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宗主峰,青云峰之巅。
平日里云雾缭绕、罕有人至的悟道崖,今日却已是人声鼎沸。崖顶平台以白玉铺就,光滑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平台中央,一座古朴的青色石台静静矗立,那便是太上长老讲道之所——问道台。
朝阳初升,万道金芒刺破云海,将整个悟道崖渲染得如同仙境。
赵小白一袭青袍,衣袂在晨风中轻轻拂动,他沿着青石台阶缓步而上,目光扫过前方。平台上,蒲团星罗棋布,越靠近问道台的位置,蒲团数量越少,彼此间隔也越大。此刻,已有近百名修士落座,无一例外,尽皆气息渊深,灵压隐而不发——这些都是青岚宗的中流砥柱,结丹期的长老。
他的到来,吸引了不少目光。
“赵师弟,这边。”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赵小白循声望去,只见孙思年师兄正含笑招手,他身旁恰好空着一个蒲团,位置虽非最前,却也属于中上之列。
赵小白快步走去,拱手一礼:“孙师兄。”
“快坐。”孙思年笑容和煦,压低声音道,“听闻师弟前段时日又在边境立下威名,‘丹阳真君’一剑慑群雄,如今可是声名远播啊。”
“师兄谬赞,不过是分内之事。”赵小白谦逊一句,在蒲团上坐下,感受着身下传来的淡淡清凉静心之意,这蒲团显然也非凡品。
他目光微转,看到了不少熟人。剑峰的萧辰坐在更前方,腰背挺直如剑,气息比当年七脉会武时更加凌厉精纯,显然已至结丹中期。更远处,樊妙晴也若有所觉般回首,与他视线交汇,唇角微弯,露出一抹清浅笑意,旋即又转回头去,耳根却微微泛红。赵小白心中亦是一暖。
此外,各峰峰主,如烁金峰主、御兽峰主等,也已在前排落座,气息浩大,皆是结丹后期乃至巅峰的修为。
随着时间推移,到达的结丹修士越来越多,粗略看去,竟不下两百之数,这几乎是青岚宗明面上所有的结丹力量。众人皆肃容静坐,无人交谈,一股无形的庄重与期待弥漫在空气之中。
辰时正刻,朝阳恰好跃出云海,天地间紫气大盛。
就在这时,悟道崖上空,毫无征兆地,一道身影悄然浮现。
来人是一位青袍老者,发须皆白,面容清癯,眼神温润平和,仿佛蕴藏着无尽星空。他周身没有丝毫灵力波动,就那样凭空而立,却仿佛与整个天地融为一体,他所在之处,便是道的中心。
无需通传,无需礼拜。
在他出现的那一刻,所有结丹修士,包括各位峰主,皆不由自主地站起身,躬身行礼,齐声道:
“恭迎太上长老!”
声浪不高,却带着发自内心的崇敬。
这位便是青岚宗的定海神针,元婴后期大修士——青云真君。
青云真君目光扫过下方,微微颔首,一步踏出,便已端坐于问道台之上。
“坐。”一个平和的声音在每个人心头响起,不带丝毫烟火气。
众人依言落座,鸦雀无声。
青云真君并未立刻开讲,他目光掠过下方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的面孔,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直抵神魂深处:
“道,可道,非常道。”
仅仅六字,却如洪钟大吕,在赵小白心神中炸响。他感觉体内九转金丹自发地加速旋转,周身灵气与之共鸣。
“今日不讲具体神通术法,只论‘元婴’二字。”青云真君继续道,“结丹之境,乃凝气化液,聚液成丹,是将一身灵力修为,凝聚为一颗不朽金丹,是为‘精’之极。”
“然金丹有成,终有尽时。欲求长生,窥大道,需破丹成婴。此婴,非血肉之婴,乃‘神’与‘气’合,‘精’与‘魂’融,一点先天真性凝聚而成,是谓‘元婴’。”
“故,结丹修‘精’,元婴炼‘神’。”
随着他的讲述,问道台周围隐隐有道韵流转,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异象虽未真实显现,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玄之又玄的道境。
“何为神?”青云真君伸出一指,轻轻点向虚空。
刹那间,赵小白只觉得周遭景象大变!他不再是坐在悟道崖上,而是置身于一片无垠的星空之下,脚下是滚滚云海,头顶是璀璨星河。不仅仅是视觉,连神识感知也完全被带入这片幻境之中,无比真实。
“此乃老夫神识所化一念星空。”青云真君的声音在这片星空下回荡,“神识之力,初时如烛火,可观周身;继而如溪流,可探四方;再强如江河,神识一扫,百里千里尽在掌握。然,此皆‘凡识’。”
“唯有将‘凡识’淬炼,去芜存菁,融入对天地法则的感悟,融入自身之道念,使之产生质变,方能孕育出‘神’之精华——识海元婴!”
