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崔圆的骤然发难,如同在看似平静的蜀中政坛投下了一块巨石。联名诉状与市井流言交织成的罗网,试图将杜丰笼罩其中。然而,杜丰的反击,却并非简单的辩驳与压制,而是更为凌厉的釜底抽薪。

苏瑾领命之后,“察事司”这部精密的机器立刻高效运转起来。数日之间,成都乃至剑南道各主要州府的茶馆酒肆、勾栏瓦舍间,悄然流传起一些“据说”、“听闻”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杜节度,而是崔圆麾下的几位核心官员——某参军如何利用职权,在清丈田亩时收受豪强贿赂,将良田记为劣等,致使府库税收大减;某司马又如何与奸商勾结,在“均输平准”的物资采购中虚报价格,中饱私囊,导致平抑物价的效果大打折扣;更有甚者,提及某位与崔圆关系密切的别驾,其侄儿在负责一段水利工程时,偷工减料,致使新渠在春汛时决口,淹没良田千亩,百姓流离失所……

这些故事细节详尽,时间地点人物皆有影射,虽未直接点名道姓,但在官场和士绅圈子里,几乎等同于指名道姓。起初,人们还将信将疑,但随着流传愈广,加上一些“不经意间”流出的、盖着官印的文书片段(自然是“察事司”的杰作),以及那些真正因新政受益、对崔圆一派阻挠早有不满的商贾、农户被“兴业社”暗中引导,发出愤慨之声,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原来阻挠杜青天新政的,是这些蛀虫!”

“怪不得水利修了还垮,钱都进了他们的口袋!”

“我就说杜节度一心为民,怎会行苛政,原来是有人在下面搞鬼,还想把脏水泼到杜节度头上!”

民怨如同地火,在杜丰有意引导下,开始灼灼燃烧。与此同时,一份由成都及周边数十位有名望的乡老、商户联名,并附有大量百姓指印的“蜀中士民请愿书”被郑重呈送“行在”及灵武。请愿书中,详细列举了杜丰入主蜀中以来,剿匪安民、兴修水利、平抑物价、安置流民等一桩桩、一件件惠民实绩,言辞恳切地赞扬杜丰乃“蜀中再生父母”,并痛斥那些“为一己之私,罔顾国法民瘼,构陷忠良”的奸佞之徒,恳请朝廷“明察秋毫,勿使忠臣寒心,黎民失望”。

这一手“以民意为盾”,与暗中散播的崔圆党羽罪证相互呼应,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反制。崔圆那边试图操控的“万民书”在真正的民愿面前,显得苍白而可笑。灵武朝廷在接到双方截然不同的“陈情”后,态度也变得更加暧昧,至少,那份要求杜丰即刻北上或严查其罪的 命令,暂时缓和了下来。

蜀中:雷霆手段与权力更迭

舆论战场占据上风的同时,杜丰的行政手段也如雷霆般展开。

借着这股“民意”东风,杜丰以“整肃吏治,以安民心”为由,下令“察事司”协同节度使府法曹,对请愿书及流言中涉及的多名官员进行“调查”。调查过程“顺利”得惊人,大量此前已被“察事司”掌握的铁证被“陆续发现”——贪腐的账本、往来的密信、甚至是被胁迫的胥吏证词,一应俱全。

数日之内,连续三名崔圆派系的骨干官员被革职查办,投入大牢。其家产被抄没,部分充公,部分则用以补偿其在水利、平准等事上造成的损失,发放给受损百姓。这一举动,更是赢得了底层民众的拍手称快,杜丰“杜青天”的名声愈发响亮。

面对杜丰如此凌厉而精准的反击,崔圆一党阵脚大乱。他们试图反击,却发现原本依附于他们的许多中间派官员,此刻要么闭门谢客,要么态度模棱两可,甚至有人暗中向杜丰示好。杜丰展现出的强大掌控力、民意基础以及毫不留情的铁腕,让这些人意识到,蜀中的天,已经彻底变了。

崔圆府邸,书房内灯火通明,气氛却压抑得令人窒息。崔圆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他独自坐在案前,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手中攥着一封刚刚收到的、没有署名的短笺,上面只有八个字:“多行不义,众叛亲离。”

他知道,自己完了。杜丰没有直接动他,或许是为了维持表面的稳定,或许是顾忌他朝廷钦差的身份,但剪除其羽翼,架空其权力,已是既定事实。他在蜀中的经营,已然土崩瓦解。继续顽抗,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次日,崔圆便以“染病,需静养”为由,上书朝廷,请求卸去身上所有实务,只保留虚衔。杜丰自然“再三挽留”未果后,“无奈”地准其所请,并“体贴”地拨付了一处僻静的庄园供其“养病”。曾经权倾蜀中的崔侍郎,就此黯然退出了权力核心。

