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酂侯,你来得正好!”少府神几步来到萧非左边,“将作大匠刚刚派来的工匠,都是学徒连榫卯都不会!”
将作大匠立刻站到萧非右边:“胡说!明明是你们少府拨来的木料以次充好!”
萧非没有理他们二人,而是不慌不忙地坐下,接过少府属官奉上的茶盏看了一眼,对那名属官道:“换成热水。”吩咐完才道:“二位慢慢说。”
少府神与将作大匠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不休。
萧非只时不时点点头,其实早已神游天外。
二人见萧非这样,也不再让萧非评理,而只是互相指责。
午时,萧非突然起身,将还在争吵的,少府神与将作大匠吓了一跳。
“你们继续,你们继续。”说完萧非径直离开少府溜达着去吃午膳。
下午吃完午膳,萧非晃晃悠悠的回到殿内,见少府神与将作大匠还在因为谁负责那些部件而做争吵。
萧非出声打断道:“你们二位怎么吵都行,就是需要注意一下啊,不要耽误时间,陛下就给了你们一个月的时间。”说完不管他们二人如何反应,找了个位置坐下。
少府神与将作大匠闻言对视一眼,接着争吵。
萧非听着二人的争吵,眼皮却渐渐发沉。不一会儿,萧非的头一点一点,最终完全靠在凭几上睡着了。恍惚间似乎听到有人唤自己,但萧非只是摆了摆手,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没有一点想要睁眼的意思。
等萧非醒来时,外面日影已经西斜。少府神与将作大匠还在一旁低声争执,见他醒了,同时露出无奈的表情。
萧非看着他们二人,低声道:“不就是做个水车吗?至于吗?”
少府神与将作大匠两人闻言,对视一眼,苦笑一声。
“酂侯,可不是一个水车的事......”少府神刚开口解释。
萧非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府了。”说着整了整衣冠,“二位继续,别耽误了时间就行。”说完直接离开。
萧非回到侯府时,家丞满脸喜色地迎上来,冲着萧非一拱手:“君侯,有个好消息......”
“说。”萧非不耐烦地直接打断。
“工坊的工匠已经把架子床做好了,帷幔帐子也弄好了,就摆在君侯的卧房里呢!”家丞兴奋道,“我看过了,那做工精细得很......”
萧非眼睛一亮,“终于不用挨咬了。”不等家丞说完就大步向卧房走去。
家丞快步跟上,边走边说:“府里马厩也开始扩建了,由咱们工坊工匠负责,洗马亲自监工,君侯要不要去看看。”
“有洗马在那盯着就行。”萧非也不回地摆手,脚步越来越快,丝毫没有去马厩看看的意思。
萧非来到卧房外,门外的侍女立刻推开卧房门。
萧非刚刚来到门口一股淡淡的木香扑面而来,萧非轻嗅一下,“还是这用榫卯做的好啊!”。往里看去原本放置低矮床榻处,现已放了一架崭新的架子床。萧非绕着架子床转了三圈,只见三面围栏打磨得圆润光滑,帷幔帐子用的是上等细纱,萧非手指抚过床柱上精细雕琢的花纹很是满意。
萧非撩开帷幔帐子坐上去试了试,床板早已铺好硬中带软,高度也恰到好处。萧非又躺下试试,长度正好。跟着翻了几下身后被围栏拦住。
“不错,不错,这尺寸一点不显得局促。”萧非露出满意的笑容,对家丞吩咐道:“明日你去工坊,重赏那些工匠。”想了想接着道:“尤其是那个来府里量尺寸的鲁木匠,多给些。”
家丞连连应下:“我明白!对了,晚膳已经备好,君侯是否现在用膳。”
“让他们端到这里来。”萧非躺在架子床上不愿起身,“我今晚就在卧房用膳了。”
夜幕降临后,萧非用完晚膳,早早地躺进了新床。帷幔帐子将蚊虫隔绝在外,晚风透过细密的网眼徐徐吹入。躺在架子床上的萧非舒服非常,满足地叹了口气:“终于不用半夜被这该死的蚊虻叮醒了。”
帐外的蜜烛燃得正旺。萧非眯着眼望着那跳动烛火旁环绕的蚊虫,萧非渐渐有些昏昏欲睡。
“哎!这一根蜜烛价值不菲,若是我睡着了任其燃尽实在可惜。”萧非躺在床上低叹一声,情不愿地掀开纱帐,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烛台前,“呼”地一下吹灭了烛火。屋内顿时陷入黑暗,萧非重新躺回床上,满意的翻了翻身,不过片刻,均匀的呼吸声便在帐内响起。
又是一日,萧非精神抖擞地踏入未央宫,径直往清凉殿走去,准备继续混过一日。
萧非刚刚在殿内坐下,正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刘彻与他人议事。
一名宦官进来通报:“禀陛下,少府有事禀告。”
刘彻向殿门处看去,“宣!”
少府神快步进殿,行礼后道:“臣冒昧打扰,实为寻酂侯而来。今日水车正式动工,需酂侯这位设计者亲临指点。”
萧非闻言一愣,抬头看向刘彻。刘彻随意地冲着萧非挥了挥手,“既有正事,你就去吧!”
萧非跟着少府神退出殿外,殿门刚刚关上,少府神立刻抱怨起来:“酂侯,咱们昨日不是说好了吗?今日宜动土,在渭水支流举行动工仪式。我在城门外等了半个时辰都不见你的人影!”
萧非挠了挠头,心想:昨日压根没仔细听这两人在吵什么,随口应下就回府了。见少府神脸色不豫,还想说些什么。萧非连忙岔开话题,“将作大匠呢?”
“他先带人去了。”少府神没好气地接着说:“这个点,估计已经到了。”
“那就别耽误了,要不然吉时都要过了!”说着萧非快步往宫门处走去。
少府神也不再多言。
来到宫门外,萧非的驷马马车跟在少府神马车后面,两辆马车一前一后驶出长安城,沿着官道向选好的渭水支流施工地点驶去。
来到渭水支流的水车施工现场,将作大匠正指挥工匠们搬运木料,见二人下了马车,急忙迎上,“你们可算来了!再晚些,祭祀的吉时就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