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缴国库欠款的风波随着岁末的寒风渐歇,紫禁城内外已处处透着年味——乾清宫前的廊柱上挂起了红绸宫灯,御花园的松枝上缠了金箔彩饰,连宫女太监们的衣袍边角,都多了几分喜庆的绣纹。胤禩站在八爷府的窗前,看着府里下人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心里也生出几分新奇——这是他穿越而来,第一次以“亲王”的身份,体验康熙朝的春节,更是第一次要参与皇家国宴,见证这大清朝最隆重的岁末礼仪。
腊月三十这日,天还未亮,胤禩便按规制起身,换上了明黄色的亲王朝服,腰间系着珊瑚结佩,头戴缀着东珠的凉帽。待他赶到紫禁城时,其他皇子已陆续到齐,连最近闭门反省的胤禛,也身着常服,面色平静地立在队列中。
辰时三刻,康熙在太和殿升座,春节国宴的第一道礼仪“百官朝贺”正式开始。文武百官按品级分班跪拜,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礼官高声诵读《岁朝贺表》,细数这一年的国泰民安;随后,内务府总管上前,捧上“岁朝贡单”——江南的云锦、岭南的荔枝、西域的玉器,一一陈列于殿中,象征着四方臣服、天下归心。胤禩站在皇子队列中,跟着行三跪九叩礼,目光悄悄扫过殿内的陈设:御座前的鎏金铜炉燃着龙涎香,殿柱上贴着康熙亲笔书写的“福”字,连阶下的乐手,奏的都是《喜起明良曲》,处处透着皇家的威严与喜庆。
朝贺礼毕,国宴正式开席。宴席按“满汉全席”规制摆放,每桌设热菜三十二道、冷菜十六道,还有蜜饯、点心、汤品各八道,餐具皆为描金珐琅器,精致得如同艺术品。康熙端起酒杯,先敬“天地祖宗”,将酒洒于阶前;再敬“百官百姓”,号召众人共饮。殿内顿时响起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乐手换奏《庆隆舞》,舞者身着兽皮,模仿狩猎、耕作的姿态,再现大清先祖的创业艰辛——这是康熙朝国宴必不可少的“忆祖礼”,意在提醒皇子百官“不忘初心,莫忘根本”。
酒过三巡,康熙放下酒杯,看着殿下的皇子们,语气带着几分笑意:“今日是除夕,君臣同乐,不必拘礼。过了年,你们各家想必都备了家宴,谁若有心,便说说看,朕去哪家坐坐,尝尝你们府里的手艺。”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几位皇子眼睛瞬间亮了——能邀得皇阿玛亲临府中赴宴,不仅是天大的荣耀,更是皇阿玛信任的象征,日后在朝堂上,分量也会重上几分。
大阿哥胤禔最先上前一步,声音洪亮:“皇阿玛!儿臣府里早已备好了满州风味的宴席,有烤全羊、手扒肉,还有儿臣特意让下人从盛京运来的雪蛤,最是滋补。儿臣还请了萨满法师,除夕夜能为皇阿玛祈福,求上天保佑我大清风调雨顺、皇阿玛龙体安康!”他说着,还刻意挺了挺胸,透着几分争胜的意味——作为长子,他一向急于在康熙面前表现,。
三阿哥胤祉紧随其后,语气文雅:“皇阿玛,儿臣府中虽无满州硬菜,却备了江南的精致宴席,有蟹粉小笼、松鼠鳜鱼,还有儿臣亲手酿的青梅酒。儿臣还邀了翰林院的学士,除夕夜可陪皇阿玛谈诗论画,赏儿臣新编纂的《佩文韵府》,也让皇阿玛松松心。”他一向以“文才”自居,深知康熙也喜欢舞文弄墨,特意从“雅”字上做文章。
胤禛沉默片刻,也上前躬身道:“皇阿玛,儿臣府中宴席简单,只有几道家常菜,像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都是皇阿玛早年在盛京吃过的口味。儿臣府里没有歌舞,也没有文人清谈,但若皇阿玛愿意去,儿臣便陪皇阿玛说说话,聊聊百姓的收成,聊聊来年的春耕。”他语气平淡,没有刻意讨好,却透着几分实在——自追缴欠款被罚俸后,他愈发懂得“藏锋”,只在“务实”上做文章。
十八阿哥胤祹年纪最小,性子也最为谦和,他走上前,微微躬身:“皇阿玛,儿臣府里备了蒙古奶茶和奶豆腐,还有儿臣跟着苏麻喇姑学做的萨其马。儿臣府小,人也少,若皇阿玛去了,儿臣便给皇阿玛弹弹蒙古琴,讲些草原上的故事,让皇阿玛少些烦忧。”他话语质朴,却带着几分童真,让殿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几位皇子说完,都看向康熙,眼神里满是期待。胤禩站在一旁,没有上前——他清楚,此刻争邀皇阿玛,虽能得一时荣耀,却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不如静观其变,反倒更显沉稳。
康熙看着几位皇子,脸上露出笑容,却没有立刻答应:“你们的心意,朕都知道了。大阿哥的萨满祈福,有孝心;三阿哥的诗画清谈,有雅趣;四阿哥的家常便饭,有实在;十二阿哥的草原琴声,有童趣。这样吧,初一去大阿哥府,初二去三阿哥府,初三去四阿哥府,初四再去十二阿哥府,朕都去尝尝你们的手艺,也听听你们的心里话。”
这话一出,几位皇子都面露喜色,连忙跪地谢恩。胤禩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点头——康熙此举,既安抚了每位皇子,又不显偏颇,这帝王的平衡之术,果然高明。
国宴继续进行,殿内的笑声、乐声交织在一起,暖意驱散了腊月的寒冷。胤禩端着酒杯,看着御座上的康熙,看着殿下各怀心思的皇子,忽然明白——这春节国宴,看似是君臣同乐的喜庆场合,实则也是一场无声的“博弈”,每一句对话、每一个举动,都藏着朝堂的暗流。而他,作为这场博弈的参与者,往后的路,还需走得更稳、更细。
(皇家过节还是非常隆重的,很多细节也很有意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