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尹有才像丢弃垃圾一样赶出家门的那一夜,林心大在暴雨中走了很久,直到浑身湿透,筋疲力尽。最后,她用身上仅有的钱,在城郊结合部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杂院里,租下了一间只有几平米、阴暗潮湿的杂物间。这里租金便宜,邻居多是些外来的打工者或社会底层人员,环境嘈杂,但至少有个能遮风挡雨的角落。
她没有时间沉溺于悲伤和自怜。第二天天不亮,她就用冷水洗了把脸,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她清楚地知道,眼泪和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尹有才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地践踏她,根本原因在于她不够强大,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社会地位上。依附于尹家,哪怕只是照顾老人和孩子,她也始终是寄人篱下,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
想要真正复仇,想要夺回儿子,她必须站起来,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力量!
这个念头,像黑暗中燃起的火种,支撑着她濒临崩溃的神经。她照常去缝纫社上班,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只是眼神比以前更加沉静,沉静得近乎冰冷。她需要这份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和支付房租。
但她的心思,早已不在缝纫机上。她开始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仔细观察着这座城市的变化。唐山震后重建基本完成,人们的生活逐渐安定,对“美”的追求开始萌芽。她看到街上年轻姑娘们开始烫头发、抹雪花膏,看到一些爱美的妇女对着商店橱窗里的新式服装流露出渴望的眼神。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越来越清晰——开一家美容院(或叫理发店兼营美容)。
这个想法并非空穴来风。林心大自己本就容貌清秀,虽然历经磨难,但底子还在。在尹家时,她为了节省开支,自己和天赐的头发都是她亲手修剪,手艺颇受邻里称赞。更重要的是,她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接触各色人等的行当,信息灵通,或许还能积累一些人脉。这远比在缝纫社埋头苦干更有希望。
目标确定后,林心大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开始了疯狂的奔波。每天下班后,她不再直接回那个冰冷的出租屋,而是骑着向缝纫社大姐借来的旧自行车,穿梭在唐山的大街小巷。她仔细考察着不同地段的人流量、店铺租金、周边业态。她专挑那些靠近居民区、但租金相对便宜的小街小巷,在心里默默计算着成本。
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节俭,一个馒头分两顿吃,咸菜就白开水是常态。她把每一分省下来的钱都小心翼翼地存起来,那是她未来的“启动资金”。生活的艰辛磨砺着她的意志,也淬炼着她的决心。
偶尔,她会“偶然”路过天赐的学校,远远地、偷偷地看上一眼。看到儿子背着书包和同学说笑着走出校门,她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但同时也充满了更强大的动力。她要变得强大,强大到足以保护儿子,强大到让尹有才再也无法威胁她!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开始有意识地接触一些人。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自己,在缝纫社,她会和工友们聊聊家常,打听些市井消息;在找店铺的过程中,她会和房东、周边店主攀谈,了解生意经。她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有用的信息。
当然,她也时刻警惕着尹有才的动向。她通过一些老关系,隐约听说尹有才依旧在帮那个“大佬”打理地下赌场,行事越发嚣张,但因为身体原因(糖尿病加重),露面越来越少。这个消息让林心大既警惕,也隐隐感到一丝机会——尹有才的身体,或许是他的另一个突破口。
日子在忙碌和期盼中飞快流逝。终于,林心大在一条不算繁华但居民密集的小街上,找到了一间合适的铺面。面积不大,位置尚可,最重要的是租金在她勉强能承受的范围内。她颤抖着双手,签下了租赁合同,付了定金。
拿着那张薄薄的合同,站在空荡荡的店铺里,林心大百感交集。这里,将是她新生的起点,也将是她向命运和仇敌发起反击的堡垒。
前路依旧漫漫,资金、技术、客源……无数困难横亘在眼前。但林心大眼中没有丝毫退缩。生活的烈火早已将她百炼成钢,她将用这淬火后的钢铁意志,亲手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
美容院,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她刺向黑暗的一把利剑,是她夺回尊严和儿子的一场战争。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规划着如何粉刷墙壁,如何置办最简单的理发工具和几张美容床。
一场属于林心大的、悄无声息的反攻,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