话音落下,星空之中,那漫天星辰仿佛活了过来,星光流转,勾勒出繁复无比的轨迹,那是法则的显化,是大道的痕迹。
赵小白屏息凝神,全力感悟。他感到自己的神识在这片星空下变得异常活跃,以往许多关于神识运用的晦涩之处,此刻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隐隐触摸到,神识并非仅仅是探查、驱使法宝的工具,它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引动、甚至改变外界天地灵气的桥梁。
“丹破婴生,第一步,便是碎丹。”青云真君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节奏,引导着众人的思绪,“非蛮力击碎,乃以神为引,以道为火,自内而外,涅盘重生。”
“金丹者,固也。过于坚固,则成桎梏。需知其‘坚’,守其‘柔’,明其‘性’,方能碎之有道,破之有序……”
赵小白听得如痴如醉。他成就九转金丹,丹体之坚固,远超同阶,这曾是他最大的依仗,却也隐隐成为他迈向元婴的一道无形壁垒。此刻听闻“守柔”、“明性”之言,仿佛在他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内视丹田,那枚有着九道清晰纹路的金丹缓缓旋转,金光璀璨。以往他只觉得其完美无瑕,坚不可摧,此刻却开始尝试以神识细细感悟其内在的“性”与“理”,寻找那冥冥中的一丝“柔”与“变”。
“……元婴既成,初时孱弱,需藏于紫府,以灵力温养,以神魂交融。至此,方算真正踏上长生仙路,拥有探寻天地终极奥秘的资格。”
青云真君讲得并不快,每一字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韵,直指元婴本质。他从“神”的锤炼,讲到“碎丹”的玄妙,再到“成婴”的温养,甚至隐约触及了元婴之后“化神”的一丝奥秘。
期间,他时而引动天地灵气,演化种种异象;时而屈指弹出一道灵光,没入某位修士眉心,为其点拨迷津;时而又以神识构筑出简单的道纹,供众人参悟。
两个时辰悄然而过。
当日头升至中天,讲道渐近尾声。
青云真君最后说道:“大道无穷,各有其途。吾之所言,乃吾之道,可供尔等借鉴,却不可奉为圭臬。尔等需明己心,见己性,寻己路,方能在这漫漫仙途上,走得更远。”
说完,他身形缓缓变淡,如同融入阳光与空气之中,消失不见。
悟道崖上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沉浸在方才的讲道之中,有人眉头紧锁,苦苦思索;有人面露喜色,似有所得;也有人怅然若失,感觉隔着一层迷雾。
赵小白缓缓睁开眼,眸中深处仿佛有星辰生灭,道韵流转。他长吁一口气,这口气息悠长无比,带着淡淡的馨香。
此次听讲,收获之大,远超预期。
不仅对元婴境界有了系统而清晰的认知,扫清了许多修炼上的盲区和误区,更重要的是,青云真君关于“神”的阐述,以及“碎丹”需“明性守柔”的观点,给了他极大的启发。
他感觉一直困扰着自己的、那层关于如何突破金丹壁垒的薄纱,被掀开了一角。前路虽然依旧漫长,但方向已然明确。
“恭喜师弟,看来收获匪浅。”孙思年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由衷的欣慰。
赵小白转头,看到孙思年眼中也精光内蕴,显然同样获益良多。他拱手道:“同喜师兄。太上长老字字珠玑,令人茅塞顿开。”
两人相视一笑,皆看到彼此眼中的振奋与坚定。
结丹修士们开始陆续离去,大多行色匆匆,急于返回洞府消化此次听道的感悟。
赵小白起身,正好看到樊妙晴也望了过来。
“感觉如何?”樊妙晴走近,轻声问道。她周身气息似乎更加凝练了几分。
“前所未有的清晰。”赵小白目光灼灼,“元婴之路,我已窥见门径。接下来,便是闭关潜修,将今日所得尽数消化,夯实道基。”
樊妙晴臻首轻点:“我也是。真君所言‘明己心,见己性’,于我丹道亦有大益。”
两人并肩而行,随着人流走下悟道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