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奋笔疾书,终于完成了项目规划的初稿。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望着桌上密密麻麻的纸张,心中既有期待又有忐忑。不知这份凝聚心血的规划,能否打动那些中立官员。此时,窗外天色已亮,新的一天来临,他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匆匆用过早膳,李浩便迫不及待地去找长孙无忌。踏入长孙无忌的府邸,一阵清新的花香扑面而来,庭院中繁花似锦,绿叶在晨光中闪烁着微光。长孙无忌早已在厅中等待,见李浩进来,笑着迎上前:“贤侄,瞧你这神色,规划可已完成?”
李浩赶忙呈上手中的文稿,说道:“长孙大人,幸不辱命,这是详细的项目规划,还请大人过目。”长孙无忌接过,仔细翻阅起来,时而点头,时而沉思。许久,他放下文稿,赞许道:“贤侄此规划,条理清晰,思虑周全,若能施行,必能解大唐当前之困。接下来,便是如何让那些中立官员信服了。”
二人商议一番后,决定在朝堂之上,由李浩向中立官员详细阐述项目规划。几日后,朝堂上气氛略显凝重。李浩站在殿中,看着两旁或期待或质疑的目光,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诸位大人,此次我所规划的利民项目,旨在振兴大唐经济,改善民生。”李浩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大殿中回荡。
他先详细说明了项目对工坊原材料供应的新策略,“我们将开辟新的供应渠道,不再依赖受南方商会控制的供应商。在北方,有一片广袤的山林,其中生长着大量可用于工坊生产的优质木材。我们可与当地山民合作,合理开采,不仅能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接着,李浩又谈到了应对经济困境的长远规划,“我们还将鼓励民间商业创新,设立专门的商业扶持基金。对于那些有创意、有潜力的商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如此,既能激发民间活力,又能增加朝廷税收。”
中立官员们听着,不时交头接耳,脸上露出思索之色。这时,一位王姓中立官员开口道:“李公子,你所言虽好,但开辟新渠道、设立基金,皆需大量钱财,这资金从何而来?”
李浩早有准备,从容答道:“王大人,资金方面,我们可先从朝廷的闲置资金中调拨一部分,同时,我已与几位富商达成合作意向,他们愿意为项目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待项目初见成效,盈利后再逐步归还。”
又有官员提出疑问:“若新渠道受阻,南方商会与突厥再联合打压,该如何应对?”李浩目光坚定:“我们会加强与边境守军的合作,确保运输路线的安全。同时,也会积极寻求其他商会的支持,分化南方商会的势力。”
就在李浩一一解答官员们的疑问时,保守派大臣们坐不住了。其中一位刘姓大臣冷哼一声,站出来道:“陛下,李浩所言不过是纸上谈兵,这些举措看似美好,实则风险巨大,恐会让大唐陷入更深的困境。”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他看向李浩,问道:“李浩,你对此有何回应?”李浩拱手道:“陛下,臣深知此项目有风险,但不冒风险,大唐经济难以突破当前困境。臣愿立下军令状,若在半年内不能解决经济困境,甘愿受罚。”
李世民沉思片刻,看着李浩坚定的眼神,心中暗自赞许。他又看向那些中立官员,问道:“诸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几位中立官员相互对视一眼,其中为首的说道:“陛下,李公子规划详尽,应对之策也有可取之处,臣等愿意再给李公子一个机会。”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落在李浩身上,缓缓说道:“李浩,朕看在你一片赤诚之心,以及诸位爱卿的份上,再给你一次机会。望你能不负朕望,解决当前经济困境。”
李浩心中大喜,赶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朝堂下,保守派大臣们脸色阴沉。刘大臣咬牙切齿地低声道:“哼,李浩,这是你最后的机会,我看你能折腾出什么花样。”
退朝后,李浩与长孙无忌走在宫道上。长孙无忌笑着拍了拍李浩的肩膀:“贤侄,今日表现甚好,接下来就看你如何实施了。”李浩感激地看着长孙无忌:“长孙大人,若不是您,李浩今日绝无此机会,大恩不言谢,李浩定当全力以赴。”
回到府邸,李浩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相关人员,开始商讨项目的具体实施细节。府中书房内,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张管家,你即刻去与北方山林的山民取得联系,商议合作事宜。”“李护卫,你带领一队人马,负责沿途运输的安全。”李浩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事务。
夜幕降临,长安城灯火点点。李浩站在府邸的庭院中,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思绪万千。虽然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持和中立官员的认可,但前方的路依旧充满挑战。南方商会与突厥的联合打压随时可能到来,经济困境也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
然而,此刻的李浩心中充满了斗志。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定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解决经济困境,让大唐走向繁荣。”
只是,李浩能否真的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成功解决经济困境,应对突厥和南方商会的联合打压?一切仍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