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未来维修站的概念图。”小丫头的声音在虚拟空间回荡,“等您七十岁,手不稳了,就让AI当您的手。”
何雨柱伸手去摸虚拟扳手,触感真实得吓人。他摘下头盔时,眼角有泪光闪过。小玥儿假装没看见,指着窗外:“干爹,下雪了。”
那年春节,修车铺贴上了VR春联——用手机扫描会跳出生肖动画。小玥儿教何雨柱用全息投影给孩子们放皮影戏,元元家的双胞胎追着虚拟孙悟空满院跑。
临返校前夜,小玥儿拆了VR设备,却留下个U盘:“干爹,这里存了我设计的全部图纸。要是想我了,就打开‘玥儿话匣子’程序。”
何雨柱点开程序,全息投影的小玥儿立刻蹦出来:“今天要修什么呀?玥儿导师在线解答!”那语气神态,与扎着羊角辫追问他扳手用法的小丫头重叠在一起。
春雨淅沥的清晨,何雨柱在修车铺门槛发现个快递盒。打开是双智能工装手套,掌心带增强抓握力涂层。盒底纸条龙飞凤舞:“干爹,这手套能防滑,下雨天修车不许撂挑子!”
他戴上手套握扳手,多年关节炎的酸痛感竟然减轻了。抬头时,看见VR春联在晨光里泛着虹彩,像小丫头笑起来的梨涡。
盛夏七月,修车铺接到通知:老街要改造,半年后拆迁。何雨柱蹲在门槛上抽烟,智能眼镜不断弹出拆迁公告的解析条款。
手机震动,小玥儿的全息投影自动跳出来:“检测到情绪波动!干爹别慌,我做了数字孪生系统——就是把咱铺子1:1存进电脑里!”
投影展开,熟悉的修车铺在数据流中重新搭建,连工具箱里的油渍都完美复刻。小玥儿的声音带着笑:“物理空间会消失,但手艺和回忆能永远流传。”
何雨柱伸手去触虚拟工具墙,这次摸到了实实在在的暖意。
……
推土机的轰鸣声逼近时,何雨柱在修车铺里整理最后一批工具。小玥儿设计的数字孪生系统正在全息投影里运转,虚拟扳手与真实工具在空气中交错出重影。
“干爹,二维码贴好了。”小玥儿踩着梯子,把最后一张印着“扫码走进数字修车铺”的贴纸粘在拆迁围挡上。贴纸图案是她用AR技术复原的修车铺全景,连门槛上那道被自行车链子磨出的凹痕都清晰可见。
许大茂红着眼圈拍视频:“闺女,再多拍点儿,这以后就是文物了。”
拆迁前夜,全院人聚在修车铺开告别晚会。小玥儿架起投影仪,老邻居们惊喜地发现自己在全息影像里成了主角——二大爷修藤椅的背影,三大妈晒被子的身姿,甚至元元小时候尿湿裤子的糗事,都被AI修复成4K高清。
“这丫头,”二大爷抹眼睛,“把咱们的魂儿都存进电脑了。”
真正的惊喜在破拆当天到来。小玥儿举着平板电脑跑到拆迁指挥部,屏幕上展示着她设计的“老街记忆数字展馆”方案。她用VR技术将整条胡同建模复原,连每户窗台上的蒜头辫都精确到瓣。
“我们可以用全息投影在新建的社区中心重现老街风貌。”小玥儿切换ppt,展示着能触摸互动的虚拟商铺,“孩子们还能体验爷爷奶奶当年的生活。”
开发商代表盯着方案久久不语。突然,他指着修车铺的全息模型问:“这个能教人修自行车吗?”
三个月后,新落成的社区中心多了间“时光修车铺”。游客戴上AR眼镜,就能看见何雨柱的虚拟形象在教孩子们补胎。有回真有个小伙子照着全息提示修好了共享单车,兴奋地对着虚拟何雨柱鞠躬:“谢谢师傅!”
小玥儿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是《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记忆保护技术》。答辩那天,何雨柱穿着小玥儿送他的智能中山装坐在台下,衣领下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心率。当投影幕布出现修车铺的全息模型时,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像年轻时敲打铁皮桶一样响亮。
毕业后,小玥儿收到多家科技公司的橄榄枝。她却在家宴上宣布:要成立工作室,专帮老街坊做“记忆数字化”。第一单生意是给九十岁的赵奶奶扫描绣花样子——那些花样很快被AI生成动态教程,在短视频平台获赞百万。
冬至那天,小玥儿带着新设备回来。这次是脑机接口头戴设备,能捕捉何雨柱修车时的肌肉记忆。“要把干爹的手艺,”她调整着电极片,“转化成数字遗产。”
何雨柱配合地拆装自行车,头盔记录着他每个细微的力道把握。当他习惯性用虎口抹去额汗时,全息投影同步生成这个动作的数据流——那是四十年来形成的肌肉记忆。
春节时,时光修车铺来了特殊访客:海外游学的中学生通过VR设备体验老北京胡同生活。他们围着虚拟何雨柱学编蝈蝈笼,有个金发男孩用生硬的中文问:“爷爷,能教我修滑板吗?”
何雨柱的虚拟形象居然真的调出滑板结构图。小玥儿在控制台偷笑——她连夜给数据库增加了三千种交通工具的维修资料。
元宵节夜晚,社区中心举办“数字庙会”。小玥儿团队用全息技术复原了五十年前的灯市口盛景,老人们戴着VR设备在虚拟胡同里重逢。何雨柱的修车铺前排起长队——大家都想和虚拟何师傅合影。
活动散场时,小玥儿在空荡荡的展厅里拉住何雨柱。她点亮平板,展示着最新成果:通过AI学习何雨柱的修车数据,系统已经能独立诊断百分之八十的常见故障。
“但是干爹,”她指着屏幕上的学习曲线,“有些绝活AI永远学不会——比如您一耳朵就能听出轴承问题的本事。”
月光透过玻璃幕墙,何雨柱看见新修的仿古屋檐下,自己那辆二八大杠被做成了公共艺术品。车座上的二维码指向一个永不消失的数字修车铺。
他摸摸小玥儿的头,像二十年前教她认扳手时那样。
“手艺传下去了,”他说,“人就永远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