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范阳观察使司,灯火通明,如同白昼。肃杀的气氛取代了连日来逐渐恢复的平和,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几分。
郭子仪最先赶到,老将军虽已卸甲换上常服,但眉宇间的威严与沉凝丝毫不减。他步入正堂,看到杜丰手中那份染血的羊皮卷,以及杜丰眼中未曾完全敛去的寒芒,心中便已了然大半。
“令公,”杜丰将羊皮卷递过,“北虏动手了。”
郭子仪快速浏览,花白的眉毛紧紧锁起:“两万骑……黠戛斯此番,所图非小!乙室活部一破,奚人恐难独善其身,接下来,便是我蓟、檀二州!”他抬头看向杜丰,目光锐利,“杜帅,情势危急,须当机立断!”
“我已命各军一级战备。”杜丰沉声道,“请令公来,便是要商议应对之策。是主动出击,迎头痛击?还是凭坚城固守,待其粮尽?”
两人正商议间,苏瑾与程元振也先后赶到。苏瑾面色凝重,显然已猜到事关重大。而程元振则睡眼惺忪,带着被惊扰的不满,但看到杜丰和郭子仪那严峻的神色,以及堂内凝重的气氛,也立刻清醒了几分,心中暗自嘀咕。
“程监军,”杜丰没有废话,直接将羊皮卷的内容和当前局势言简意赅地告知,“黠戛斯联合室韦,聚兵两万,已破契丹乙室活部,兵锋直指我大唐边境。范阳及河北,已直面兵锋。”
程元振听得脸色发白,他久居深宫,何曾亲历过此等边患紧急的场面?他下意识地尖声道:“这……这可如何是好?北虏势大,范阳兵力……司徒,郭令公,当速速向朝廷求援啊!”
“援军自然要请,”杜丰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但远水难解近渴。黠戛斯骑兵来去如风,等朝廷援军抵达,恐怕蓟、檀早已生灵涂炭。当下之计,必须依靠我等在河北现有之力,即刻做出应对。”
郭子仪接口道:“监军,敌军两万,看似势大,然其乃联军,号令不一,且长途奔袭,利在速战。我军虽经大战,但主力尚存,更有坚城可倚。若调度得当,未必不能战而胜之。”
杜丰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蓟州以北、燕山山脉的几处关键隘口:“令公所言极是。我以为,敌军初至,气势正盛,不宜正面硬撼。当利用燕山险隘,层层设防,迟滞其锋芒。以精骑骚扰其粮道,以坚壁消耗其锐气。待其师老兵疲,再寻机决战。”他看向郭子仪,“令公久经沙场,深谙兵要,不知以为此策如何?”
郭子仪仔细看着地图,沉吟片刻,抚掌道:“善!此乃老成谋国之策!依托地形,以空间换时间,正是应对胡骑南下的不二法门。可命蓟州、檀州守军,即刻收缩外围,固守主要城塞及险要关隘。同时,遣赵铁柱、张顺等部精锐,前出至燕山南麓,依托山势,建立前哨防线,节节抵抗,务必使敌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两位军事统帅意见高度一致,迅速定下了“依险固守,疲敌制胜”的战略基调。
程元振在一旁听着,见杜丰和郭子仪并未慌乱,反而条理清晰地布置应对,心中稍安,但依旧担忧:“只是……如此一来,北面州县百姓,岂非要遭受兵灾?”
杜丰看向苏瑾:“明德,安抚使署立刻行动起来。发布告示,稳定民心,告知朝廷已有所应对。同时,组织蓟、檀及北面各州县百姓,有序向南疏散,避开敌军兵锋。沿途设置救济点,提供食宿,绝不能让流民生乱!”
“属下明白!”苏瑾肃然领命,“我即刻去办!”
“军需粮草,”杜丰又看向程元振,语气恳切,“监军,如今是非常时期,河北府库捉襟见肘,前番请拨钱粮,尚未到位。眼下大战在即,将士们不能饿着肚子守城,箭矢不能凭空射出。还请监军以六百里加急,再次向陛下陈情,务必将河北急需之钱粮军械,火速调拨!此外,观察使司将动用一切可动用之资源,包括部分逆产及兴业社渠道,优先保障军需,此事,还需监军予以方便,并代为向朝廷说明。”
杜丰这番话,既将程元振拉入了决策圈,让他无法置身事外,又将筹措军需的责任部分转移到了他身上,更给了他在皇帝面前表现“临机应变”能力的机会。
程元振心思转动,知道此刻若再推诿,一旦边境有失,自己绝脱不了干系。相反,若此事能妥善解决,自己亦有协调之功。他当即表态:“司徒放心!军情如火,咱家岂能坐视?咱家这就去写奏章,八百里加急发往行在!府库监管之事,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司徒可权宜行事,咱家自会向陛下解释!”
