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辰星科技启动全面品控改革已过去一个月,随着 “供应商黑名单”“原材料抽检”“低温环境测试” 三项核心措施的常态化落地,公司上下都在期待首次效果检验的结果。这一天,生产部、技术部、质检部的负责人齐聚周会会议室,桌上摊开的《月度产品质量报告》,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 这份报告,将直接反映品控改革的初步成效,也决定着后续品控体系的优化方向。
生产总监赵刚率先走上台,手里拿着数据统计图表,语气中带着几分振奋:“根据生产部门的统计,上个月出厂的新版智能门禁系统,故障率从之前的 1.2% 降至 0.8%。虽然还没达到我们预期的 0.5% 目标,但这已经是近半年来的最低值,也是三项品控措施落地后,故障率首次出现显着下降。”
他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故障率的详细拆分数据:“之前故障率的主要构成是低温环境故障(占比 60%)、元器件质量问题(占比 30%)、装配误差(占比 10%)。而上个月,低温环境故障占比降至 20%,元器件质量问题占比降至 10%,装配误差基本维持不变。这说明我们的品控措施,已经精准击中了之前的核心质量痛点。”
台下立刻响起轻微的议论声,不少高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技术总监陈默随即起身,补充汇报品控措施的具体作用:“上个月,我们的低温环境测试环节共对 8 批次、400 台智能门禁进行了测试,成功拦截了 3 批次不合格芯片 —— 其中 2 批次芯片在零下 20c环境下运算速度衰减率超过 15%,1 批次芯片在高温测试中出现短路隐患。这些芯片如果流入市场,至少会导致 60 台设备出现故障,相当于直接减少了 0.15% 的故障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原材料抽检环节同样成效显着。上个月我们共抽检了 12 家供应商的 20 批次原材料,其中 2 家小型供应商的电容、电阻元器件,因低温稳定性不达标被淘汰,后续不再与其合作。这两家供应商之前提供的元器件,曾导致我们 3% 的产品出现质量隐患,淘汰后,元器件质量问题引发的故障率直接下降了 0.2%。”
陈默还特别提到了供应商黑名单制度的影响:“自从鑫源电子被列入黑名单后,其他供应商的质量意识明显提升。上个月,A 级供应商华芯科技主动提出,愿意为我们提供免费的芯片低温性能测试服务;b 级供应商东方电子也提交了质量改进报告,投入 500 万更新生产线,提升元器件的耐低温性能。供应商的积极配合,为我们的品控工作提供了很大助力。”
林辰坐在主位上,认真聆听着汇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当陈默汇报结束后,他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说:“首先,我要代表公司管理层,向品控团队表示感谢!上个月故障率的下降,离不开生产、技术、质检部门的通力合作,更离不开每一位品控人员的严谨负责。我已经让人力资源部准备了专项奖金,对品控团队发放 50 万元奖励,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这份严谨和专注。”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品控团队的成员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林辰待掌声平息后,话锋一转:“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0.8% 的故障率,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差距,也距离客户的期望有差距。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品控流程,重点从两个方面发力。”
他伸出手指,逐一说明:“第一,延长低温环境测试时长。从下个月开始,将低温测试时长从 72 小时延长至 120 小时,其中零下 20c的测试时长从 48 小时增加到 72 小时,零上 60c的测试时长保持 24 小时不变,同时新增零下 30c的极端低温测试(时长 24 小时),进一步模拟东北、西北等严寒地区的环境,确保产品在更恶劣的条件下也能稳定运行。”
“第二,加强装配环节的质量管控。虽然装配误差导致的故障率不高,但我们也要精益求精。生产部要制定《装配工艺优化方案》,对装配工人进行专项培训,引入自动化装配设备,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同时,质检部要在装配环节增加 3 次抽检,分别在元器件组装前、半成品阶段、成品出厂前,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
赵刚和陈默立刻表态,会在一周内完成测试流程调整和装配工艺优化方案的制定。赵刚还补充道:“我们计划从下个月开始,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邀请供应商代表参加,共同分析质量问题,分享改进经验,形成‘公司 - 供应商’协同品控的模式。”
周会结束后,品控团队的成员们立刻投入到测试流程调整的工作中。技术部的工程师们重新校准环境模拟舱的温度参数,制定 120 小时测试的详细时间表;生产部的管理人员则开始调研自动化装配设备,联系培训机构为装配工人设计专项课程。
林辰在巡查生产车间时,看到工人们正在认真学习新的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在环境模拟舱前调试参数,心里倍感欣慰。他知道,品控改革是一条长期的道路,0.8% 的故障率只是一个开始。但只要公司上下坚持 “质量第一” 的理念,持续完善品控体系,就一定能实现 0.5% 的故障率目标,甚至做得更好。
此时,北方某社区物业发来反馈,上个月采购的 20 台新版智能门禁,在零下 15c的环境下运行稳定,未出现任何故障。物业负责人在邮件中写道:“新版设备比之前的好用多了,识别快、不卡顿,我们已经推荐给周边的几个社区,后续还会继续采购。”
看着这封邮件,林辰更加坚定了信心。他相信,随着品控措施的不断落地和优化,辰星科技一定能重新赢回国内市场的信任,让 “辰星智能安防” 的品牌,再次成为质量与可靠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