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影映心照故人与
夜色褪去,晨光穿透承天殿的琉璃窗,在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柴宗训坐在符太后床畔的梨花木椅上,指尖轻轻覆在母亲微凉的手背上,目光落在她渐显红润的面容上,心中既有欣慰,又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怅惘。
昨日解开母亲心结后,殿内气氛虽重回温馨,可他总觉得心头萦绕着一股莫名的情绪——像是幼时未说出口的依赖,像是对先帝未尽的孺慕,又像是对过往风雨岁月的感慨,层层叠叠,挥之不去。
“咚——咚——咚——”
三声沉闷的声响突兀地在心头炸开,并非来自殿外的宫鼓,反倒像是从灵魂深处传来的共鸣,震得柴宗训心口微微发紧。他下意识地挺直脊背,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母亲的手,目光扫过殿内——宫女们正轻手轻脚地收拾着药碗,阳光安静流淌,并无任何异常,可那股心悸感却愈发强烈。
“夫君,怎么了?”
林阿夏端着刚温好的蜜水走进殿内,见他神色凝重,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眼神涣散地望着前方,仿佛魂魄出窍一般,连忙快步上前。她鬓边的珠钗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昨日跑丢红盖头后未及仔细打理的发丝,此刻柔顺地贴在脸颊,平添了几分温婉。
柴宗训猛地回过神,眼中的迷茫渐渐褪去,握住她递来的蜜水,指尖仍残留着心悸的余韵:“方才……我好像听到了三声心跳,不,是从心里传来的声响,紧接着,好多过往的画面,突然涌进了脑海里。”
“画面?”林阿夏蹲下身,与他平视,语气中满是关切,“是幼时的往事吗?陛下是不是太过操劳,心绪难平才会这样?”她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温度正常,“太后娘娘心结已解,身体日渐康复,陛下也该放宽心,莫要让过往的执念牵绊住。”
柴宗训摇了摇头,端着蜜水的手微微颤抖。那些画面太过清晰,仿佛就发生在刚才——梳着双环髻的自己,身着铠甲的先帝,温柔浅笑的年轻母亲,还有虎头虎脑的石德昭,眼神复杂的赵匡胤……一幕幕,如同潮水般在脑海中翻涌,将他心底的遗憾与牵挂无限放大,让他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幻觉。
“娘,喝点蜜水润润喉。”他强压下心头的激荡,将蜜水递给符太后,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脑海中的画面再次浮现。
符太后缓缓睁眼,接过蜜水,浅酌一口,目光落在他魂不守舍的脸上,带着几分洞察:“训儿,你心中尚有心事?”
被母亲一语点破,柴宗训索性坦诚道:“娘,昨日与你谈心后,儿子总觉得像是缺了点什么。刚才那三声声响过后,幼时你带着我逃亡的日子,先帝在世时的教诲,还有石德昭、赵匡胤他们……所有过往的片段都涌了上来,像是在质问我,又像是在期盼我。”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脑海中,幼年的自己正嬉笑着扑进母亲怀里,撒着娇说要像爹爹一样做大英雄;先帝坐在御书房内,握着他的手教他写字,眼神中满是期许;石德昭拉着他的胳膊,要去御花园分享偷偷藏起来的点心;赵匡胤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嬉戏,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野心……
这些画面,有的温馨,有的惊险,有的充满了欢声笑语,有的则带着无尽的辛酸与无奈。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可怕,仿佛被心底的执念放大了无数倍,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的情绪——依赖、孺慕、喜悦、遗憾,还有一丝未曾察觉的不安。
“原来,娘当年带着我逃亡,吃了那么多苦。”柴宗训看着脑海中符太后为了保护他,不惜自己挨饿受冻,甚至为了躲避追兵,划伤了手臂,眼中满是心疼与愧疚,“儿子那时候还不懂事,总是哭闹,让娘更加为难。”
符太后握住他的手,感受到他指尖的冰凉,眼中泛起一丝泪光,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傻孩子,为了你,娘做什么都愿意。当年虽然辛苦,但只要能看到你平平安安,娘就心满意足了。”
林阿夏站在一旁,看着柴宗训时而痛苦、时而欣慰、时而愧疚的神情,心中已然明了。那些过往的片段,是他心中未了的遗憾,是他一直未能释怀的心结。刚才那莫名的声响,不过是一个契机,让这些深埋心底的情绪彻底爆发出来,将心结放大成了脑海中的“现实”。
她没有打断他,只是安静地陪伴在一旁,用眼神给予他支持。她知道,此刻的柴宗训,需要的是正视这些过往,而不是逃避。
脑海中的画面还在继续流动,渐渐定格在柴荣临终前的那一刻。病榻上的柴荣面色憔悴,却依旧强撑着身体,握住少年柴宗训的手,语气沉重:“训儿,大周的江山,就交给你了。你要善待百姓,重用贤臣,远离奸佞,一定要让大周强大起来,一统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爹爹!”少年柴宗训泣不成声,“儿子一定记住您的教诲,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柴荣微微一笑,眼中带着欣慰,也带着一丝不舍,缓缓闭上了眼睛。