暂时稳住了内部,杜丰与郭子仪立刻投入到具体的军事部署中。一道道军令从观察使司和节度使府同时发出:
· 命蓟州刺史固守城池,疏散城外百姓,焚毁城外无法带走的粮草物资,实行坚壁清野。
· 命檀州守将扼守古北口、松亭关等要隘,多备滚木礌石,弓弩箭矢。
· 擢升赵铁柱为前军都指挥使,率陌刀队(已补充部分新兵)、跳荡营及五千精锐步骑,即刻北上,于燕山南麓择险要处设立防线,不惜一切代价,迟滞敌军南下速度。
· 命张顺率所部轻骑,配足引火之物,绕行侧翼,寻机袭扰黠戛斯联军粮道,焚其辎重。
· 通报河东、朔方节度使,请求其派兵出塞,牵制黠戛斯侧翼,或攻击其后方部落。
· 加派使者,携带厚礼,紧急联络尚未被卷入战争的奚人部落以及契丹其他各部,陈明利害,许以重利,尽力瓦解黠戛斯联盟。
整个范阳,乃至整个河北北部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军队调动,物资转运,百姓疏散……在杜丰与郭子仪这对“将相”的合力驱动下,尽管局面危急,却忙而不乱,显现出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程元振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复杂难言。他亲眼目睹了杜丰在危机面前的冷静、果决与高效的调度能力,也看到了郭子仪毫无保留的支持与配合。这两人联手,竟让这初定未久的河北,爆发出如此强大的韧性。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何为“国之砥柱”。
安排完所有紧急事务,天色已近黎明。郭子仪需返回节度使府坐镇,调度全局。程元振也赶着去写他的加急奏章。堂内暂时只剩下杜丰与苏瑾。
“大帅,”苏瑾低声道,“北面战事一起,河北刚有起色的民生,恐怕……”
“我知。”杜丰打断他,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坚定,“此战不可避免,亦必须打赢。唯有如此,才能换来河北真正的长治久安。民生之事,战时要保障最低限度,战后……我们再加倍补偿。”
苏瑾默默点头。
这时,一名身着“察事司”服饰的人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堂外阴影中,对着杜丰微微颔首。
杜丰心中一动,对苏瑾道:“明德,你去忙吧,安抚流民之事,重中之重。”
支开苏瑾,杜丰走到堂外。那名“察事司”探子低声道:“司徒,关于凌司主的线索……西边有消息了。”
杜丰精神一振:“讲!”
“根据商队传来的零星信息汇总,大约半月前,确实有一伙身份不明的人,护送着一名重伤的女子,穿过霫部与回纥的交界地带,方向……似乎是朝着西域去了。那伙人行事隐秘,身手不凡,不像普通马匪,倒像是……训练有素的军人或者某个组织的成员。但具体身份、目的,依旧无法确定。我们的人正在尝试接触西域的暗线,但需要时间,而且……那边局势复杂,各方势力交错。”
西域?杜丰的眉头深深皱起。凌素雪怎么会和西域扯上关系?那伙“身份不明”的人到底是谁?是敌是友?将她带去西域目的何在?
线索依旧扑朔迷离,但至少,指向了一个更具体的方向。然而,此刻北境大战在即,他根本无暇分身,也无法抽调核心力量远赴西域探寻。
他沉默了片刻,对探子道:“继续查,不惜代价。但一切行动,以隐秘为第一要务,绝不可打草惊蛇。”
“是!”探子领命,悄然退入黑暗。
杜丰抬头,望向东方泛起的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这一天,注定将被北境的烽火与血雨所浸染。
内有朝廷猜忌未消,外有强敌大兵压境,而那一缕关乎个人羁绊的星火,又飘摇去了更遥远的西方。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他知道,自己绝不能倒下。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转身,再次走向那悬挂着巨大地图的正堂。
那里,有他必须承担的责任,有他必须守护的疆土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