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停稳在青溪县衙朱红的大门外,苏清鸢提着她那只沉甸甸的药箱,深吸了一口气。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却也让她纷乱的心绪稍稍平复。
自昨日从周伯昌口中得知此事,她几乎一夜未眠。一边是对一个五岁幼童遭受病痛折磨的恻隐之心,另一边则是面对县令这等权贵的无形压力,以及对这棘手病症的审慎评估。她甚至在空间里反复推演了数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对之法。
管家李福早已等候在门边,见她下车,脸上堆着焦急的神色,快步迎了上来:“苏姑娘,您可算到了!大人和夫人在里面都等急了!”
“有劳李管家久候。”苏清鸢微微颔首,语气平静无波,“不知小姐此刻情况如何?”
“唉,还是老样子,”李福叹了口气,引着她往里走,“昨晚又折腾了大半夜,天快亮才稍稍睡安稳了些,只是呼吸看着还是不畅快。”
苏清鸢不再多问,脚步沉稳地跟着李福穿过几重院落。县衙内部布局严谨,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只是此刻她无心欣赏,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即将到来的诊断上。
不多时,两人便来到了“静尘轩”。这是县令小女儿的居所,院落里种满了兰花,香气清幽,本应是个宁静雅致的所在,此刻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几个仆妇和丫鬟垂手侍立在廊下,神色紧张。
县令夫妇早已在正屋等候。县令年约四十,面容清癯,身着便服,却难掩眉宇间的威严。只是此刻,那双平日里审案断狱的锐利眼睛里,满是疲惫和忧虑。他身旁的县令夫人,穿着一身素雅的锦缎衣裙,眼圈红肿,显然是为女儿的病情彻夜未眠。
看到苏清鸢进来,县令夫妇连忙起身。
“苏姑娘,快请坐。”县令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内室的方向。
“草民苏清鸢,见过大人,见过夫人。”苏清鸢依礼行礼,并未落座,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大人,夫人,时间紧迫,我先去看看小姐吧。”
“正是,正是!”县令夫人连忙上前,拉住苏清鸢的手,她的手冰凉而颤抖,“苏姑娘,求你一定要救救我的女儿!只要能治好她,我们夫妇二人必有重谢!”
“夫人言重了。”苏清鸢轻轻抽回手,语气诚恳,“治病救人乃是医者本分,我定会尽力而为。但哮喘乃是顽疾,我不敢保证药到病除,只能说全力以赴。”
她的坦诚让县令夫妇心中微微一沉,但也更添了几分信任。在这个时候,过分的承诺往往显得虚假,反而这种务实的态度更能让人安心。
县令点了点头:“苏姑娘有话不妨直说,我们都明白。李福,快带苏姑娘去内室。”
“是,大人。”
苏清鸢提着药箱,跟着李福走进了内室。
内室的光线有些昏暗,为了避免刺激到孩子,窗户只开了一条小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味,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痰鸣的气息。
一张精致的拔步床摆在房间中央,床上挂着轻柔的纱帐。一个小小的身影蜷缩在被褥里,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长长的睫毛安静地垂着,只是胸口起伏得异常剧烈,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轻微的喘息声,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苏清鸢放轻脚步,走到床边。她轻轻掀开纱帐一角,仔细观察着小女孩的状况。
孩子约莫五岁年纪,眉眼精致,看得出是个美人胚子,只是此刻因病痛的折磨,显得异常瘦弱。她的嘴唇微微发紫,鼻翼随着呼吸轻轻扇动,这是呼吸困难的典型症状。
苏清鸢伸出手,想要为她诊脉。就在她的手指即将触碰到孩子手腕的瞬间,小女孩似乎被惊动了,猛地睁开了眼睛。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原本应该清澈明亮,此刻却因为病痛而显得黯淡无神,带着一丝惊恐和脆弱。她看到苏清鸢这个陌生人,小嘴一瘪,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却因为呼吸不畅,连哭都显得异常艰难,只能发出细微的啜泣声。
“小姐别怕,姐姐是来给你看病的,很快就不难受了。”苏清鸢放柔了声音,语气温和得像羽毛一样,她轻轻握住小女孩冰凉的小手,试图安抚她的情绪。
