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驿正堂内。
沈佩乐与赵屠花、林满画,以及负责文书、联络的吏员围桌而坐。
桌上摊开着大幅的舆图,以及刚从朝廷发来的相关文书。
“陛下的旨意上午已经下达,命沿途官府予以配合。”沈佩乐将圣旨扔在桌面上。
“江南路远,案情不等人。明解大人所率獬豸一部,明日午时将启程,星夜兼程,直发山东、南直隶沿线州县。”她手指划过舆图上的路线。
“今夜我等需将各路公文、案牍及沿途关防文书整理妥当,务必使獬豸所至,畅行无阻,案卷齐备。”
“另外,待京师事毕,我等要速归道场。第一次大议召开在即,关乎新政推行全局,我等须在会议开始前返回白玉京述职并参与筹备。”
“行程紧迫,诸君务必协力,不得延误。”
众人皆肃然应诺。
一名年轻吏员禀报:“沈主事,方才鸿胪寺又送来一批卷宗抄本,说是相关州县的部分案录。”
“知道了。抓紧时间整理,重点标注存疑之处,这些将是日后复核的关键。”沈佩乐吩咐道,随即看向赵屠花。
“赵将军,你等做好车队的返程准备。”
“得令!”赵屠花抱拳领命,声音干脆。
就在会议将散未散之际,一名驿丞模样的官员小跑着来到堂外,高声禀道:“沈主事,宫里有旨意到。”
沈佩乐略感意外,起身带领众人至院中接旨。
来的是崇祯身边的一位中年太监,面容白净,满脸堆笑,宣读了圣旨。
旨意无非是重申了对獬豸一族协助审案的支持,严令地方官吏配合,又嘉奖了沈佩乐等人“剿邪安民”之功,赏赐了些绸缎金银,最后殷切期盼道场能与大明同心协力,共靖天下。
言辞恳切,姿态放得极低。
沈佩乐平静地领旨谢恩,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这份圣旨,与其说是表态,不如说是崇祯在得知道场强硬态度后,不得已的补救和无奈的妥协。
送走太监,沈佩乐随手吩咐将赏赐之物登记收库。
乾清宫东暖阁。
烛光下,崇祯眉头紧锁,清俊少年的眉宇被沉重的国事压出了深痕。
他对面坐着的是深受他信任的周延儒。
“先生,”崇祯的声音压抑着疲惫和烦躁,“神尊此番派獬豸直入江南,如刀斧加于朕之股肱!”
“此次禁谣,朕本意是安抚神尊,肃清诽谤,怎料底下那些人……竟如此不堪!生生将神尊推得更远。如今更是直接派神兽插手地方司法,朕这脸面……”
“唉!如今这般局面,如之奈何?”
周延儒坐姿端正,眼神低垂,闻言微微抬眼,语气沉缓:“陛下,神尊对大明心存芥蒂,非一日之寒。”
“底下官吏阳奉阴违,非陛下之过。神尊眼见冤狱横行,心中不豫,亦是常情。为今之计,强硬挽回已非上策,当以怀柔为主,徐徐图之。”
崇祯抬眼看他:“哦?如何徐徐图之?”
“臣以为,可旁敲侧击,对道场中的重要人物,多加优抚,示之以恩,结之以情。若能使他们对大明心存好感,时日久了,或能潜移默化,影响神尊对陛下的观感。”
周延儒说着,看了看崇祯的脸色,继续道,“譬如,此次前来宣旨的那位沈主事……”
崇祯目光一凝:“沈佩乐?”
“正是。臣听闻,这位沈主事其家当年受阉党牵连而中落,似乎还受过些委屈……与翰林解编修有些渊源。”
周延儒语速平缓,“陛下不妨严惩几个当年落井下石的官吏,惩戒一番背信弃义的解家。”
“这既彰显陛下公正,抚慰沈主事之心,亦向道场表明陛下整顿吏治、与民更始的决心。”
崇祯闻言,眉头皱得更紧:“当年沈家遭遇,牵连甚广。朕也细查过,解家虽退婚自保,却也并非直接凶手。”
“何况那解引樾,朕观之颇有才名,年轻有为,若因此事……岂非令天下士子寒心?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正是用人之际……”
周延儒眼神深邃,面上愈发恭谨:“陛下,解引樾是人才,但大明地大物博,最不缺的也是人才。”
“而神尊,普天之下,却只此一位。孰轻孰重,请陛下圣裁。”
见崇祯不语,周延儒继续说道。
“若些许表示,能换得神尊态度转圜,于国朝而言,利大于弊。”
“况且仅是处置当年攀附阉党、构陷沈家的几个蠹虫,更于朝廷体面无损,反显陛下公允。”
崇祯沉默了,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内心极度挣扎。
一边是皇权的尊严和士大夫阶层的人心,一边是莫测的神尊与飘摇的国运。
良久,他叹了口气,声音涩然:“……容朕再想想。先说江南之事,獬豸入境,该如何应对,方能不失朝廷体面……”
周延儒眼底闪过暗色,恭敬地与崇祯讨论起江南的局面的应对之策。
另一边,沈佩乐忙完一应事务,与朝廷相关衙门做了最后的交接。
待回到小院时,已是夜深人静。
推开房门,一股若有似无的松墨气息钻入鼻尖,让她动作猛地一顿。
屋内没有点灯,漆黑一片,她敏锐察觉多了一道压抑的呼吸声。
“谁!”
沈佩乐立刻后退,手已按向腰间的匕首,便要开口唤人。
“音音……别叫,是我。”
黑暗里,一个沙哑而熟悉的声音响起,带着恳求。
沈佩乐动作停止,深吸一口气,走到桌边,摸到火折子,点亮了桌上的油灯。
昏黄的光晕逐渐扩散开来,照亮了内室景象。
只见解引樾竟跪在她床榻前的脚踏上,黑发散落,露出那张俊朗的面容,上身赤裸,他的背上,赫然交错捆绑着数根带刺的荆条。
有些尖锐处已陷入皮肉,划出几道血痕,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目。
沈佩乐彻底怔住了,一时竟忘了反应,只愕然地看着这艳丽的一幕。
解引樾抬起头,薄唇被咬的通红,苍白的脸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沿着修长的脖颈缓缓划过胸膛。
他轻轻喘息,喉结滚动,胸膛起起伏伏,显露优美的曲线,望向沈佩乐的目光里情绪复杂至极,有悔恨,有羞惭,也有一种孤注一掷的执拗。
“你……”沈佩乐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解翰林,这是唱的哪一出?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