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雨声如鼓点般敲击着养心殿的琉璃瓦。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眉宇间透着几分凝重。钦天监官员伏地叩首,声音微颤:“陛下,星象异动,恐危及后宫。”
“危及后宫?”皇帝沉声问道,目光如炬,“此话何解?”
钦天监官员额头渗出冷汗,急忙补充道:“据古籍所载,星象紊乱常与人事相呼应。若后宫有变,必牵连国运。”他顿了顿,又低声说道,“臣斗胆猜测,或许有人暗中行巫蛊之事。”
皇帝神色微变,挥手令其退下。殿内烛火摇曳,映得朱漆柱上的龙纹愈发狰狞。
坤宁宫内,皇后正倚窗而坐,手中捧着一盏热茶。嬷嬷匆匆赶来,低声禀报:“娘娘,御花园发现几件可疑之物,似是慧嫔贴身用品。”
皇后眸光一凛,搁下茶盏,声音冷冽:“带本宫去看看。”
御花园中,风雨交织,花丛间隐约可见一块绣花帕和一枚玉佩。嬷嬷弯腰拾起,指尖触到玉佩时,竟觉一股寒意直窜心底。她抬头望向皇后,欲言又止。
“怎么?”皇后察觉到她的迟疑,语气更显锐利。
嬷嬷低头答道:“这玉佩……似乎是偏殿供奉的旧物。若是被人取走,怕是有不轨之意。”
皇后闻言,眸色深沉。“偏殿?”她喃喃重复,随即转身离去,“回凤仪殿。”
凤仪殿内,灯火通明。嬷嬷将绣花帕与玉佩呈上,皇后细细端详,忽然唤来侍卫统领:“去查清楚,这几日谁曾出入偏殿。”
侍卫统领领命而去,心中却暗自权衡。嬷嬷在旁观察他的神情,忍不住开口:“大人可是有难处?”
统领苦笑一声:“娘娘吩咐的事,属下不敢怠慢。只是偏殿近日并无异常,贸然查问,恐引人非议。”
嬷嬷点头,不再多言。然而,就在两人交谈之际,一名小太监悄悄躲在廊柱后,竖耳倾听。待两人离去,他迅速溜进偏殿,翻找柜中遗留的信件。
偏殿内昏黄烛光摇曳,纸张燃烧时散发出淡淡的焦味。小太监将信件投入火盆,火苗舔舐着边角,很快化为灰烬。他松了一口气,却未注意到角落里站着一道黑影。
“你在做什么?”低沉的声音骤然响起,吓得小太监浑身一颤。他慌忙跪地求饶:“奴才……奴才只是奉命行事!”
黑影缓步走出,竟是侍卫统领。他冷冷扫了一眼火盆中的残渣,厉声道:“奉谁的命?”
小太监瑟缩成一团,支吾道:“是……是慧嫔娘娘。”
统领眉头紧锁,挥手示意他退下。待小太监离开,他独自站在偏殿中央,思绪翻涌。此事牵涉甚广,若贸然上报,恐惹祸上身;但若隐瞒不报,又难以向皇后交代。
与此同时,皇后已召见慧嫔至凤仪殿。大殿内气氛肃杀,慧嫔跪伏于地,脸色苍白如纸。
“这几日,你可曾去过偏殿?”皇后声音冰冷,目光如刀锋般刺向对方。
慧嫔嘴唇微颤,半晌才挤出一句:“臣妾……臣妾未曾去过。”
“那为何你的玉佩会出现在御花园?”皇后猛地拍案而起,怒意溢于言表。
慧嫔浑身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她咬紧牙关,试图镇定下来,但内心早已波涛汹涌。她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皆被监视,如今处境堪忧。
嬷嬷在一旁注视着慧嫔的反应,轻声提醒:“娘娘,若无实证,恐怕难以服众。”
皇后微微颔首,语气稍缓:“本宫再给你一次机会。若你肯说实话,尚可从轻发落。”
慧嫔抬起头,泪眼婆娑,终于开口:“臣妾确实去过偏殿,但并非为害人!只是……只是听闻那里藏有先皇遗物,想寻些线索罢了。”
“什么线索?”皇后追问。
慧嫔犹豫片刻,最终吐露实情:“关于‘换血’的典故。据说当年先皇曾举行过一场秘密仪式,以保龙脉永固。臣妾只是好奇……”
皇后闻言,神色骤变。她挥退众人,独自坐在榻上,陷入沉思。嬷嬷悄然靠近,低声劝道:“娘娘,此事非同小可,需谨慎应对。”
皇后点了点头,眼神复杂。她明白,这场风波远未结束,而真正的幕后之人,或许仍隐藏在暗处。
夜雨渐歇,风穿过假山时发出低鸣,仿佛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偏殿内的烛火忽明忽暗,映照出墙上斑驳的影子。一切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
翌日清晨,嬷嬷再次来到御花园,仔细搜寻昨日遗漏的线索。雨水冲刷过的地面依旧泥泞,她蹲下身,用树枝拨开草丛,忽然发现一角布料嵌在泥土中。
她伸手捡起,发现是一块破损的袖口,上面绣着精致的花纹。嬷嬷心头一震,这分明是宫中高等妃嫔才会穿戴的衣物。
“难道还有其他人参与其中?”嬷嬷喃喃自语,将袖口收入怀中。
回到凤仪殿后,她将新发现呈给皇后。皇后接过袖口,眉头紧蹙:“看来事情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嬷嬷点头附和:“娘娘,是否需要进一步追查?”
皇后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传令下去,彻查所有近期出入偏殿的人员。务必小心行事,莫打草惊蛇。”
随着调查深入,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浮出水面。然而,每揭开一层谜团,便有新的疑问浮现。整个后宫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无人能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偏殿内,侍卫统领望着空荡荡的供桌,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场风暴尚未真正开始,而自己注定无法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