可,却在安卓和水果退潮后,自身用户不断流失,月活用户数,已经从巅峰时的28亿,一路下滑到只剩20亿。
流失的8亿,至少有7亿,变成了Novus orbis和LmS生态内,其他平台的用户。
即便是剩下的20亿,也有好几亿,是同时使用非死不可,和Novus orbis等莲花App。
如今,莲花系统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0亿。
Novus orbis的月活跃用户数,之所以只有5亿,是因为其成立时间短,在LmS生态中,还未形成像非死不可一样的统治力。
这次Novus orbis上市,融资的目的,就是通过并购,完成对竞争对手的整合。
一旦整合完毕,加上莲花用户的自然增长,其月活数量很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到那时,Novus orbis的体量,就能达到非死不可的一半,并在此消彼长下,不断向非死不可逼近,直至完成超越。
而Novus orbis的诞生,其实是小札自己促成的。
若不是,非死不可一直不愿意适配莲花,金橘又怎么会投资成立Novus orbis?
一想到这,小札便心痛到几乎无法呼吸。
也正因如此,他才决定将新项目在莲花商城上线。
不过,为了不引起众怒,他选择了低调行事,准备在欧罗巴另起炉灶。
如果能起来,再用非死不可的母公司,将其收购。
如此一来,即使其他人仍有意见,也不会那么强烈。
而且他相信,在看到莲花系统的强势表现后,改头换面,悄悄进驻莲花商城的,绝不止他一个!
-----------------
岛国。
东大人一提起佳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相机。
但事实上,佳能的业务十分广泛,涵盖印刷、影像、医疗、工业和很多前沿领域。
包括在光刻机领域,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早在1970年,佳能便推出了岛国首台半导体光刻设备ppc-1。
之后又陆续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亚微米光刻设备,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步进光刻机,以及世界上第一台拥有自动对准机制的近接式半导体光刻设备。
只是后来,佳能因为未能及时跟上浸润式光刻技术的发展,才逐渐被ASmL拉开差距。
但小日子向来野心勃勃,不可能就此放弃。
他们开始押注纳米压印,不仅在2004年,就开始对此进行研究,还在2014年,收购了专注于这一技术研发的molecular Imprints。
佳能在完成收购后,将自身的镜头技术与molecular Imprints的曝光技术结合,在纳米压印上有了不小进步。
像存储芯片制造商铠侠,用的就是他们的纳米压印设备。
但他们的设备,依然无法实现32nm逻辑节点的制造,5nm甚至2nm,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听说,谷歌、高通、阿斯麦和台积电等一众巨头,都将全力支持自己后,佳能十分兴奋。
但在得知,对方要求将纳米压印项目剥离,并让出超过50%的股权后,感觉像是被浇了盆冷水。
尤其在得知,对方要求他们在一两年内,将纳米压印推进到5nm,而且是用于逻辑芯片后,佳能直接炸了:
“不可能!这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事!”
“那你们要多久?”
“最快,也要五年!至少要到2025年,或2026年,才能用于逻辑芯片,而且是32nm!”
“5nm呢?”
“要实现5nm,怎么也要到2028甚至2030年后了。”
来者皱眉:“不能更快吗?如果有我们不计代价地提供资金、人才,甚至技术支持,最快能在什么时候实现?”
闻言,佳能的取缔役副社长兼cto,无奈道:
“我说的,已经是在你们全力支持的情况下了。要不然,光是32nm的逻辑芯片,就要到2027年甚至2030年!”
“这么久?”
来者有点懵。
佳能副社长一脸无语:“要不然呢?谁都知道,纳米压印的成本非常低,如果难度小,大家早就一窝蜂全去研发这项技术了。
坦白地说,纳米压印只适合存储芯片,最多尝试一下,落后制程的逻辑芯片。
等它在逻辑芯片上,实现5nm制程工艺,估计其他路线,比如阿斯麦的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已经达到了0.5nm。
你要我们在一两年内,就用纳米压印,将逻辑芯片的制程工艺推进到5nm,这绝不可能!
别说一两年,就算是十年,都不一定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