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关内,一处被重兵把守、结界笼罩的独立院落,成了整个关隘最神秘也最充满希望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一位富商的别院,如今被紧急征用,成为了林晚夕进行“以蛊治蛊”研究的核心实验室。
院外寒风凛冽,院内却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草药清香、矿物腥气以及某种难以言喻的、属于活体蛊虫的独特气息。几间主要的厢房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窗户被蒙上厚厚的黑布,只留必要的通风口;地面上刻画着复杂的聚灵、隔绝阵法;墙壁上镶嵌着散发柔和光芒的萤石,代替了明火,以防意外;各种材质的器皿——玉盒、瓦罐、铜鼎、水晶皿——分门别类地摆放着,里面盛放着颜色各异、状态奇特的物质。
林晚夕穿着一身素净的葛布衣衫,长发简单地挽起,用一根木簪固定。她脸上带着明显的倦容,但那双秋水般的眸子却亮得惊人,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面前一个特制的水晶培养皿。
皿中,一小块从关墙节点处小心翼翼切割下来的、依旧保持着微弱活性的暗红色菌体,正在被十几只米粒大小、通体漆黑如墨的“清道夫蛊”啃食着。这些小家伙的口器细密而锋利,趴在菌丝上,缓慢却坚定地吞噬着。被啃食过的菌丝部位,会失去那种诡异的活性光泽,变得灰败、干瘪,最终化为细小的粉尘。
进度很慢,肉眼几乎难以察觉。但林晚夕已经通过特制的“观微蛊”观察了数个时辰,确认这种由“蚀髓蠹”变异而来的清道夫蛊,确实能对菌体造成实质性伤害。它们似乎能分泌一种特殊的唾液,瓦解菌丝坚韧的外壳,并将其转化为可供自身吸收的养分。
“小姐,最新一批用‘地阴苔’和‘赤阳粉’交替刺激孵化的蛊卵出来了。”侍女兼助手云翠端着一个温热的玉盘走来,盘子里是数百只刚刚破卵而出、细微如尘的黑色幼虫,正在缓缓蠕动。
林晚夕头也没抬,只是伸出一根纤细的手指,指尖凝聚着一丝极其微弱的生灵气息,轻轻拂过玉盘。那些幼虫立刻像是嗅到了母亲气息的幼崽,纷纷朝着指尖的方向聚拢。
“活性尚可,但吞噬欲望不够强烈。”林晚夕微微蹙眉,“看来单纯依靠外部刺激,难以培育出最优品。必须让它们在幼虫期就适应菌体的气息,甚至……让菌体成为它们唯一的食物来源印记。”
她转向另一边,那里有几个较小的瓦罐,罐口密封,只留细小的气孔。罐壁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内部散发着淡淡的菌体甜腥气。这是用稀释过的、弱活性菌液营造的模拟环境。
“将这一批幼虫,分三组。一组放入普通蛊基中培养,作为对照;一组放入低浓度菌气罐;最后一组……”林晚夕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放入混合了微量‘瘟母’本源孢子的高浓度菌气罐。”
“小姐!”云翠惊呼一声,“瘟母本源孢子太过危险!万一失控……”
“风险与收益并存。”林晚夕的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只有经受住最接近本源的侵蚀,并依然能将其视为食物的蛊虫,才可能真正对抗‘瘟母’的力量。放心,孢子浓度经过精密计算,且有双重结界封锁,一旦有异动,我会立刻启动净化阵法。”
云翠知道小姐一旦下定决心,便无人能改,只得忧心忡忡地照办。她小心翼翼地将幼虫分组,放入不同的培养环境中。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夕几乎不眠不休,时刻监测着三组清道夫蛊的成长情况。
对照组生长平稳,但面对菌丝时,表现平平,啃食效率低下。
低浓度菌气组,幼虫的死亡率略高,但存活下来的个体明显对菌丝气息更敏感,啃食欲望有所增强。
而高浓度菌气组,情况则极为惨烈。超过八成的幼虫在放入罐中后几个时辰内就纷纷僵死、融化,仿佛被菌孢的力量反噬。但令人惊喜的是,那幸存下来的不到两成幼虫,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力和攻击性!它们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体型生长速度远超另外两组,而且一旦接触到菌丝,就会爆发出疯狂的啃食欲望,效率是对照组的数倍不止!
“优胜劣汰,蛊道亦然。”林晚夕看着水晶皿中那几只格外凶悍、几乎将一小块菌体啃食殆尽的黑色蛊虫,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欣慰的笑容。这条路,走对了!
