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春被太后接进宫里住了三日,每日下课后便陪着太后说话解闷,倒是让收康宫多了不少欢声笑语。
若曦惦记着儿子,便带着乳母和安悦进宫,刚走进寿康宫,就见弘春正在摘果子。
“弘春。”
弘春看到若曦,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额娘!”
若曦牵着弘春进了内殿,太后坐在窗边的软榻上,笑着说:“这孩子懂事,知道心疼人,这几日可把哀家逗得开心坏了。”
若曦抱着安悦走到软榻前,递给太后:“能让皇额娘开心,是弘春的福气。只是辛苦皇额娘了,还要劳烦您照顾他。”
“辛苦什么,哀家乐意。” 太后逗弄着怀里的安悦,又道,“今日留在这里用午膳吧。”
午膳时,弘春叽叽喳喳地跟若曦讲着宫里的趣事,说师傅夸他字写得好,还说太后给他做了好吃的豌豆黄,一派温馨的景象。
养心殿,年世兰卸去珠翠,跪在殿外:“求皇上饶恕年家,求皇上饶恕兄长!”
苏培盛从养心殿里出来,高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信赖之臣年羹尧,勾结先帝废太子允礽,意图谋逆,罪大恶极,着即押解回京斩首,抄没全部家产,亲眷流放三千里!钦此!”
年世兰听到 “斩首” 二字,眼前一黑,险些栽倒在地,挣扎着爬起来,想要冲进养心殿,却被侍卫拦住。
“皇上!求您再给臣妾兄长一次机会!求您了!” 哭喊着,声音里满是绝望,胤禛在内不闻不问。
太后午膳后要休息,若曦便带着安悦出了寿康宫,刚要出宫,却见甄嬛穿着一身素色的旗装带着浣碧从另一侧走来。
眼神里满是凝重,看到若曦,甄嬛快步走上前,低声说:“福晋,你也来了?”
“嗯,来看弘春。”
甄嬛环顾左右,低声问到:“福晋可知华妃娘娘的事?”若曦摇摇头,甄嬛看向养心殿方向,继续开口:“华妃娘娘一直跪在养心殿外。”
若曦不明所以,甄嬛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担忧,“福晋是没听说?年大将军犯下谋逆大罪,突然就说勾结从前的废太子,如此之快的变故已是无力回天,华妃娘娘怕是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若曦听着甄嬛细细说了年羹尧之事,震惊之余叹了口气,年羹尧妄自尊大,胤禛就算无人可用,眼中也揉不得沙子,但与废太子扯上关系,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世兰如今在哪?我要去看看世兰。”
“福晋留步!娘娘听闻年将军被斩首的消息,跪在养心殿外悲痛过度,晕倒在地。” 甄嬛语气沉重地说,“皇上也派了太医前去诊治,还让人将她送回了翊坤宫。”
若曦松了口气,随即又皱起眉头。
“福晋,年大将军犯下谋逆大罪,皇上只下旨斩首年将军,抄没家产,流放其家眷,并未牵连华妃娘娘,如今翊坤宫是个是非之地,如此敏感的时候华妃娘娘与宗室来往过密,对您和娘娘都不好。”
若曦细细想来,年家刚出了谋逆之事,朝堂与后宫都盯着翊坤宫的动向,她此刻前去,确实不妥。
“那…… ”
“福晋放心,我已去瞧过娘娘,还在睡着,一切都好。”
若曦这才放下了心,两人又聊了几句,若曦便告辞出宫,如今只能用时间让年世兰能早日走出悲痛。
御书房,胤禛捏着来自西宁的奏折,看着 “罗卜藏丹津叛乱” 几个字,心里发紧,杀了年羹尧这一步棋到底是对是错?
