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地球”计划在稳步推进,但李默和科学理事会都清楚,辐射污染的根除是一个以世纪为单位的漫长过程,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恢复到战前水平。地球生态系统的创伤是深入骨髓的。
将整个人类文明的未来,完全寄托于对一个重病星球的漫长疗愈上,风险巨大。一旦出现不可控的生态反复,或是遇到地外不可预知的威胁,刚刚复兴的文明可能再次遭受灭顶之灾。
不能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个朴素的道理,在李默心中酝酿,最终催生了一个与“重启地球”并行,甚至更具前瞻性和野心的计划。
在一次最高级别的科学战略会议上,李默面对沈渊、周老等顶尖科学家,以及赵峻、山猫等核心成员,提出了他的构想:
“各位,‘重启地球’是我们的首要使命,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但我们也必须正视现实——星球的康复需要时间,而我们,需要为文明准备一条退路,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他调出星图,巨大的银河系投影在会议室中央缓缓旋转。
“辐射问题是大问题,一时半会儿没有确切答案,更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所以,我提议启动第二条计划。”
他的手指指向深邃的星空:
“我们要去宇宙中,寻找新的家园。”
会场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这个想法太过宏大,甚至有些……疯狂。
“我知道这很难,比大海捞针更难。”李默的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在无垠的宇宙中寻找一颗适宜人类生存的类地行星,其概率微乎其微。所以,这个计划,就命名为——‘大海捞针’计划!”
“我们将整合全球最顶尖的天文、物理、材料、生命科学资源,设计并建造能够进行跨星系漫长航行的超级飞船,研发更先进的深空探测技术,向太阳系外,向银河深处,派出我们的‘寻家者’。”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有些悠远,带着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属于凡人对终极奥秘的探询:
“同时,我也想看看……”
他的声音低沉下来,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向宇宙发问:
“以地球为一个点,一直向上,突破大气,穿越星空,那最高处,那宇宙的尽头……”
“是不是真的存在所谓的‘真神’?”
“是不是真的存在,等待着我们的……新家?”
这番话,让在场的科学家们都陷入了沉思。这不仅仅是科学的探索,更带上了一丝哲学与终极关怀的色彩。
沈渊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的兴奋与挑战欲:“理论上,系外行星的存在已被证实,关键问题在于距离、能源和生命维持系统。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值得尝试!”
周老也缓缓点头:“为文明保留火种,是责任。‘大海捞针’,名字很贴切,道尽了其艰难与渺茫,却也体现了我们不屈的意志。”
赵峻和山猫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无论是守护地球,还是远征深空,都需要最坚定的执行者和探索者。
“计划批准。”李默最终拍板,“‘大海捞针’计划正式启动,与‘重启地球’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高优先级战略项目!集中全球资源,全力攻关!”
从这一天起,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分成了两条相互支撑的路线:
一条,扎根脚下,以无比的耐心和毅力,修复伤痕累累的母星。
另一条,仰望星空,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寻找可能存在的新家园。
“重启地球”是救赎与坚守。
“大海捞针”是希望与开拓。
李默知道,无论哪一条路,都布满荆棘,都可能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但他更知道,一个成熟的文明,不能只低头看路,也必须学会仰望星空。
他带领着人类,在治愈地球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那无尽深邃的宇宙,开始了在星辰大海中,为子孙后代“捞取”那一线生机与新希望的伟大征程。
而那个关于“真神”与“新家”的疑问,也如同一颗种子,埋在了所有知情者的心中,等待着未来某一天,被来自深空的回音所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