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里与死神搏斗了整整一周后,老天爷终于眷顾了这个多灾多难 yet 坚韧的家庭。天赐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意识开始恢复,虽然大部分时间仍因虚弱和药物作用而昏睡,但已经能够在他清醒的短暂时刻,认出守在床边的林心大和念晴,甚至能用极其微弱的气音,含糊地叫出“妈……念晴……”
这细微的回应,对于在门外守望了七天七夜、身心俱疲的婆媳二人来说,不啻于天籁之音!念晴喜极而泣,紧紧握住丈夫的手,仿佛要将自己的生命力传递给他。林心大背过身去,偷偷抹掉汹涌而出的泪水,心中充满了对上苍的感激。
又观察了两天,医生确认天赐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急性期,终于同意将他转入普通心脏内科病房。从IcU出来的那一刻,尽管他躺在病床上,身上还带着监护仪和输液管,脸色苍白憔悴,但能再次在正常的日光下看到儿子完整的脸庞,林心大和念晴都觉得,笼罩在头顶的阴霾终于裂开了一道缝隙,阳光透了进来。
然而,转入普通病房,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结束,而是另一场更为漫长、更需要耐心的“战役”的开始。
天赐虽然醒了,但心衰对他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他的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射血分数(EF值) 远低于正常水平,这意味着他的心脏泵血能力很弱,无法满足身体日常活动的需求。他极度虚弱,连自己抬手、翻身都异常困难,说几句话就会气喘吁吁。
医生严肃地告诫家人:“他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但心衰是慢性病,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和长期的生活方式管理来控制。他未来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康复期的护理和后续的自我管理。你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这意味着,曾经那个年轻力壮、作为家庭支柱的天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可能是永久性地,成为了一个需要被精心照料的“病人”。
面对这个现实,林心大和念晴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爱。她们没有沉浸在悲伤中,而是立刻行动起来,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心脏康复护理师”。
林心大负责“食补”。她严格按照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制定了一份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谱。每一餐都精心烹制,确保营养均衡,同时绝不给心脏增加额外负担。她像当年钻研中医一样,研究各种对心脏有益的食物,如富含钾的香蕉、保护血管的深海鱼等。
念晴则负责“康复训练”和情绪疏导。她跟着护士学习如何帮天赐在床上做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鼓励他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极其缓慢的深呼吸练习;当天气好时,她会扶着他在走廊里走上几步,尽管这几步路会让他大汗淋漓。更重要的是,她时刻关注着天赐的情绪。从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骤然变成需要人扶持的病患,天赐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和抑郁。念晴总是耐心开导他,给他看玥玥最新的视频,讲述家里发生的琐事,让他感觉到自己依然被需要,依然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玥玥成了最好的“康复良药”。每次视频时,女儿咿呀学语地喊“爸爸”,或者被抱来医院隔着玻璃窗看他时,天赐眼中总会重新燃起光亮,那是求生欲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苏醒,只是闯过了第一道鬼门关。 真正的挑战,是接下来日复一日的康复,是与慢性疾病共存的漫长岁月。但这一次,天赐不再是孤身一人。他的身后,站着用生命守护他的母亲,用爱支撑他的妻子,还有那个等待他健康归来的女儿。这份沉甸甸的爱,将成为他未来路上最坚强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