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 15 所中小学的 “社区 + 学校” 安防系统刚完成调试,周明就带着商务团队登上了前往岘港的航班。舷窗外,湛蓝的南海与连绵的海岸线逐渐清晰,这座越南中部的海滨城市,正以独特的 “旅游 + 港口” 双重属性,吸引着辰星科技的目光 —— 作为越南三大港口城市之一,岘港既有美溪海滩、巴拿山等知名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 500 万人次;又有占地超 10 平方公里的岘港工业区,聚集了电子、纺织等各类工厂;港口周边更是人员流动频繁,作业人员与居民、游客交织,安防需求远比河内复杂。
“岘港不是单一的城市类型,海滩、工业区、港口的安防痛点完全不同,不能用一套方案套用所有区域。” 周明在落地后的首次调研会议上强调。团队随即兵分三路,深入岘港不同区域展开调研:一路前往美溪海滩周边社区,记录游客聚集区的安全隐患;一路走访工业区附近的居民区,了解工业活动对社区的影响;还有一路调研港口周边社区,观察人员流动规律。
在美溪海滩社区,团队发现这里的核心隐患集中在游客安全:每年旅游旺季,因游客不熟悉潮汐规律、擅自进入深水区导致的溺水事件平均发生 3-4 起;海滩周边的小吃摊、民宿附近,游客财物被盗案件也时有发生。“去年有位外国游客在海滩晒太阳时,手机和钱包被偷,我们调了监控,却因为画面模糊,没能抓到嫌疑人。” 社区保安队长阮文强指着海滩边老旧的监控设备无奈地说。
工业区周边的山茶社区,则面临着另一种困扰:部分工厂为节省成本,常将工业废料偷偷倾倒在社区周边的空地或河流里,不仅污染环境,还对居民健康造成威胁。“上个月我们在社区河边发现了大量塑料废料,顺着水流找了很久,才查到是附近的纺织厂倒的,但因为没有实时证据,只能口头警告。” 社区居民代表陈氏秋说,“我们需要能实时监测废料倾倒的设备。”
港口周边的榕桔社区,人员流动混乱的问题与马来西亚槟城极为相似:每天有近万名港口作业人员、货运司机进出社区,与居民、游客交织在一起,不仅增加了治安管理难度,还常出现作业人员占用社区公共设施、引发邻里纠纷的情况。“之前有港口司机把货车停在社区主干道上,导致居民出行受阻,我们去协调时,对方却说自己是‘港口工作人员’,有优先使用权。” 社区管理处主任黄明海说。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很快设计出 “分区适配” 安防方案,针对岘港不同区域的需求精准发力。针对海滩周边社区,方案重点强化 “游客安全监测” 功能:在美溪海滩及周边街道安装具备 “溺水风险识别” 算法的智能摄像头,通过分析游客的肢体动作(如在水中挣扎、长时间漂浮不动)和潮汐数据,提前 5-10 秒预警溺水风险,同时联动海滩救生员的智能手环,推送预警位置;在游客聚集的小吃摊、民宿门口,摄像头启用 “财物盗窃识别” 模式,一旦检测到 “人员伸手触碰他人财物”“尾随游客” 等可疑行为,立刻推送预警给社区保安和巡逻民警。
工业区周边社区的方案,则新增 “工业废料违规倾倒监测” 模块:在社区周边的空地、河流沿岸安装高清摄像头,通过 AI 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区分 “工业废料” 与普通垃圾,一旦发现有人违规倾倒,系统会实时拍摄视频证据,同步推送预警给社区管理处和当地环保部门,确保及时制止并追责;同时,摄像头还能监测工厂排放的烟雾浓度,若超过环保标准,也会及时预警。
港口周边社区的方案,则沿用马来西亚槟城的 “人员流动监测” 成熟技术:在社区入口、主干道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提前录入港口作业人员、货运司机的身份信息和工牌数据,系统通过 “服装特征 + 工牌识别” 双重验证,自动区分港口工作人员与居民、游客;为港口工作人员划定专属通行路线,若其进入居民生活区,系统会发出温和的语音提醒,避免占用社区公共资源;同时,在社区停车场设置 “港口车辆专用区域”,通过车牌识别,引导货车、叉车等作业车辆有序停放。
方案确定后,岘港市政府选择美溪海滩社区作为首个试点。施工队用了 12 天时间,在海滩周边安装了 20 台具备 “游客安全监测” 功能的智能摄像头,在社区出入口设置了人脸识别门禁,并完成了与海滩救生员、社区保安、当地警方的系统对接。
试点刚启动就迎来了周末旅游高峰。周六下午 3 点,一名外国游客因不熟悉潮汐,误入深水区,身体开始挣扎。系统立刻识别出 “溺水风险”,1 秒内将预警信息推送到附近 3 名救生员的智能手环上,附带游客的精准位置;同时,海滩边的广播响起越南语和英语的警示语音,引导周边游客远离危险区域。救生员不到 2 分钟就赶到现场,成功将游客救回岸边。“要是没有这个预警,等我们发现时,游客可能已经体力不支了。” 救生员队长阮德胜说。
试点运行 1 个月,美溪海滩社区成功预警 2 起溺水风险,协助警方抓获 1 名多次盗窃游客财物的嫌疑人 —— 系统通过摄像头识别出该嫌疑人的 “尾随盗窃” 行为,实时推送轨迹给警方,最终在社区便利店将其抓获,追回 3 部游客手机和现金。工业区周边的山茶社区,也通过 “工业废料监测” 功能,及时制止了 1 起纺织厂违规倾倒废料的行为,固定了视频证据,环保部门据此对涉事工厂处以罚款。
岘港市政府组织各社区负责人参观试点时,美溪海滩的游客正有序游玩,智能摄像头默默监测着海面情况;山茶社区的河边,再也没有违规倾倒的废料;榕桔社区的港口工作人员,正沿着专属路线进出社区。“这套‘分区适配’方案,完美解决了岘港不同区域的安防痛点!” 岘港市政厅安全事务负责人黎文俊当场拍板,决定与辰星科技签订合作协议。
本章末,岘港市政府与辰星科技正式签约,拿下美溪海滩社区、山茶工业区社区、榕桔港口社区等 4 个社区的安防项目,订单金额 7000 万人民币。签约仪式上,黎文俊向周明赠送了一幅岘港海滩风景画:“辰星科技的方案,让岘港的游客更安全、居民更安心,希望未来能一起把岘港打造成东南亚智慧城市的典范。”
周明拿着合作协议,给林辰发去现场照片:“林总,岘港项目落地,我们在越南的覆盖城市增至河内、胡志明市、岘港 3 个,涵盖了首都、海滨旅游城和工业城,业务类型更全面了。” 林辰回复:“精准适配不同城市的属性,是我们打开市场的关键,继续保持这个节奏。”
此时的美溪海滩,夕阳洒在金色的沙滩上,游客们悠闲地散步,智能摄像头的镜头反射着微光,默默守护着这片海滨美景。周明知道,岘港项目的成功,不仅拓展了辰星科技在越南的业务版图,更证明了公司方案能适配旅游、工业、港口等多种城市类型,为未来开拓更多东南亚海滨城市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