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不急,我们的昆仑I发动机生产线太过老旧,想要生产昆仑III发动机需要对它进行一次全面的升级。”
“样机的话,我们暂时还只有这一台样机,最快也要明年3月份才能给你们提供样机做测试。”
“另外提前和您说下,这个发动机的造价可不便宜。”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靠以前的纯手工生产线生产昆仑III发动机,别说外销了,甚至不能满足自己未来‘八翼天使’的需求。
“多少钱?”
“由于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所以它的造价达到了5000万一台!”
“5000万?确实不便宜。”
听到这个价格,王强猛地松了一口气。
这个售价虽然远超AL31F发动机330万星元的售价,但是那个发动机可是几十年前的产物。
而作为对比,星条国的F119-pw-100发动机的采购价可是达到了1200万星元,也就是8400万元。
昆仑III不但比F119性能更高,价格还便宜了三分之一!
想到这里,王强面色凝重道:
“不论你用什么方法,把价格给我降到4000万以内!你们的生产线由我们替你们出资建设,需要什么设备你给我列个清单!务必不能耽误昆仑III的量产工作。”
“另外,我刚才说派一个班的士兵有些保守了,以后这里的安全就全部由我们军部接手。”
听到这个条件,秦墨立马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在他规划中,可是要把发动机生产线建成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发动机年产量至少要达到600-800台,如此一来仅生产线的建设成本至少要50亿。
王强的提议,看似是让秦墨降价,但是一个工厂就完全弥补了他的所有损失。
当然,未来军部的采购数量能超过500台,那么对军部而言就是赚的,如果达不到500台,那么单台成本甚至会超过5000万。
所以对秦墨而言,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赔。
抛出研发成本,单台发动机实际成本才2200万左右。
至于研发成本……额,仅有500公斤黄金外加不到8亿的现金。
这个成本对于航空发动机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何况,一旦生产工艺成熟,生产成本还会大幅下降。
王强走时虽然没有拿到发动机的样机,但是却拷贝了一份发动机的所有参数和实验数据、视频。
也就是在他刚离开不到五个小时的时间,秦墨的公司也迎来了一个合成防空营的驻防。
看着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秦墨嘴角泛起了一丝笑容。
这该死的安全感!
有了这些士兵,就是一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
……
与此同时,404研究所内。
太行10总设计师刘国栋看着实验室数据屏上跳动的刺眼的红色警报,眼神变得黯淡。
太行10b的第37次高空模拟试车实验再次失败。
“还是材料的问题,新型合金依旧没能抗住三千多度的高温,现在叶片都熔成渣了。”
材料组的章安志攥着断裂的单晶叶片,直接泛白,“定向凝固工艺已经做到极限了,除非...除非能引进国外的真空里新设备。”
“说什么梦话!”
一旁的太行10副总工任正卿突然拍案而起,“设备卡脖子又不是一天两天,我就不信没有国外设备我们就造不出属于我们大夏的航空发动机!”
“小林,你们结构组给我重新设计一版冷却通道,老子就不信了,一清二白的年代我们都搞出核弹,一个小小叶片材料就能把我们给难住了!”
被称为‘小林’的是一名三十多岁男子,只见他心灰意冷道:
“我们组设计的八版冷却通道设计都掐在气膜冷却效率上,理论上0.3mm的冷却气模能降低150K温度,但刚才的实际测验中,由于涡轮千叶复杂曲面的气流分离效应,气膜厚度不均匀度超过40%,热端部件温度场根本控制不住。”
一旁负责燃烧室结构的一名中年男子同样面露苦涩:
“还有燃烧室,燃烧不稳定引发的高频振动问题始终无法解决,现在连震动模态频率都测不准……”
听着众人不停的抛出新的问题,刘国栋眼神变得空洞迷茫:“或许…我们一开始的设计路线就是错的,难道要推翻重来,重新梳理技术路线?”
从上一代的太行10A开始,太行10发动机就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不得已之下大夏空军只能又向钢铁联盟继续采购AL31F发动机。
这让整个研究所的人心中都憋着一口气。
只是没想到四五年时间过去了,太行10b的进展依旧不尽人意。
任正卿闻言强打起精神,重重的拍了拍刘禹锡的肩膀:“老刘,这可不像你,那么多的失败我们都经历了,多这一次又算得了什么!”
说罢又用鼓励的眼神对着大家说道:“同志们,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大家整理下这次失败的原因,三天后我们再开个研讨会,说不定集思广益下,问题就解决了呢。”
面对任正卿的鼓励,大家再次打起精神:“没错,我们定要研制出属于我们大夏的大推力发动机!”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大门突然被推开,刘国栋的助理快步走了进来:
“刘总工、任总工,空军装备部发来通知,要求你们二位现在进京开会,直升机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刘国栋闻言一愣:“他们有说是什么原因没?”
助理连忙摇头道:“只是说重要机密任务,要求您二位立刻出发。”
听闻空军装备部这么着急,刘国栋来不及脱掉身上的破旧的白色大褂,对着众人叮嘱几句后,便带着任正卿匆匆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