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3年3月,苏清颜工作室联合多省文旅部门,正式启动“千村文旅·直播助农”专项计划。该计划不再局限于单一农产品销售,而是将“乡村美景、民俗文化、特色物产”深度融合,通过“文旅体验直播+特产预售+非遗展示”的创新模式,让消费者在欣赏乡村风光、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购买地道特产,实现“文旅引流、产业增收、文化传承”三重目标。计划启动首月,已覆盖全国100个行政村,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非遗手作订单增长300%,成为“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的又一创新实践。
“千村文旅·直播助农”计划的诞生,源于苏清颜团队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深刻洞察:过去单纯的农产品直播,虽能短期帮农户增收,但难以形成长期竞争力;而乡村蕴含的文旅资源与文化底蕴,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优势。例如云南澜沧县的古茶树,不仅能产出优质茶叶,茶园风光、采茶民俗更是独特的文旅资源;四川凉山的彝族刺绣,既是非遗手作,也能通过绣娘的创作过程展示民族文化。基于此,团队决定整合“直播内容、文旅资源、产业资源”,打造更立体的乡村赋能模式。
为确保计划落地,苏清颜工作室提前半年与云南、贵州、甘肃、湖南等8省文旅部门对接,筛选出100个“文旅特色鲜明、物产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的行政村。筛选标准严格:一是文旅资源独特,拥有古村落、非遗项目、自然景观等;二是物产品质优良,具备地理标志或地方特色认证;三是具备基础接待能力,能承接后续文旅体验活动。例如云南西双版纳的曼掌村,拥有傣族竹楼、手工造纸非遗项目,盛产普洱茶与热带水果,成为首批入选村庄;贵州黔东南的岜沙村,保留着苗族古老习俗,银饰制作技艺精湛,也成功入选。
计划的核心模式分为“三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围绕“文旅+直播+产业”展开,形成闭环:
第一个环节是“文旅体验直播”,打造“沉浸式乡村游”。不同于传统旅游直播,苏清颜团队提前进驻村庄,与村民共同设计直播内容:清晨跟随茶农上山采茶,展示云雾缭绕的茶园风光,讲解采茶技巧;午后走进非遗传承人的作坊,直播彝族刺绣、苗族银饰的制作过程,介绍背后的文化故事;傍晚拍摄乡村炊烟、民俗活动,如傣族泼水节、苗族芦笙舞,让观众直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直播中,苏清颜还会邀请村民担任“特邀主播”,用方言分享家乡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例如在贵州岜沙村的直播中,苗族老人用苗语演唱古老歌谣,银饰匠人演示“失蜡法”制作工艺,直播间在线人数峰值突破200万,弹幕满是“太想去这个村子看看”“民族文化太有魅力了”的留言。
第二个环节是“特产预售与定制”,实现“文旅引流促消费”。直播过程中,团队会推出“文旅+特产”定制套餐:购买普洱茶,可附赠茶园体验名额,消费者可实地参与采茶、制茶;预订彝族刺绣,可获得绣娘线上教学课程,学习基础刺绣技巧。同时,针对乡村特产的“非标化”特点,直播中会详细展示产品的生长、制作过程,如茶叶的采摘标准、银饰的纯度检测,建立消费者信任。计划启动首月,云南曼掌村的普洱茶预售量达5万饼,带动茶园增收200万元;贵州岜沙村的银饰订单突破3000件,非遗匠人月均收入增长40%。
第三个环节是“文旅资源转化”,推动“短期消费变长期合作”。直播结束后,工作室会联合文旅部门、当地旅行社,推出“乡村文旅体验线路”,将直播中展示的村庄串联成特色旅游路线,如“云南非遗文化之旅”“贵州苗族风情之旅”,并通过直播平台、旅游App推广。同时,帮助村庄打造“乡村文创Ip”,将民俗元素融入特产包装、文创产品,提升附加值。例如为湖南凤凰县的腊味产品设计苗族图案包装,为甘肃通渭县的杂粮礼盒添加书法元素,让特产成为“乡村文化名片”。截至2033年4月,首批100个村庄已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文旅收入占村庄总收入的比例从5%提升至25%。
为保障计划可持续,苏清颜工作室还推出“三大支撑措施”:一是“乡村主播培养”,为每个村庄培训2-3名本土主播,确保直播内容能长期更新,避免“团队撤离后直播断档”;二是“文旅服务升级”,联合电商平台、物流企业,为村庄提供“特产包装设计、物流配送优化”服务,解决“售后体验差”问题;三是“文化保护与传承”,设立“乡村非遗保护基金”,从直播收益中提取5%用于非遗项目传承,资助非遗传承人收徒授课,避免文化流失。
“千村文旅·直播助农”计划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改变了乡村的发展面貌。云南曼掌村的傣族手工造纸非遗传承人玉罕说:“以前手工造纸只能卖给当地游客,一年赚不到2万元;现在通过直播,全国的人都知道我们的造纸技艺,订单多到做不完,还收了5个徒弟,不用担心手艺失传了。”贵州岜沙村的村支书滚元亮也表示:“直播让我们村出了名,来旅游的人多了,村民开起了民宿、餐馆,年轻人也愿意返乡创业了,村子越来越有活力。”
计划启动后,相关话题#苏清颜千村文旅直播# #乡村特产借直播出圈# 登上微博热搜,累计阅读量突破7亿。文旅部相关负责人评价:“‘千村文旅·直播助农’计划创新了‘文旅+直播’的乡村振兴模式,既挖掘了乡村的文化价值,又带动了产业发展,为全国乡村文旅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苏清颜在计划总结会上说:“乡村的美,不仅在于优质的物产,更在于独特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我们希望通过直播,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多元价值,既帮农户增收,也让乡村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未来两年,我们会将计划覆盖到1000个行政村,让更多乡村通过文旅直播实现‘文化出圈、产业增收’。”
截至2033年4月底,“千村文旅·直播助农”计划已新增50个合作村庄,后续还将与更多省份文旅部门合作,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让直播真正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文化与产业的桥梁,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