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最重孝道的皇宫吗?而且太后不是要跟新帝敌对的吗?南越感觉有点幻灭,只是她能想到去求的人都让她先安生一年,成婚后任她怎么玩都没人说什么。
这话说的,不外乎与南越当初给那些百姓画饼,你们好好努力就能买的起房子,你们好好努力就能交的起租子,你们安安生生的就能活下去。
她转过头趁着兖王妃进宫的时候直接跟着兖王妃走了,皇后派人来接她就坐在那,反正也没人敢上来扒拉她。
而兖王妃每每见皇后的时候就当个没事人,不是她不想送你女儿回来,是你女儿不想回来。
就这样僵持了两年,别问为什么是两年,当初孝期刚过皇后说想南越了,南越开开心心的进宫,结果就在宫中见了好几个长相尚可的公子。
里面最离谱的一个比她小五岁,就是十二三岁的样子,弄得南越当场一个一个怼,指着年纪小的她不想早当娘,指着年纪比她大的说老东西有隐疾。
年岁差不多的就问为什么如此好的家世没有早早定亲?府中有通房的就嫌人脏,府中没通房的就是隐疾,反正想找茬还能找不到吗?
从那之后皇后也生气,好好的相亲宴不喜欢就安安静静坐那不行吗?当然,若是安安静静坐那肯定又想女儿挑出个一二三来。
而南越也气,难得起了一点点孝心,结果回去就有陷阱,果然不能给太多的好脸色。
然后就又在兖王府一直住到现在了,这几天还是皇帝看着女儿都要十七了,公主府修缮了两年再不能拖了,之前就是母女俩都等着对方认错,现在他得当个和事佬。
不想成婚就不成婚吧,反正看了越国长公主(福康公主)的下场,先皇在的时候还有几分面子情,先皇走后太后不管,被驸马和婆婆看着...当然,他也没打算帮这位名义上的姐姐。
只要还想在一个地方混的人都在乎自己的脸面,这位皇姐疯起来是个大麻烦,而且将她嫁入李家是先皇,也就是她亲爹的意思。
换句话说福康公主的存在就是让让李家变得更荣耀..的梯子,现在不过是人走茶凉罢了,他也怕自己突然离世后女儿经历这一遭。
他没有需要变得荣耀的母家,可未来的局势谁又能说得准呢?有了驸马就跟其他家族有了纠葛,到时候为了子孙为了未来,世家最怕的便是子孙不听话,可嘉诚本人尚且如此你指望她的孩子能多好?
这一个人就一个人,日后再不好也是她自己选的。
南越终于是住进了心心念念的公主府,她开始大办宴会,宴会时常有戏曲班子进出,也有官家小姐们自己排舞自己享乐。
时不时的有什么巧思说出来,若是南越觉得有用也会进言给皇后,皇后太后先试着看,最后再跟皇帝大臣们商讨,若是有用还能得到嘉奖和诰命。
这原本就是大家享乐玩的,直到工部一个官员的女儿将养的新蚕进献上去,直接获封郡主而变得火热。
后面虽寥寥草草有些人凭着字有人凭着琴技,但终究是差了一些,直到南部发生水患时南越带着亲兵和一些姑娘直接跑到现场帮助官员改水路,这才彻底闻名于世。
之前只是小范围的算是多了一个权贵向上走的道路,而现在却成了这个国家对女子的认可,如今不仅有男子科举,也有女子试。
最先走出家门的是那些已经嫁人的夫人们,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家族或是孩子,他们都想去试一试。
这里面南越最看好的是盛明兰,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就算被这礼教磨平那也还能剩下些与众不同,更何况在齐国公府当了这么久的木头人,现在有这机会肯定会拼尽全力的。
南越也会帮她,让齐衡死多无聊啊,给他一刀也是死,给他下毒也是死,为什么不是备受打击后自己求死呢?他不是很喜欢求死的吗?
当然,盛明兰备受磋磨也活该,上一世原身那样不堪的死去,而同为女子的盛明兰却在那嘲讽齐衡的妻子是个...
有公主照看再加上文抄公的习性,盛明兰从初试就展现不凡直接被选上,当天她回府收拾东西,只带了两件衣服就走,她的嫁妆早在皇帝登基的时候就被送回了盛家。
虽说老太太的嫁妆她爱给谁就给谁,但你这全给了出来...也是一个敢给一个敢收,而当时的平宁郡主不想惹事只让她在那一屋子嫁妆中选了个最喜欢且意义不同的留了下来。
对外只说情谊真切,东西就又送了回去,而齐衡,这么久了,她心中的爱恋早就被抹平,滤镜褪去才发现,她和齐衡从来都是不平等的。
不只是身份上的不平等,更是齐衡从来就没看得起她过,曾经的翩翩公子郁郁不得志,变成了国公府那个纵情声色却又窝囊至极的妈宝男,之前怎么没看出这么听他娘的话呢?
再加上每次出门外人的贬低,不管成婚时说的多么隆重的誓言现在看来也只不过是几句话罢了,甚至比不上当日马球宴会上那些仗义执言的小姐见到她给的一些关怀来的真切。
盛明兰进宫做女官了,层层选拔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只是到最后那一关时有很多人都已经退缩,毕竟现在的女子抛头露面终是惹人闲话,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镇国公主那样有帝后依靠。
哦,南越在治水后就被帝后直接封为镇国公主,当时官员反抗的那叫一个激烈啊,意思就是首先公主带着官家小姐跑去灾患之地就是个问题,这不只没跟皇帝说,跟那些姑娘的父母也没说。
其次就是公主等人有功不假,可你这今个秦国公主跑去治水患是成了,这确实该论功行赏,可这个头一开,日后万一有别的公主想效仿却失败了该如何?
更别说其他公主被人利用了该怎么样?
话说的是情真意切,但帝后就跟听不懂人话一样,其他公主是其他公主,反正他们女儿必须要封赏,大封,特封,跟着去的都封,以此还引出了各地的女子试和女官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