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大楼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个人围坐在长桌旁,个个眉头紧锁。
“陇平的杂交水稻试验田亩产突破了八百公斤,这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农业部部长李建国激动地拍着桌子,“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手和工具来开垦荒地!”
技术处处长王明推了推眼镜:
“部长,全国范围内的开荒需要大量农业机械,而我们现有的农机数量不足需求的三分之一,且多数是毛熊老式机械,效率低下。”
“我们自己不能生产吗?”李建国问道。
王明苦笑:
“国内几家农机厂技术落后,仿制的苏式拖拉机故障率高,耕深不够,完全达不到开荒要求。
西方国家又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买不到先进设备。”
会议室陷入沉默。
良久,李建国忽然抬头:“我记得上次去红星轧钢厂考察时,他们杨厂长提起过厂里有个机械设计天才,叫什么来着?”
“何雨柱?”
王明想了想,“是的,听说他改进过厂里的轧钢设备,效率提升了30%。
但农业机械和工业设备完全不同——”
“死马当活马医吧!”
李建国掐灭烟头,“明天就去拜访这位何雨柱同志!”
......
红星轧钢厂车间里,何雨柱正蹲在一台庞大的机器前,手里拿着扳手,专注地调整着齿轮间隙。
作为穿越者,他拥有这个时代所不具备的机械知识,短短一年时间,已经从厨子成为了国家技术革新组的核心成员。
……
农业部的小轿车驶入红星轧钢厂时,何雨柱正蹲在一台报废的苏联联合收割机旁,手里拿着扳手,眉头紧锁。
阳光透过车间顶棚的破洞洒下来,在他沾满油污的工作服上跳跃。
“何工,部里来人了,杨厂长让您赶紧去会议室。”
助理气喘吁吁地跑来。
何雨柱头也不抬:
“没看我正忙着吗?
这老毛子的玩意儿真不靠谱,齿轮磨损成这样,好在咱们的钢铁技术早已突破。”
“可、可杨厂长说这是急事,部里的领导专门来找您的…...”
何雨柱这才放下扳手,用棉纱擦了擦手。
他心里嘀咕着,部里来人找他能有什么事?
莫不是上次他偷偷用厂里设备做实验被发现了?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杨厂长一见何雨柱进来,立刻起身介绍:
“李司长,这就是我们厂的何雨柱同志。
雨柱啊,这位是农业部机械司的李司长。”
李司长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花白,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鹰。
他握住何雨柱的手时,何雨柱感觉到那手上厚厚的老茧。
“何雨柱同志,久闻大名。
你改进的那台播种机,在北方试点效果很好啊!”李司长开门见山。
何雨柱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他说的是之前自己闲着无聊时设计的一个小玩意儿。
那会儿他只是觉得厂区旁边试验田里的播种机太笨重,就随手画了几张图纸改进了一下,没想到还真被农业研究所的人拿去试用了。
“李司长过奖了,就是瞎琢磨。”
何雨柱谦虚道。
“我们这次来,是有个重大任务。”
李司长表情严肃起来,“陇平的杂交水稻试验成功了,亩产比普通水稻高出三倍!亩产突破千斤!”
会议室里顿时一片低呼。
何雨柱心里了然,陇平跟他通信说了。
何雨柱很开心,这比他知道的历史早了这么多年!
也算为这片土地的人民间接推动事情发展。
李司长继续说:
“部里决定全国推广,但问题是,咱们现有的耕地根本不够。
所以要开荒,要大面积开荒!这就需要农机,大量的农机!”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何雨柱:
“我们现在最缺的是拖拉机。毛熊老大哥的拖拉机价格昂贵,数量有限,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我们必须自己造!
何雨柱同志,你在机械方面的天赋我们有目共睹,这个重任,希望你能扛起来。”
何雨柱感觉心跳加速。
作为穿越者,他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更能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我需要看看现有的设备和资料。”何雨柱没有立即答应。
李司长笑了:
“早就准备好了。
我们在城郊有个农业机械研究所,所有资源随你调动。
只要你点头,你就是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那我试试。”
送走部里领导后,杨厂长拍拍何雨柱的肩膀:
“雨柱啊,这可是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厂里会全力支持你,需要什么尽管说!”