如今竟以 “未能遂其据西藏遥制青海之初衷” 为由,公然煽动青海蒙古各台吉,让各部抛弃清廷所封的亲王、郡王封号,恢复旧称,甚至自称 “达赖浑台吉”,摆出了与清廷分庭抗礼的架势。
更让胤禛震怒的是,此前派使臣常寿前往青海安抚,竟被罗卜藏丹津直接拒绝,还将常寿囚禁,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传旨!召允禩、允禵、允?、允祥、允礼,还有张廷玉、隆科多即刻到御书房议事!” 胤禛将奏折狠狠拍在御案上,声音里满是压抑的怒火。
苏培盛不敢耽搁,一路小跑着去传旨。
不多时,几位亲王与大臣便陆续赶到,按位次站定,目光里各有思虑。
“都看看吧。” 胤禛将奏折推到御案边缘,语气冰冷,“罗卜藏丹津叛乱,囚禁使臣,掠夺西宁,这是公然挑衅大清的威严!今日召你们来,就是要议一议,这西北的乱局,该如何应对!”
“臣弟已经得到消息,叛军气焰嚣张,连日派兵掠夺西宁附近的州县,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马尔泰将军一直在带兵抵抗。”
“微臣以为应该以和为贵,战火纷飞终究连累百姓!”
允?拿起奏折,快速扫了几眼,看完后怒声道:“反了他了!也敢跟朝廷叫板!都打到西宁城下了,还囚禁使臣,这时候还求和?求和个屁!直接派兵过去,把他的老巢端了,看他还敢不敢嚣张!”
隆科多却皱起眉头,语气带着几分务实的担忧:“十爷此言差矣,如今朝廷国库空虚,前几年平定西藏已耗费了大量粮草军饷,若是再大规模出兵,粮草军饷从何而来?怕是未战先疲,这仗不好打啊。”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允?的急躁,也让御书房内的气氛更加凝重。胤禛看着众人,目光落在张廷玉身上:“你怎么看?”
张廷玉躬身道:“皇上,国库空虚确实是当前最大的难题。但罗卜藏丹津叛乱若不及时平定,恐会波及西藏与甘肃,到时候局势只会更加难以控制。臣以为,既不能贸然出兵,也不能坐视不管,或许可以先派使臣再次前往青海,试探罗卜藏丹津,同时抓紧时间筹备粮草军饷,为后续可能的征战做准备。”
“再次派使臣?” 允?嗤笑一声,“常寿还被他们囚着,再派使臣过去,岂不是送羊入虎口?”
“十哥,户部真是没银子,皇兄已经削减宫廷用度了!”
“十三弟,大清国富民强,怎么就没银子?”
众人争论不休时,允禩忽然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份折子,双手递到胤禛面前:“皇上,这是允禟送来的,或许能解国库空虚的燃眉之急,可供军需调用。”
胤禛接过折子,快速翻阅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允禟竟有如此成效,这笔银子来得正是时候!抬起头,看向允禩,语气缓和了几分:“确实能解不少燃眉之急。”
“有了银子,还怕什么!” 允?立刻说道。
“臣弟愿带兵出征。”
允禵的话掷地有声,眼中带着几分自信,允祥也点了点头,附和道:“皇上,震慑叛军,由十四弟领兵,最为合适。”
胤禛沉默了,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他知道允禵的才能,他出征,确实是最佳选择,可他心里也有顾虑,允禵若再次立下大功,威望将会更高,但眼下局势危急,容不得他过多犹豫,叛乱必须尽快平定,否则后患无穷。
抬眼看向站在一旁的允礼开口:“十七弟,年轻有冲劲,此次便随你十四哥一同出征。”
允礼愣了一下,随即躬身应道:“臣弟遵旨!定不负皇上与十四哥的期望!”
“臣弟请旨,让十哥同臣弟和十七弟一起出征。”
众人都明白,这是帝王惯用的制衡之术。允禵心里也清楚,却并未反对,平定叛乱,他不在乎这些制衡,他要的,是在西北战场上,重拾当年的荣光。
“好!” 胤禛拍板决定,语气带着几分坚定,“允禵统领西北军政务,率军出征,允?允礼为副统帅,协助允禵处理军中事务,张廷玉起草诏书,昭告天下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行径,安抚民心。”
“臣等遵旨!” 众人齐声躬身行礼。
胤禛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稍稍松了口气,叛乱虽是危机,却也让他有机会重新调配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