小女孩似乎感受到了她掌心的温度和语气中的善意,哭声渐渐止住了,只是依旧怯生生地看着她,身体因为呼吸而微微颤抖。
苏清鸢示意守在旁边的丫鬟退到一边,然后将手指轻轻搭在小女孩的手腕上。
中医诊脉讲究“望、闻、问、切”,而切脉是重中之重。苏清鸢闭上眼睛,凝神静气,仔细感受着脉象的跳动。
孩子的脉象很弱,浮而无力,节律也有些紊乱,这是气虚的表现。再结合她呼吸急促、喘息有声的症状,可以判断肺气虚是根本原因之一。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逆而上,发为哮喘。
诊完寸口脉,苏清鸢又查看了孩子的指纹。对于年幼的儿童,指纹诊法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她轻轻拨开孩子的食指,看到指纹色淡,隐隐透白,直达气关,这进一步印证了她的判断——正气不足,邪气未盛。
随后,她又让孩子张开嘴巴,观察舌苔。孩子的舌苔薄白而腻,舌尖略红。白腻苔通常提示体内有痰湿,而舌尖红则表明有轻微的肺热。这与她之前的初步判断基本吻合。
就在这时,小女孩突然咳嗽了起来。她咳得很剧烈,小脸涨得通红,双手紧紧抓着床单,胸口起伏得更加厉害,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一样。咳嗽声中,还夹杂着明显的痰鸣音,说明气道内有大量分泌物堵塞。
“水……水……”小女孩咳得喘不过气,虚弱地喊道。
旁边的丫鬟连忙递过一杯温水,苏清鸢接过,用小勺小心翼翼地喂她喝了几口。
过了好一会儿,咳嗽才渐渐平息。小女孩瘫软在床上,脸色比之前更加苍白,眼神也更加疲惫,很快又闭上了眼睛,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苏清鸢站起身,轻轻为她掖好被角,然后转身走出了内室。
县令夫妇早已在外间焦急地等待,看到她出来,连忙迎了上去。
“苏姑娘,怎么样?小女的病……”县令夫人的声音带着颤抖,充满了期盼。
苏清鸢走到桌边坐下,端起李福递过来的凉茶喝了一口,才缓缓开口:“大人,夫人,根据我的诊断,小姐的病是肺肾两虚,兼痰湿阻滞。”
“肺肾两虚?痰湿阻滞?”县令皱起了眉头,他虽然不懂医术,但也听过一些中医术语,“这是什么意思?”
苏清鸢耐心解释道:“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吸,肾主纳气。小姐长期哮喘,反复发作,导致肺气耗伤,日久及肾,肾气虚则不能纳气,所以呼吸浅促,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这就是肺肾两虚。”
“至于痰湿阻滞,是因为小姐脾胃功能较弱,运化失常,水湿不能正常代谢,聚而成痰。痰湿上犯于肺,阻塞气道,导致呼吸不畅,咳嗽有痰。这也是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小姐现在的情况比较危急,气虚为本,痰湿为标。如果只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我的治疗思路是标本兼治,三管齐下。”
“三管齐下?”县令有些疑惑,“苏姑娘请详细说说。”
“第一,针灸治疗。”苏清鸢伸出一根手指,“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宣肺平喘,缓解当前的紧急症状。我会选取肺俞、膻中、列缺、尺泽等穴位,这些都是治疗哮喘的常用有效穴位。”
“第二,药膳调理。”她伸出第二根手指,“这是我最擅长的。我会根据小姐的体质,配制专门的药膳,通过日常饮食来补肺益肾,健脾化痰。比如用人参、黄芪、百合、莲子等药材,搭配适当的食材,做成汤或粥,既美味又能治病,孩子也容易接受。”
“第三,灵泉水滋养。”苏清鸢伸出第三根手指,语气中带着一丝郑重,“我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泉水,来自一处隐秘的山泉,水质清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有滋养身体、增强元气的功效。每日少量饮用,可以辅助药膳,更快地改善小姐的体质。”
她没有提及空间的秘密,只是将灵泉水描述为“隐秘山泉的特殊泉水”,这样既不会引起怀疑,也能解释其神奇的功效。
县令夫妇静静地听着,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针灸和药膳他们都听说过,虽然对一个年轻女子的医术仍有疑虑,但也别无选择。只是这个“灵泉水”,听起来有些玄乎,让他们半信半疑。
县令沉默了片刻,权衡着利弊。他看着内室的方向,想起女儿痛苦的模样,心中一横,说道:“苏姑娘,我相信你!就按你的方案来治!需要什么药材,什么器具,尽管开口,县衙全力配合!”