“爹爹!”柴宗训猛地攥紧拳头,泪水不自觉地滑落。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将这份遗憾藏在心底,从未敢轻易触碰——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北汉虽平,可南唐、南汉、后蜀仍割据一方,他还没能完全实现先帝的遗愿,还没能让大周真正一统天下。
紧接着,脑海中响起了一声声叩问,像是来自过往的灵魂,又像是来自自己的内心:
“长大的我,你现在过得好吗?你有没有做到爹爹的嘱托,让大周变得强大?你有没有好好照顾娘,不让她受委屈?”——这是幼年柴宗训的声音,带着几分稚气,却无比真挚。
“训儿,你已成了大周的帝王,是否还记得当年的誓言?是否能护得天下百姓安宁,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这是先帝柴荣的声音,语气中满是期许与牵挂。
“训儿,娘当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你平安长大,幸福快乐。你现在,真的幸福吗?”——这是年轻符太后的声音,温柔而带着担忧。
“阿训,我们当年的约定,你还记得吗?你有没有成为一个大英雄,有没有忘了我这个兄弟?”——这是石德昭的声音,爽朗中带着几分期盼。
“陛下,你如今坐拥天下,是否还能保持初心,善待功臣,不辜负先帝的信任,不辜负百姓的期盼?”——这是赵匡胤的声音,带着几分试探与审视。
“陛下,你能带领大周走向辉煌吗?能让我们这些追随你的人,都能有所成就吗?”——这是赵廷美的声音,略显稚嫩,却也带着几分认真。
一声声叩问,如同重锤一般,敲打在柴宗训的心上。他知道,这些都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担忧与执念,是他一直以来的心结。过往的遗憾、对未来的迷茫、对身边人的愧疚,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柴宗训张了张嘴,泪水汹涌而出。他看着床榻上关切地望着他的母亲,看着身边温柔陪伴的妻子,心中的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再也无法抑制。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脑海中那些清晰的画面,也对着自己的内心,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却无比坚定:“爹爹,娘,还有小时候的我,德昭,匡胤,廷美……谢谢你们,让我有机会正视这些过往。”
“我现在过得很好,有娘的陪伴,有阿夏的扶持,还有朝中贤臣的辅佐。我没有忘记爹爹的嘱托,也没有忘记当年的誓言。大周如今兵强马壮,百姓安居乐业,北汉已平,下一步,我定会厉兵秣马,挥师南下,一统天下,完成爹爹未竟的大业!”
“娘,儿子已经长大了,能够保护您了。往后余生,儿子会好好孝敬您,让您安享晚年,再也不会让您受半点委屈。”
“德昭,我从未忘记我们当年的约定。等天下一统,我便会召你回京,我们再像小时候一样,把酒言欢,共话当年。到时候,我要让你亲眼看到,我们一起守护的大周,是何等的强盛!”
“匡胤,廷美,我知道你们心中的抱负。只要你们忠心耿耿,辅佐朕治理天下,朕定会善待功臣,让你们的才华得以施展,让你们与大周一同成长,共享太平盛世!”
他的声音回荡在殿内,也回荡在自己的脑海中。每一句话,都是他对过往的回应,是对心结的释然,也是对未来的承诺。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脑海中的画面渐渐变得模糊,那些叩问声也渐渐消散,心中的悸动与压抑感终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坚定。
柴宗训缓缓擦干脸上的泪水,眼神变得清明而锐利。他知道,那些过往的片段,那些深埋心底的心结,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怀。他不再被过去所束缚,也不再被执念所困扰,心中只剩下一统天下的决心和守护身边人的信念。
符太后看着他的变化,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她知道,经过今日之事,儿子心中的最后一道心结,也终于解开了。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她庇护的孩童,而是真正能够独当一面、肩负起天下重任的帝王。
“训儿,娘相信你。”符太后微微一笑,语气中满是信任,“你一定能成为一个贤明的帝王,一定能完成你爹爹的遗愿,开创一个属于大周的太平盛世。”
林阿夏走到柴宗训身边,轻轻为他拭去脸上残留的泪痕,眼中满是温柔与支持:“夫君,你做得很好。能够正视过往,释怀心结,才是真正的强者。”
柴宗训握住她的手,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若不是母亲的理解与妻子的陪伴,他或许还会被这些心结牵绊许久。如今,他终于可以轻装上阵,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前行。
阳光透过琉璃窗,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承天殿内一片温馨安宁,却又藏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柴宗训知道,释怀过往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他将带着这份坚定与从容,一步步推进一统天下的大业,不负先帝遗愿,不负母亲期盼,更不负身边人的陪伴与信任。属于大周的辉煌,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