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风,带着暖融融的气息,吹得“山海花田”里的花苗竞相绽放。清晨推开故事阁的门,谢怜便被眼前的景象惊艳——东边的虞美人开得热烈,艳红的花瓣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西边的波斯菊缀满枝头,浅紫、粉白的花朵随风摇曳,像是一片流动的云霞;就连田埂边的小雏菊,也星星点点地开了,为花田添了几分俏皮。
“花全开了!”小海娃的声音从花田那边传来,他穿着浅色布衫,手里提着个竹编花篮,正蹲在虞美人丛中,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花瓣,墨尾跟在他身边,时不时用鼻子蹭蹭花朵,惹得小海娃哈哈大笑,“谢怜哥哥,咱们的赏花宴可以办啦!”
花城从身后递来一束刚摘的向日葵,花瓣金黄,花盘饱满,还带着清晨的露水:“昨天去看了,花田的花基本都开了,文书已经去镇上通知乡亲们,明天就办赏花宴。”说着便把向日葵插进屋里的陶罐里,瞬间让屋子也染上了几分花田的生机。
老水手扛着几张木桌走了过来,桌子上还沾着些许木屑,是他昨天特意赶制的:“赏花宴要在花田边摆桌子,这些桌子够乡亲们坐了。我还在旁边搭了个小戏台,让戏班子来唱几出戏,热闹热闹。”
绣娘和姑娘们也来了,手里捧着绣好的桌布和花束。绣娘拿起一块绣着荷花的桌布,铺在木桌上:“这桌布铺在桌上,看着喜庆,也能挡挡灰尘。”姑娘们则把花束插在陶罐里,放在每张桌子的中央,有虞美人、波斯菊,还有刚摘的野蔷薇,整个花田边瞬间变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午后,乡亲们陆续赶来帮忙。男人们帮忙搭戏台、摆桌子,女人们则在厨房忙碌,准备赏花宴的吃食。谢怜和花城在花田边采摘新鲜的花朵,要用来装饰戏台和桌子;小海娃则带着几个小伙伴,在花田边挂灯笼,虽然离晚上还早,却已经开始期待夜晚的热闹。
傍晚时分,赏花宴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花田边摆了十几张木桌,每张桌子上都铺着绣娘做的桌布,放着插满鲜花的陶罐;戏台前挂着红灯笼,戏班子的人正在调试乐器,锣鼓声、二胡声混着花田的香气,让人心里格外舒畅。
“开席啦!”随着文书的一声吆喝,赏花宴正式开始。乡亲们纷纷围坐在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肴,有凉拌野菜、红烧肉、清蒸鱼,还有谢怜特意做的花糕,是用新鲜的花瓣和面粉做的,香甜可口。
老水手端着酒杯,站起身说:“今年的花田开得比去年还艳,这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今天咱们吃好喝好,明年还要把花田种得更好,让咱们的日子像这花一样,红红火火!”
众人纷纷举杯响应,小海娃也端着一碗果汁,跟着大家一起举杯:“祝咱们的花田越来越好!祝墨尾越来越壮!”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宴罢,戏班子的表演正式开始。戏子们穿着华丽的戏服,在戏台上唱着《牡丹亭》,唱腔婉转,引得台下阵阵喝彩。小海娃坐在谢怜身边,眼睛瞪得大大的,聚精会神地看着戏台,时不时还跟着哼唱几句,虽然跑调,却格外认真。
墨尾趴在谢怜脚边,时不时抬头看看戏台,像是也被戏里的情节吸引。花城则坐在谢怜身边,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时不时帮他扇扇风,赶走身边的蚊虫,两人相视一笑,心里满是安稳。
临近午夜,赏花宴渐渐接近尾声。乡亲们陆续散去,有的带着打包的花糕,有的手里拿着刚摘的鲜花,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小海娃拉着谢怜的衣角,不舍地说:“今天真开心!明年的赏花宴,咱们还要办得这么热闹!”
谢怜笑着点头:“好,明年咱们还要办赏花宴,邀请更多的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花田的美景。”
回到故事阁,谢怜把今日的趣事记在四季花事册上,还贴上了几片不同颜色的花瓣,作为纪念。花城则在厨房煮着热茶,两人坐在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花田,听着远处传来的海浪声,心里满是幸福。
“三郎,”谢怜轻声说,“看着花田开满鲜花,看着乡亲们开心的笑脸,感觉所有的忙碌都值得。”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的每一年,咱们都会守着这片花田,看着春种秋收,看着花开花落,把每个日子都过得像今天这样美好。”
月光洒在花田上,花朵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戏班子残留的唱腔,像是在为这个美好的夜晚奏响乐章。谢怜望着身边的人,心里满是安稳——原来最好的幸福,便是与重要的人一起,守着一方花田,伴着四季流转,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