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苏家堂屋的木桌上,映得桌上的绣线五颜六色,格外鲜亮。苏明玥正坐在桌前,低着头专注地刺绣,银针在素色绢布上穿梭,不一会儿,一朵带着露珠的小雏菊便渐渐成形,花瓣层次分明,连叶片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自从跟着林氏学刺绣,苏明玥就格外上心。起初只是在苏清鸢设计的布偶上绣简单的花草图案,后来越绣越熟练,针法从平针、盘金到打籽绣,样样都练得扎实,连林氏都常夸她“手巧心细,是块做绣活的好料子”。如今,她早已不满足于只在布偶上刺绣,闲时总爱找些零碎的绢布,绣些小巧的手帕、荷包,绣好后就小心翼翼地收在木匣子里,只在苏清鸢和林氏面前才肯拿出来瞧瞧。
这天午后,苏清鸢从镇上摆摊回来,刚进院子就看到苏明玥坐在屋檐下,手里捧着个木匣子,正对着里面的绣品出神,小脸上带着几分欢喜,又藏着些许不安。
“明玥,在看什么呢?”苏清鸢走过去,笑着问道。
苏明玥吓了一跳,连忙把木匣子合上,脸颊微微泛红:“姐,没……没看什么。”
苏清鸢见状,故意逗她:“是不是藏了什么好东西,不肯给姐姐看?”说着,伸手就要去拿木匣子。
苏明玥拗不过她,只好把木匣子打开。里面整整齐齐叠放着七八件绣品:有绣着兰草的素色手帕,边缘用银线绣了细细的花纹;有绣着鸳鸯的红色荷包,荷包边缘还坠着小小的流苏;还有一块绣着山水图案的方巾,远山近水绣得颇有意境,一看就下了不少功夫。
“这些都是你绣的?”苏清鸢拿起那块兰草手帕,细细看着,眼里满是惊喜,“明玥,你绣得也太好看了!比镇上绣坊里卖的都精致。”
被姐姐夸赞,苏明玥的眼睛亮了亮,却还是有些不自信地说:“真……真的吗?我就是瞎绣的,想着闲着也是闲着。”
“这哪里是瞎绣,分明是好手艺!”苏清鸢拉着她的手,认真地说,“明玥,你不如试着多绣些实用的绣品,咱们拿到镇上卖,肯定能受欢迎。你看,镇上那些富家小姐、太太们,都喜欢这些精致的绣活,手帕、荷包更是日常要用的,咱们卖这个,说不定比布偶还赚钱呢。”
苏明玥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眼神黯淡下来:“姐,还是算了吧。我绣得不好,万一没人买,岂不是白费功夫?而且……而且我也不知道大家喜欢什么样的样式。”
苏清鸢知道她是性子腼腆,又缺乏自信,便耐心劝道:“你的绣品这么好看,怎么会没人买?再说了,就算一开始卖得不好也没关系,咱们慢慢试,总会找到大家喜欢的样式。你要是担心样式,姐姐帮你设计,咱们一起想办法,好不好?”