但这只是第一步。个体强大还不够,要对付关墙下那个庞大的节点,甚至未来可能面对的更强大的菌潮,需要的是规模,是能够形成“虫潮”对抗“菌潮”的数量。
大规模培养成了新的难题。清道夫蛊的食性特殊,只能以活性菌丝为食,这意味着需要持续不断地提供“饲料”——也就是捕获的晶傀残骸或分离培养的菌体。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而繁琐的过程。
林晚夕开始尝试优化培养流程。她设计了一种多层嵌套的蛊巢,外层用特制药液浸泡过的木材构建,模拟土壤环境;内层则放置活体菌丝作为食物源,让清道夫蛊在其中自然繁殖。同时,她还需要调配一种能够促进蛊虫繁殖、却又不会刺激菌体生长的特殊“蛊引”。
这涉及到了极其精微的能量平衡和药理知识。无数次的失败接踵而至。不是蛊引效果不佳,繁殖缓慢;就是比例稍有偏差,导致菌丝生长速度反而超过蛊虫啃食速度,差点酿成小规模的泄漏事故;甚至有几次,培养中的清道夫蛊发生了不可控的二次变异,变得极具攻击性,试图攻击研究人员,不得不被紧急销毁。
实验室里时常响起轻微的爆炸声、蛊虫尖锐的嘶鸣、或者菌丝失控增殖时如同肉瘤般膨胀的诡异声响。每一次意外,都让守在外面的士兵心惊胆战,也让云翠等人捏一把冷汗。但林晚夕始终沉着冷静,如同最精密的器械,记录数据,分析原因,调整方案。
她的专注和坚韧,也感染了蛊医营的其他蛊师。麻长老时常过来交流经验,提供一些南疆古老蛊术的思路;几位擅长培育蛊虫的蛊师也主动前来协助,负责相对基础的大规模幼虫孵化和筛选工作。
与此同时,关墙外的战事愈发激烈。迅捷晶傀的进攻越来越有章法,它们甚至开始尝试组合攻击——由少量特别强壮的晶傀承受正面火力,掩护大量的迅捷晶傀进行突袭。守军的伤亡数字持续上升,一种焦躁和悲观的情绪在蔓延。
萧破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每隔一两天,都会亲自来到林晚夕的实验室外,不进去打扰,只是隔着院门询问进展。他带来的不仅是关切,更是整个镇北关生存的希望。
这一日,萧破虏再次到来,脸色比往日更加凝重。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东段关墙下,又发现了一个新的、规模更大的能量节点,而且这个节点的活性极高,已经开始明显影响上方墙体的结构,出现了细微的裂缝!工兵试图用混合了药液的泥浆灌入裂缝,效果甚微。
“林姑娘,时间不多了。”萧破虏的声音沙哑,“东段关墙一旦有失,整个防线就会崩溃。你的‘清道夫蛊’,还需要多久?”
林晚夕站在院中,身上还带着实验室的各种气味。她看着萧破虏布满血丝的眼睛,沉默了片刻。大规模培养的技术难题尚未完全攻克,成功率依然不稳定,现在就投入实战,风险极大。但是,前线等不起了。
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将军,给我三天时间。三天后,我会提供第一批……或许不够完美,但足以进行实战测试的清道夫蛊。我们可以先用于东段关墙那个新发现的节点。”
萧破虏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有几分把握?”