杜丰则顺势将自己信得过的官员,如苏瑾等人,安插到关键职位上,彻底掌握了蜀中的军政大权。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内部风波,以杜丰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其“砥柱”地位,在蜀中内部再无动摇。

长安:深入虎穴与意外收获

就在蜀中权力更迭尘埃落定之际,长安的凌素雪,在经过数日的谨慎观察与权衡后,终于决定冒险一探那神秘图纸所标示的“光德坊西南角”。

她选择了一个乌云蔽月的深夜,换上一身利于隐匿的深色夜行衣,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戒备森严的光德坊。根据图纸指引,她来到坊内西南角的一片宅院区。这里大多是些中等规模的院落,不似高官显贵那般奢华,但也非平民所能居住。

她屏息凝神,伏在一处屋脊的阴影中,仔细观察着图纸标注的核心区域——一座看似普通的三进院落。院墙比周边略高,门前并无特殊标识,但凌素雪敏锐地察觉到,院墙四周的暗处,至少潜伏着四道气息,其隐匿功夫相当不俗,远非寻常叛军哨兵可比。

“果然有蹊跷。”凌素雪心中凛然。她没有贸然潜入,而是极有耐心地在外围观察。直到后半夜,换岗时分,她终于捕捉到一丝线索——两名换岗的守卫在交接时,其中一人低声嘟囔了一句:“……看紧点,里面那‘宝贝’要是出了岔子,将军非扒了我们的皮……”

“宝贝”?凌素雪心念电转。能被叛军将领如此重视,藏匿于此的,会是什么?重要人物?机密文件?还是……军械粮草?

她决定再等一等。天色将明未明之时,是人最为困顿的时刻。她利用这个间隙,如同一缕青烟,凭借着超凡的身手和对时机的精准把握,避开了所有明哨暗岗,悄无声息地潜入了那座院落。

院内布局并无特异,但书房的位置却隐隐传来灯火。凌素雪贴近窗棂,以匕首尖端沾湿,轻轻点破窗纸,向内窥视。只见书房内,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正伏案疾书,而他身旁的书架上,赫然摆放着数个颜色、制式统一的铜制圆筒——那是叛军用来传递重要军情的加密信筒!

凌素雪心中一震!这里竟然是叛军的一个机密情报中转站!难怪守备如此森严。

她正欲进一步观察,忽听得身后极细微的破空之声!有人!

凌素雪想也不想,身形猛地向侧方一滑,一枚乌黑的袖箭擦着她的鬓角钉入了窗框。她顺势翻身,短刃已握在手中,目光冰冷地看向袭击来源——只见庭院角落的阴影里,不知何时,已多了一个身形瘦削、面容模糊的黑衣人。

四目相对,空气中弥漫着凛冽的杀机。

然而,那黑衣人并未立刻再次攻击,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审视着她。凌素雪能感觉到,对方的目光锐利如鹰。

僵持了片刻,那黑衣人忽然抬手,指向院墙之外,做了一个“离开”的手势,随即身形一晃,便再次融入了黑暗中,消失不见。

凌素雪心中惊疑不定。这人是谁?是敌是友?为何袭击之后又放她离开?是警告?还是……又一次变相的相助?

她不敢久留,知道行踪已然暴露,必须立刻撤离。她最后看了一眼那间书房,将此地牢牢记住,随即也施展身法,如同鬼魅般离开了这座危机四伏的院落。

虽然未能获取具体情报,但发现叛军机密情报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收获。而那个神秘的黑衣人,其身份和目的,则成了笼罩在凌素雪心头的新谜团。长安的星火,在经历了又一次险境后,似乎照亮了更多隐藏在黑暗中的角落,但前路,依旧迷雾重重。

蜀中节度使府

杜丰很快收到了凌素雪通过秘密渠道传回的最新消息——关于光德坊情报站的发现,以及那神秘黑衣人的再现。

“叛军情报中枢……神秘人……”杜丰手指轻叩桌面,眼中闪烁着思忖的光芒。蜀中内患已除,外部压力依旧,而长安的棋局,似乎也到了可以落子的时刻。

“告诉凌司使,”杜丰对信使吩咐道,“暂停对光德坊的直接探查,以免打草惊蛇。重点转为摸清其人员往来、信使传递规律。同时,加大对那个‘影伍’和此次出现的黑衣人的调查力度。或许……我们在长安,并非没有潜在的朋友。”

他走到舆图前,目光掠过已渐稳固的蜀中,投向北方烽火连天的战场,最终定格在那座沉沦的帝都。

“釜底已抽薪,接下来,该让这星火,真正燎原了。”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
爱看读书搜藏榜: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