看着苏清鸢鼓励的眼神,苏明玥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她其实也偷偷想过,要是自己的绣品能像林氏的布偶一样,帮家里添些收入,该有多好。如今有姐姐支持,她终于鼓起勇气,轻轻点了点头:“那……那我就试试。”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姐妹俩就凑在一起商量绣品的样式。苏清鸢根据镇上顾客的喜好,提议多做些日常能用的物件:手帕要绣些雅致的花草、鸟兽,颜色以素色为主,适合大家闺秀用;荷包则可以绣得鲜艳些,加上流苏、铃铛等装饰,吸引年轻姑娘;还可以绣些小巧的扇套、笔袋,卖给读书人和公子哥。
苏明玥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姐,我觉得可以在绣品里放些香草,这样戴在身上、放在包里,都能有淡淡的香味,肯定更受欢迎。”
“这个主意好!”苏清鸢眼前一亮,“咱们家院子里种了薄荷、薰衣草,晒干后装成小香包,缀在绣品上,既好看又实用。”
接下来的日子,姐妹俩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苏明玥负责刺绣,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坐在窗边绣到深夜,手指被针扎破了好几次,贴上创可贴继续绣,却从没喊过累。苏清鸢则忙着采购绢布、绣线,设计新的样式,还把晒干的香草做成小巧的香包,等苏明玥绣好绣品,就帮着把香包缀在上面,再用干净的棉纸把绣品包好,系上细细的丝带。
半个月后,第一批绣品终于做好了:二十块绣着不同花草的手帕,十五个绣着鸳鸯、蝴蝶的荷包,还有十个扇套、五个笔袋。每一件绣品都针脚细密,图案精致,还带着淡淡的香草香,连林氏都忍不住夸赞:“咱们明玥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这些绣品看着就招人喜欢。”
周末赶集这天,苏清鸢带着苏明玥一起去镇上摆摊。她们特意把绣品摆在布偶摊的旁边,刚把绣品摆好,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一个穿着绸缎衣裳的小姐带着丫鬟走了过来,拿起一块绣着荷花的手帕,放在鼻尖闻了闻,眼睛一亮:“这手帕好香啊,绣得也真好看,多少钱一块?”
苏清鸢笑着回答:“小姐,这手帕是用绢布做的,绣的是夏荷,里面还放了薰衣草香包,一块只要十五个铜板。”
“十五个铜板?这么便宜?”小姐有些惊讶,她在绣坊里看到的同款手帕,至少要三十个铜板,“我要两块,再给我拿一个那个绣鸳鸯的荷包。”
苏明玥站在一旁,看着第一位顾客买下自己的绣品,心里又紧张又欢喜,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有年轻姑娘买荷包送情郎,有太太买手帕给女儿用,还有读书人买笔袋、扇套。苏明玥起初还很腼腆,不敢说话,后来在苏清鸢的鼓励下,也开始主动跟顾客介绍:“这个荷包里放的是薄荷香包,夏天戴在身上很凉快;这个笔袋绣的是竹影,很适合读书人用。”
她说话轻声细语,又耐心细致,不少顾客都喜欢跟她打交道。有个老夫人买了三块手帕,笑着对苏明玥说:“小姑娘,你绣得这么好,下次能不能帮我绣个寿桃图案的荷包?我要送给我孙儿当生日礼物。”
苏明玥连忙点头:“老夫人,没问题,您想要什么颜色、多大的,我都能绣。”
一天下来,她们带来的绣品几乎卖光了,只剩下两个荷包和一块手帕。收摊的时候,苏明玥看着手里沉甸甸的铜板,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眼睛里闪着光:“姐,咱们的绣品真的卖出去了!还赚了这么多钱!”
苏清鸢笑着揉了揉她的头:“我就说吧,你的绣品这么好,肯定会受欢迎的。以后咱们可以接受定制,让顾客选样式、颜色,这样生意肯定会更好。”
回去的路上,苏明玥一路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跟苏清鸢讨论着下次要绣什么图案,要做多少绣品。看着妹妹从腼腆不自信,变得活泼开朗,还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事情,苏清鸢心里比自己赚了钱还开心。
从那以后,苏明玥的绣品成了苏家摊位上的“新招牌”。姐妹俩还在镇上的杂货铺放了些绣品寄卖,订单越来越多。苏明玥不仅绣技越来越精湛,还学会了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图案,整个人都变得自信大方。
这天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算账,看着绣品带来的收入,林氏笑得合不拢嘴:“咱们家明玥真是个能干的,现在也能帮家里赚钱了。”
苏父也点点头:“明玥和清鸢姐妹俩互相帮衬,真是好样的。”
苏明玥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却悄悄握住了苏清鸢的手。她知道,若不是姐姐鼓励自己,帮自己设计样式、打理生意,自己或许永远都不敢把绣品拿出来卖。如今,她不仅能靠自己的手艺赚钱,还找到了做事的乐趣,这份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苏清鸢感受到妹妹手心里的温度,笑着回握住她的手。看着妹妹脸上自信的笑容,她知道,这才是最好的模样——姐妹携手,彼此扶持,用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月光洒在院子里,映着一家人的笑脸,温馨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