县令夫人也连忙点头:“是啊,苏姑娘,只要能治好我女儿,我们什么都听你的!”
他们虽然对“灵泉水”心存疑虑,但在女儿的生命面前,这点疑虑已经微不足道了。现在,苏清鸢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苏清鸢心中松了一口气,她点了点头:“多谢大人和夫人的信任。请大人派人准备一张干净的桌子,再打一盆温水来,我现在就为小姐进行第一次针灸治疗。另外,药膳的食材和药材,我会列出清单,麻烦大人派人尽快采购。”
“好!李福,快按苏姑娘的吩咐去办!”县令立刻下令。
“是,大人!”李福应声而去。
很快,桌子和温水都准备好了。苏清鸢打开药箱,取出里面的银针和消毒用的酒精(她对外称之为“特制药酒”)。
她将银针一一取出,用酒精仔细擦拭消毒,然后放在酒精灯上烤了烤,进行二次消毒。
一切准备就绪后,苏清鸢再次走进内室。
小女孩依旧在昏睡中,呼吸虽然比刚才平稳了一些,但依旧有些急促。
苏清鸢走到床边,先将孩子的衣袖卷起,露出纤细的手臂。她找准穴位,手持银针,快速而精准地刺入。
她的动作轻柔而熟练,银针在她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次刺入、捻转、提插,都恰到好处。她选取的肺俞穴位于背部,是肺的背俞穴,能调补肺气;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是气之会穴,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列缺穴是肺经络穴,能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尺泽穴是肺经合穴,可清肺泻火、止咳平喘。
随着银针的刺入和捻转,小女孩的眉头微微舒展了一些,呼吸似乎也变得更加平稳了。
苏清鸢静静地守在床边,观察着孩子的反应,时不时地调整一下银针的角度和深度。
大约半个时辰后,她才缓缓拔出银针,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做完这一切,苏清鸢又从药箱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玉瓶,里面装着灵泉水。她倒出少许,用小勺喂给小女孩喝了下去。
灵泉水入口甘甜,带着一丝清凉,小女孩似乎感受到了,砸了咂小嘴,没有醒来。
苏清鸢为她盖好被子,然后轻轻退出了内室。
“苏姑娘,怎么样?”县令夫妇连忙迎上来问道。
“第一次针灸很顺利,”苏清鸢说道,“小姐的呼吸已经平稳了一些。接下来,就看药膳和灵泉水的调理效果了。我会留下今天的药膳方子,你们按照方子来制作,每日三餐,坚持服用。我明天再来为小姐进行第二次针灸。”
她从药箱里取出一张写好的药膳方子,递给县令夫人:“这是今天的方子,主要是补肺益气、化痰止咳的。里面的药材都比较常见,镇上的药铺应该都能买到。如果买不到的,可以去府城看看。”
县令夫人接过方子,如获至宝,连忙仔细看了起来,还让旁边的丫鬟抄录了一份,以便日后照着制作。
“苏姑娘,真是太感谢你了!”县令深深鞠了一躬,“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你的吩咐来做。”
“大人不必多礼。”苏清鸢连忙扶起他,“照顾好小姐是当务之急。如果有任何情况,比如小姐哮喘再次发作,或者出现其他不适,随时派人去镇上的‘清鸢药膳坊’找我。”
“好,好!”县令连连点头。
苏清鸢又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着凉,饮食要清淡,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等,然后才起身告辞。
县令坚持要派马车送她回去,苏清鸢这次没有推辞。
坐在返回青溪镇的马车上,苏清鸢靠在车壁上,终于感到了一丝疲惫。第一次诊断和治疗虽然顺利,但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哮喘是顽疾,想要彻底治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她看着窗外渐渐后退的风景,心中却充满了信心。她有前世的医学知识,有空间里的珍贵药材和灵泉水,还有县令夫妇的全力配合,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那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小女孩,一定能早日康复。
马车缓缓驶入青溪镇,苏清鸢知道,等待她的,不仅是药膳坊的日常经营,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治好县令女儿的病,不辜负所有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