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深吸一口气,握紧手中的剑,眼神坚定地看着逐渐围上来的敌人。“兄弟们,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绝不能退缩。为了大唐的改革,为了揭露李建成的阴谋,拼了!”调查人员们齐声呐喊,士气大振。在这紧张的氛围中,一场恶战即将爆发,他们能否突出重围,获取证据,一切都还是未知……
就在李浩等人与“黑风寨”众人激战正酣之时,杜如晦所带领的宣传人员也正按照商议好的对策,在民间大力宣扬改革的好处。
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宣传人员们选择了一处显眼的位置,摆上桌椅,将一些改革前后的对比案例张贴在木板上。一位年轻的宣传人员站在高处,手中拿着喇叭,大声说道:“乡亲们,都过来看看呐!咱大唐如今推行的改革,那可是实实在在为大家好啊!”一位卖菜的老汉停下脚步,好奇地凑了过来。他看着木板上的案例,疑惑地问道:“这改革真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可不能骗我呦,我咋没看出来呢。”宣传人员笑着说道:“大爷,您看这上面写的,隔壁村的王二麻子,以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自从改革后,他靠着新的耕种技术,今年收成比往年多了一倍还不止呢!还有这李寡妇,以前只能靠给人做针线活勉强糊口,现在改革鼓励经商,她开了个小绣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咱身边的事儿啊!你可以去打听打听”
老汉听了,摸着下巴沉思起来,有些心动。周围的百姓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这时,另一位宣传人员拿出一些实物,展示给大家:“大家来再看看这些,这是新的农具,用起来省力又高效,比以前的好用多了,这都是改革带来的好处啊!”百姓们围得越来越多,其中有人拿起农具仔细端详,感受着它的精巧设计。
在另一条街道上,宣传人员们则采用了更为生动的讲解方式。他们将改革的政策编成了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一边敲着快板一边唱道:“改革政策真是妙,大唐处处换新貌。耕种技术大提高,家家户户收成好。商业买卖更热闹,百姓生活节节高。”这新奇的方式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年轻人,他们跟着宣传人员一起唱,笑声和歌声在街道上回荡。
随着宣传的深入,百姓们开始对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抵触情绪逐渐缓解,不少人开始主动询问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一位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说道:“听你们这么一说,这改革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之前真是被那些谣言给误导了。”周围的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而此时,在城镇的另一处,负责调查的人员也有了新发现。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调查员在一家酒馆中,偶然听到几个江湖混混在角落里窃窃私语。他佯装喝酒,悄悄靠近,听到他们似乎在谈论一些与改革谣言有关的事情。老调查员心中一动,不动声色地继续观察。
待混混们离开酒馆后,老调查员悄悄跟了上去。跟了一段路后,他发现这几个混混进了一个偏僻的院子。老调查员不敢贸然行动,赶紧回去叫来了支援。很快,一群调查人员将院子包围。
他们破门而入,院子里的混混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控制住了。经过一番审讯,其中一名混混显得格外紧张,眼神闪烁不定。调查人员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异样,对他展开了重点审问。“说,你们和改革谣言到底有什么关系?背后主使是谁?”调查人员严厉地问道。混混一开始还嘴硬,不肯承认。但在调查人员强大的心理攻势下,他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终于,混混颤抖着声音说道:“我……我知道一些情况。我们是收了别人的钱,在民间散布那些谣言的。”“是谁给你们钱的?”调查人员追问道。
混混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开口。这时,杜如晦赶到了调查场所。他看着混混,眼神中透着威严与智慧:“你最好说实话,否则一旦被我们查出来,后果你承担不起。但如果你如实交代,我们可以考虑从轻发落。”混混抬起头,看了杜如晦一眼,心中权衡利弊。最终,他缓缓说道:“是……是一个神秘人,他每次都戴着面具,我们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我曾听到他和别人提起过,他背后的主子好像是……”就在混混即将说出幕后主使名字的时候,突然院子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原来是一些不明身份的人试图冲击院子,想要救走混混。杜如晦立刻下令:“加强防守,绝不能让他们得逞!一定要保护好这个关键证人!”调查人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与来袭之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宣传取得了一定效果,百姓们对改革的态度逐渐转变。而这个关键混混,能否在混乱中交代出幕后指使,从而揭露李建成的阴谋?一切都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