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色未明,长春宫便忙碌起来。听竹早早地守在浣碧床榻前,瞧见她睁眼,立刻笑着迎上去:“小主,该起身给皇后请安了。”
浣碧揉了揉眼,强打起精神,由着宫人们伺候着洗漱、梳妆。铜镜里映出她的面容,眉眼间还带着几分未褪的青涩,却又添了些藏不住的得意。
“小主,今儿个您头一回去请安,可得打扮得周全些。”听竹一边说着,一边将一支攒珠累丝金凤簪轻轻插入浣碧发髻。
梳妆完,听竹望着浣碧,称赞道:“主儿,今天瞧着格外好看。”
浣碧唇边漾开一抹浅笑,抬手理了理衣袖:“走吧,第一次请安,可不能迟了。”
景仁宫内早已暖意融融,皇后宜修正襟危坐于主位之上。两侧席位上,各宫嫔妃亦已按位落座。宜修目光扫过人群,先落在后方的浣碧身上,随即转向居中的甄嬛,缓缓开口:“今日殿里又添一位姐妹——禧答应,诸位先前也见过面了,往后在宫中,还需和睦相处才是。”
话音刚落,华妃便端着茶盏轻笑,目光却看向甄嬛,语带讥讽:“要说和睦,菀贵人定是最容得下禧答应的,毕竟从前,可是主仆一场呢。”
甄嬛握着茶盏的指尖微顿,脸色一白,旋即抬眸看向华妃,语气疏离:“华妃娘娘说笑了。宫中姐妹相处,本就该论情分而非论过往。禧答应既已获封,便是皇上的妃嫔,臣妾自当与她好好相处,不辜负皇上对后宫和睦的期许。”
“听说昨日皇上去了禧答应那里,看来禧答应刚刚受封,深得圣心呀。”富察贵人在一旁掩唇轻笑。
浣碧垂眸,声音恭谨:“臣妾刚刚受封,不过是皇上垂怜抬爱,才移步过去探望,也是臣妾的侥幸罢了。”
话音未落,华妃便放下茶杯,似笑非笑地将目光投向甄嬛:“菀贵人倒沉得住气。只是不知,昨日得知皇上留宿禧答应宫中,菀贵人夜里可睡得安稳?”
甄嬛执茶的手几不可察地颤了颤,抬眸眼神冷淡,语气淡淡:“劳华妃娘娘挂心,臣妾昨夜歇得极好。皇上属意哪位妹妹,原是皇上的心意,臣妾既无置喙的道理,更不会为此扰了自己的心神。”
宜修看说的差不多了,便出言打断道:“好了。”宜修开口,手中的护甲轻轻敲击着桌面,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都是后宫姐妹,当以和为贵,同心同德侍奉皇上才是。莫要在此嚼些无干的舌根,传出去倒显得咱们后宫失了规矩。
宜修的话音落下,殿内瞬时静了几分。低位嫔妃们纷纷敛了笑意,垂首不敢再多言,唯有华妃仍带着戏谑看着甄嬛。
甄嬛放下茶盏,抬眸看向宜修,语气恭顺却不卑不亢:“皇后娘娘说的是。后宫和睦方能安圣心,臣妾自当谨记娘娘教诲,不被外物扰了心神。”
宜修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护甲敲击桌面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敲打之意:“菀贵人明白就好。禧答应新得圣宠,难免引人关注,但若因此生出嫌隙,便是失了体统。往后谁再敢在背后搬弄是非,休怪本宫依宫规处置。”
话音落,殿内妃嫔齐齐敛衽躬身,低声应道:“臣妾等遵旨。”
“好了,本宫累了,没什么事情就先退下吧。”
宜修话音刚落,便抬手揉了揉眉心,眼底的倦意不再掩饰。近侍宫女见状,连忙上前轻扶她的手臂,又替她拢了拢肩上的织金披风。
殿内妃嫔们不敢耽搁,忙齐齐敛衽躬身,再次行礼:“臣妾等告退。”
待最后一位嫔妃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宜修才缓缓靠在铺着云纹软垫的椅背上,紧绷的肩线终于松了几分。
剪秋轻手轻脚走上前,端着一盏白玉碗,碗里盛着温热的银耳炖雪梨,甜香悄悄漫开。“娘娘,刚温好的银耳炖雪梨,您用些解解乏吧。”
她慢慢喝了两口,目光落在碗中浮沉的银耳上,语气淡淡:“”派人盯着些华妃和菀贵人那边的动静,有什么事,及时回禀。”
“是,娘娘。”剪秋接过白玉碗递与一旁宫女,随即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扶着宜修的胳膊,“您如今月份大了,本就容易乏,不如回内殿歇会儿,奴婢已让人把暖阁的炭烧得足了。”
宜修借着她的力缓缓起身,腹间的沉重让她忍不住扶了扶腰,脚步也比往日慢了几分。“倒也确实乏得紧。”她低声应着,任由剪秋搀扶着,一步步往内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