林晚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蛊道之争,如同用兵,未有万全之策。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会亲自带队前往。”
三天时间,实验室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林晚夕调整了蛊引的配方,牺牲了一定的繁殖速度,换取了蛊虫更高的稳定性和对菌丝的专一攻击性。她和助手们日夜不休,终于培育出了大约一千只符合要求的成年清道夫蛊,储存在十几个特制的透气蛊罐中。
第三天傍晚,一切准备就绪。林晚夕、麻长老,以及一队精锐士兵,带着蛊罐,悄然来到了东段关墙出现裂缝的区域。
这里的气氛格外紧张。裂缝比前几天更宽了一些,隐隐有暗红色的菌丝从裂缝深处探出,如同恶毒的触手。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腐败气息。士兵们远远地围着,脸上带着恐惧。
林晚夕亲自上前,用特制的银针探测了裂缝深处的情况,脸色凝重。“节点核心很深,而且活性很强。直接投放蛊虫,它们可能无法抵达核心就会被活跃的菌丝消灭。”
“那怎么办?”麻长老问道。
林晚夕思索片刻,道:“需要先‘安抚’或者说,‘麻痹’一下这里的菌丝活性。云翠,准备‘镇魂香’和‘蚀灵散’。”
云翠立刻从药箱中取出几根颜色暗沉的线香和一个玉瓶。线香点燃后,散发出一种奇异的、能让人心神宁静的香气,但这种香气对菌丝似乎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同时,她将玉瓶中的蚀灵散用软管小心地吹入裂缝深处。这种药粉能暂时削弱菌丝的能量活性。
等待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林晚夕感觉时机已到。她打开一个蛊罐,口中念念有词,施展驭蛊诀。罐中的清道夫蛊如同得到了指令的士兵,化作一道细微的黑线,迅速钻入裂缝之中,消失不见。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紧张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裂缝深处没有任何动静传来。
就在有人开始感到失望时,突然,那几条探出裂缝的菌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萎缩、干枯,颜色从暗红变为灰黑!紧接着,裂缝深处传来一阵极其细微、但密集得令人头皮发麻的“沙沙”声,仿佛是无数小虫在疯狂啃噬!
有效!清道夫蛊起效了!
虽然无法亲眼看到地下节点被啃食的过程,但菌丝的变化和那啃噬声就是最好的证明。士兵们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林晚夕却没有放松,她持续感应着蛊虫的状态。她能感觉到,蛊虫们正在激烈地战斗,数量在缓慢减少,但节点的活性也确实在被一点点削弱。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关墙上时,裂缝处探出的菌丝已经全部枯萎脱落。林晚夕再次探测,发现裂缝深处的菌体活性已经降低了七成以上!虽然节点并未被完全摧毁,但其蔓延和腐蚀关墙的速度被极大地遏制了!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云翠激动地差点跳起来。
麻长老看着林晚夕,眼中充满了赞赏和欣慰:“丫头,你做到了!你真的找到了克制这邪物的方法!”
消息传开,镇北关上下士气大振!虽然清道夫蛊目前还无法完全根除节点,更别提正面抗衡菌潮大军,但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它证明,“瘟母”并非不可战胜,人类找到了反击的武器!
萧破虏闻讯赶来,看着那已然枯萎的菌丝和明显稳定下来的裂缝,重重地舒了一口气。他看向脸色苍白却眼含笑意的林晚夕,郑重地抱拳行礼:“林姑娘,此乃救关之功!萧某代全镇北关将士,谢过姑娘!”
林晚夕微微侧身避礼,轻声道:“将军言重了。此乃初步成效,尚需进一步完善。而且,清道夫蛊的培养不易,数量有限,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应用。”
就在众人为初步胜利感到振奋时,一名蛊医学徒匆匆跑来,脸上带着焦急之色:“林师姐,麻长老!不好了!医疗营那边送来几个伤兵,伤势有些……有些奇怪!他们不是被晶傀直接所伤,而是在清理战场时接触了某些枯萎的菌傀残骸后,开始出现高热、昏迷,皮肤下有红色的菌丝状纹路蔓延!我们常用的解毒蛊和药散,效果都不明显!”
林晚夕和麻长老的脸色顿时一变。
一种新型的感染?菌潮的孢子,难道已经进化出了通过接触残骸就能感染的能力?而且症状如此诡异迅猛?
林晚夕立刻对萧破虏道:“将军,这边节点暂时稳定,我需要立刻去医疗营看看情况!清道夫蛊的研究不能停,但眼下,可能出现了更紧迫的威胁!”
她转向麻长老:“长老,麻烦您继续监控这里的情况,并加快后续蛊虫的培养。云翠,带上我们最新配置的广谱抑菌蛊粉和检测工具,我们去医疗营!”
看着林晚夕匆匆离去的背影,萧破虏刚刚放松的心情再次沉重起来。战争的形态,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正面厮杀,地下渗透,现在,又可能出现了诡异的疫情。镇北关需要的,不仅仅是强大的战士和新型的武器,更需要一个能够应对各种复杂伤势和疫情的、庞大的后方支撑体系。
他望向关内那片逐渐扩建、却依然显得拥挤混乱的伤兵营地区域,一个念头在心中愈发清晰:是时候,建立一个更规范、更专业、能够有效隔离和救治不同状况伤员的医疗营区了。否则,一旦疫情在军中扩散,后果比晶傀破城更加可怕。而林晚夕和蛊医营,无疑是这个新体系的核心。那些在蛊医营中学习的年轻学徒们,也将在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被迫飞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