何雨柱点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
他记得龙国第一台自主生产的拖拉机是1958年7月问世的“东~方~红-54”。
现在是1952年,如果能提前六年造出国产拖拉机,对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将是巨大的推动。
回到车间,何雨柱把自己关进了办公室。
他找来纸笔,开始勾勒脑海中拖拉机的雏形。
“履带式比轮式更适合开荒作业,”
他自言自语道,“发动机是关键.…..还有传动系统.…..”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机械工程师,何雨柱的知识储备远超这个时代。
但他必须考虑现实条件——国内的工业基础薄弱,精密零件加工能力不足,好在特殊钢材之前他有研究出来。
“何工,听说您要造拖拉机了?”
助理兴奋地探头进来。
何雨柱招招手:
“来得正好,去帮我找这几本书:《内燃机原理》、《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学》…...”
几天后,何雨柱搬到了农业机械研究所。
这里条件简陋,但汇集了全国最好的农机资料和一批技术骨干。
项目启动会上,何雨柱提出了大胆的方案:
“我们要造的不仅是拖拉机,
而是适合龙国国情的多功能农业机械。
我设想它应该是履带式,功率在40-50马力之间,能牵引五铧犁,一天耕地至少100亩…...”
台下响起窃窃私语。
一位老工程师推了推眼镜:
“何工,这个指标是不是太高了?毛熊的dt-54才36马力,一天最多耕60亩地。”
“所以我们要超越他们。”
何雨柱自信地说,“我已经有了初步设计。”
他展开图纸,一台结构新颖的履带式拖拉机呈现在大家面前。
不同于现有的苏式拖拉机,何雨柱的设计更加紧凑合理,许多结构让在场的工程师们眼前一亮。
“这个传动系统设计很独特啊!”
“液压提升装置比现有的简单很多!”
“发动机布局更合理,维修方便.…..”
何雨柱微笑着解答各种问题,心里却明白,最难的还在后面——把这些图纸变成实实在在的钢铁巨兽。
接下来的日子里,何雨柱带领团队投入了紧张的设计和试验工作。
他白天在研究所画图计算,晚上回到轧钢厂车间,和工人们一起加工零件。
“何工,这个曲轴的精度要求太高了,咱们的设备做不出来啊!”
老工人刘师傅愁眉苦脸地说。
何雨柱凑到车床前看了看:“精度差多少?”
“至少差0.1毫米。”
“我想办法修改设计,放宽公差。”
何雨柱立即回应,“咱们不能等有了好设备再干,要因地制宜。”
有时他会连续工作36小时不休息,饿了就啃两口窝头,困了就在车间角落打个盹。
大家都惊讶于这个年轻人的精力和执着。
一个月后,第一台试验发动机终于组装完成。
试车那天,研究所空地上围满了人。
何雨柱亲自按下启动钮,发动机轰隆隆地响起来,冒出一阵黑烟,然后..….熄火了。
再次尝试,依然如此。
“燃油系统有问题。”何雨柱判断道。
拆开发动机,果然发现喷油嘴设计有缺陷。
何雨柱连夜重新设计,第二天一早又投入加工。
这样的失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屡见不鲜:
——变速箱齿轮强度不够,第一次负载测试就打碎了齿;
——履带板材料不合格,走了不到十里地就开裂;
——转向离合器过热,根本无法长时间工作...…
每次失败都意味着重新设计、重新加工、重新测试。
团队里开始有人产生怀疑情绪,甚至有人说风凉话:
“一个厨子出身的大学生,还想造拖拉机?异想天开!”
何雨柱听到这些议论,只是淡淡一笑,继续埋头工作。
他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1952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研究所的车间里没有暖气,何雨柱和团队成员们的手都冻得开裂,但热情丝毫未减。
经过不懈努力,何雨柱终于解决了最后一个技术难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他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缓冲装置,简单而有效。
机械所里同事休息,何雨柱却依然独自留在车间,对第一台原型机做最后的检查。
窗外飘着雪花,车间里只有一盏昏黄的灯和陪伴他的机器。
“柱子,我就知道你在这儿!”
清脆的女声从门口传来。
何雨柱抬头,看见张小娥端着饭盒走进来。
“妈,你怎么来了?”
“给你送饺子呗!家里今天包饺子,最近你都饿瘦了,总不能让你饿着肚子搞研究。”
张小娥打开饭盒,热气腾腾的饺子香气弥漫开来。
何雨柱这才感到饥肠辘辘,接过饺子狼吞虎咽。
“慢点吃,别噎着。”
张小娥看着他,眼中满是心疼,“你这几个月都瘦脱相了。”
何雨柱笑笑:“等拖拉机造出来,我好好补补。”
“大家都放假休息了,你何必这么拼命?”
“妈,你不明白,”
何雨柱放下筷子,目光炯炯,“这台拖拉机对我们国家太重要了。
早一天造出来,就能早一天多开垦万亩荒地,多养活数万人。”
张小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你也得注意身体啊。我和你爸都很担心你。”
“没事,我身体好着呢!你们放心好了。”
这话何雨柱没有吹牛。
毕竟,他的身体可是有系统加持过的。
一级棒,所以他才在大家都休息的时候,他根本不用休息,专心搞研究。
送走张小娥,何雨柱继续工作到深夜。
当新的钟声响起时,他正趴在图纸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铅笔。
又过了些时日,原型机终于组装完成。
这台钢铁巨兽静静地停在试验场上,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
正式试车那天,农业部来了不少人,李司长亲自带队。
场边围满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和附近村民,大家都想亲眼见证龙国第一台自主生产的拖拉机诞生。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登上驾驶座。
他按下启动钮,发动机轰隆隆地响起来,这次没有熄火,平稳地运转着。
“前进一档!”
何雨柱挂上挡,松开离合器。
拖拉机缓缓向前移动,履带碾过土地,留下深深的印记。
场边响起掌声。
何雨屏住呼吸,逐步加大油门,拖拉机速度提升,运行平稳。
“现在测试牵引力!”他大声喊道。
工作人员挂上早已准备好的五铧犁,拖拉机稍一吃力,便拖着犁具稳步前进。
犁刀翻起深褐色的土壤,整齐而均匀。
“成功了!”
场边爆发出欢呼声。
何雨柱没有停下,他继续测试了转向、爬坡、倒退等各种性能,拖拉机表现完美。
最后,他停下车,跳下驾驶座。
李司长激动地握住他的手:“何雨柱同志,你创造了历史!这是龙国农业机械化的里程碑!”
就在这时,一个工作人员飞奔而来:“何工,测量结果出来了!
这台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40头牛的耕种量!”
人群再次沸腾。
何雨柱眼眶湿润了——他做到了,提前六年为龙国造出了第一台大功率履带式拖拉机!
庆功宴上,李司长宣布:
“部里决定,将这款拖拉机命名为‘红旗-50’,并立即着手筹备量产工作。
何雨柱同志,组织上决定调你到新成立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任总工程师!”
何雨柱举起酒杯:
“感谢组织的信任!
但我有个请求——让我带红星轧钢厂的那帮兄弟一起去新厂。
没有他们的支持,我造不出这台拖拉机。
并且,我只是暂时担任这个总工程师,在找到合适人选之前,我就兼任这个总工程师。”
何雨柱还想研究更多龙国需要的产品。
“没问题!”李司长爽快答应。
夜里,何雨柱独自来到试验场。
月光下,那台拖拉机静静地停在那里,宛如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
他抚摸着冰冷的履带,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作为穿越者,他曾经只想过上小康生活,保护好身边的人。
但现在,他找到了更大的目标——用自己超越时代的知识,推动这个古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这才只是开始,”
他轻声对拖拉机说,“接下来,我们还要造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灌溉设备…...
要让龙国的土地上,跑满我们自己造的农机具。”
远处传来脚步声,马华和几个年轻工人跑过来:
“何工,我们到处找您呢!
大家都等着听您讲下一步的计划!”
何雨柱笑了,月光照在他脸上,显得格外明亮:
“走,咱们回去好好规划规划。
龙国的农业机械化,才刚刚起步呢!”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台拖拉机,然后大步走向灯火通明的研究所。
在那里,更多的图纸和设计正在等待着他,一个机械工业的新时代正在黎明中悄然开启。
履带碾压过的土地已经播下种子,而来年春天,这里必将迎来丰收的金黄。
……
清晨的阳光透过四合院的老槐树,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何雨柱握着刚刚送到的《全国日报》,手指微微发颤。
晨光映在头版那行醒目的标题上:《我国首台自主研制履带式拖拉机问世,青年技术员何雨柱创造奇迹》。
他深吸一口气,油墨的清香扑鼻而来。
照片上的自己站在拖拉机旁,笑得有些拘谨,但那钢铁巨兽般的拖拉机却威风凛凛。
“柱子!柱子!”
许大茂人未到声先至,挥舞着同样的报纸从门外冲进来,
“你上报纸了!全国日报啊!咱们院出了个大人物!”
这一嚷,四合院顿时醒了。
各家各户的门吱呀作响,邻居们三五成群地围拢过来。
二大爷一字一句地念着报道,不时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
三大爷抽着旱烟,眯眼端详着报纸上的照片,嘴角挂着难得的笑意。
“了不得啊,柱子这是为国争光了!”
二大爷拍着何雨柱的肩膀,“咱们这四合院怕是装不下你这尊大佛喽!”
何雨柱不好意思地挠头:“许叔您说哪的话,我就是运气好,碰巧解决了几个技术难题。”
正说着,东厢房的门“哐当”一声开了。
贾张氏端着盆洗衣水,故意往人群方向一泼,水花险些溅到人身上。
“大清早的嚷嚷什么?
”贾张氏吊梢眼一翻,
“什么大人物小人物的,不就是捣鼓出个铁疙瘩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院里顿时安静下来。
许大茂眉头一皱,正要开口,被何雨柱悄悄拉住了。
贾张氏却不依不饶,晾衣服的动作格外用力,衣架碰得啪啪响:
“要我说啊,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一个修机器的,还真把自己当科学家了?上了报纸就不知道姓什么了!”
“贾张氏,您这话可不中听。”
许大茂终究没忍住,“柱子这是为国家做贡献,您不懂就别乱说。”
“我不懂?我吃过的盐比你们吃的饭都多!”
贾张氏叉着腰,
“就他那个笨手笨脚的样,还能研制出什么拖拉机?
保不齐是偷了谁的技术,冒名顶替呢!”
这话一出,院里的人都皱起了眉头。
谁不知道何雨柱为了这个项目,在厂里熬了无数个通宵,回家还常常画图纸到深夜?
许大茂气得脸通红,一把夺过二大爷手中的报纸,指着上面的照片:
“您睁大眼睛瞧瞧!这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何雨柱的名字!
国家都承认了,您倒在这里说风凉话!”
“国家承认?国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贾张氏嗤笑一声,
“就他那个德行,我还不知道?
就是一个厨子,现在能造拖拉机了?笑死个人!”
许大茂却忍不了,他这个发小最清楚何雨柱付出了多少。
有多少次,何雨柱为了一个技术难题茶饭不思;有多少回,他自费买书学习机械原理;有多少个夜晚,车间里只有他一个人的灯光亮到天明。
“贾张氏,我告诉您!”
许大茂声音提高了八度,“柱子这项发明,能顶几十头牛耕地的效率!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您不懂就闭嘴,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哎哟喂,许大茂,你倒是会捧臭脚!”
贾张氏尖声道,“何雨柱给你什么好处了?
这么向着他说话?你们俩穿一条裤子都嫌肥!”
院里有人忍不住笑出声,但更多人面露不悦。大家都住在同一个院里,何雨柱为人踏实厚道,如今有了成就却遭这般诋毁,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二大爷清了清嗓子:
“贾张氏,少说两句。雨柱这是为国争光,咱们院都跟着沾光。”
“沾光?沾什么光?”
贾张氏翻了个白眼,“他能给我家分点钱还是分点粮?不能吧?那关我屁事!”
何雨柱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有力:
“贾婶子,这拖拉机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让全国人民吃饱饭。
有了它,耕地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就能上去,到时候家家户户都能多分粮。”
“说得比唱得好听!谁知道真的假的?”贾张氏不以为然。
许大茂气得浑身发抖,突然一拍脑门:
“对了!明天厂里要开表彰大会,还要现场演示拖拉机耕地!
贾张氏,您要是不信,亲自去看看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