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过后,青溪镇的气温骤降,早晚的风里都带着几分凉意。仁心堂药铺里,来看病的百姓比往日多了不少,大多是得了咳嗽、风寒的,还有几个百姓因为天气转凉,手上、脚上已经开始长冻疮,疼得龇牙咧嘴。
周伯昌忙得脚不沾地,好不容易送走一波病人,才顾得上喝口水。他看着药铺里堆积如山的药材,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治疗咳嗽的川贝、甘草,治疗冻疮的当归、红花,用得越来越快,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就会断货。
“清鸢,你可得想想办法!”周伯昌看到苏清鸢走进药铺,连忙迎上去,语气急切,“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咳嗽、冻疮的百姓越来越多,治疗这些病症的药材都快不够用了。咱们的‘清鸢牌’中成药要是能增加针对咳嗽和冻疮的产品,既能缓解药材紧张,又能帮到更多百姓,还能多赚些银子,一举三得啊!”
苏清鸢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前几天她去平价粮点时,就看到不少百姓咳嗽不止,还有几个孩子因为长了冻疮,哭闹着不肯出门。她心里也在琢磨着研发新的中成药,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间和周伯昌商量。
“周叔,我也正有这个想法!”苏清鸢笑着说,“我打算研发两种新的中成药——一种是‘止咳糖浆’,专门治疗咳嗽;另一种是‘冻疮膏’,专门治疗冻疮。我空间里有上好的川贝、甘草、当归、红花,用这些药材制作,药效肯定错不了。”
周伯昌眼前一亮:“太好了!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你需要什么帮忙,尽管开口,仁心堂的伙计和场地都可以给你用。”
“我需要仁心堂的伙计帮忙炮制药材,还有制作糖浆和药膏的工具。”苏清鸢说,“另外,我还需要找几个百姓帮忙试药,看看药效如何,没问题的话再批量生产。”
“没问题!”周伯昌立刻答应,“我这就去安排伙计炮制药材,工具也让他们尽快准备好。试药的百姓也好找,药铺里就有不少得了咳嗽、长了冻疮的百姓,他们肯定愿意帮忙。”
当天下午,苏清鸢就从空间里取出了川贝、甘草、当归、红花。这些药材都是她精心挑选的,川贝颗粒饱满,色泽洁白;甘草质地坚实,味道甘甜;当归肉质肥厚,香气浓郁;红花颜色鲜艳,药效十足——用这些药材制作中成药,效果肯定比普通药材好很多。
她先开始研发“止咳糖浆”。她将川贝研磨成细粉,甘草切成小段,然后将两者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和冰糖,用小火慢慢熬煮。熬煮的过程中,她不时搅拌一下,防止糊锅,还仔细观察着糖浆的颜色和浓度——颜色要呈琥珀色,浓度要适中,太稀了药效不够,太稠了不方便服用。
熬煮了一个时辰后,止咳糖浆终于做好了。她将糖浆过滤掉残渣,倒入干净的瓷瓶中,待其冷却后,尝了一小口——味道甘甜,带着淡淡的川贝和甘草的清香,一点都不苦,孩子也能接受。
接下来研发“冻疮膏”。她将当归、红花切成小段,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芝麻油,用小火慢慢熬煮,让药材的药效充分融入油中。熬煮了半个时辰后,她将药材捞出,加入适量的蜂蜡,继续熬煮,直到蜂蜡完全融化。然后,她将熬好的药膏倒入干净的瓷盒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冻疮膏”就做好了。
药膏呈淡红色,质地细腻,散发着淡淡的当归和红花的香气,摸起来很顺滑,涂抹在皮肤上应该会很舒服。
第二天一早,苏清鸢就带着做好的“止咳糖浆”和“冻疮膏”来到了仁心堂。周伯昌已经找好了试药的百姓——五个得了咳嗽的百姓,三个长了冻疮的百姓。
苏清鸢先给得了咳嗽的百姓每人倒了一小碗“止咳糖浆”,叮嘱道:“你们每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小碗,喝完后不要立刻喝水,这样药效会更好。明天这个时候再来,跟我说一说咳嗽有没有缓解。”
百姓们接过糖浆,一口喝了下去。一个中年汉子喝完后,笑着说:“这糖浆真甜,一点都不苦!比我之前喝的苦药强多了!”
另一个老大娘也说:“是啊,这糖浆喝下去,喉咙里暖暖的,舒服多了!”
然后,苏清鸢又给长了冻疮的百姓每人拿了一盒“冻疮膏”,教他们如何使用:“你们每天早晚各涂抹一次,涂抹前先用温水清洗患处,擦干后再把药膏均匀地涂抹在冻疮上,轻轻按摩几分钟,让药膏更好地吸收。明天也来跟我说一说冻疮有没有好转。”
一个年轻媳妇接过冻疮膏,立刻打开盒子,取出一点药膏涂抹在手上的冻疮上,按摩了几分钟后,惊喜地说:“这药膏抹上真舒服,一点都不疼了,还暖暖的!”
其他百姓也纷纷涂抹起来,都觉得药膏效果很好。
第二天一早,试药的百姓都早早地来到了仁心堂。五个得了咳嗽的百姓,有四个说咳嗽明显缓解了,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还有一个说咳嗽虽然没有完全好,但比之前轻了很多。三个长了冻疮的百姓,手上的冻疮都消肿了,疼痛也减轻了不少,那个年轻媳妇的冻疮甚至已经开始结痂了。
“太好了!药效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苏清鸢和周伯昌都很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苏清鸢和仁心堂的伙计们开始批量生产“止咳糖浆”和“冻疮膏”。伙计们负责炮制药材、清洗工具,苏清鸢负责指导熬煮糖浆和药膏,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都能达标。
批量生产完成后,“清鸢牌”止咳糖浆和冻疮膏正式在仁心堂上架售卖。止咳糖浆每瓶售价十文钱,冻疮膏每盒售价十五文钱,价格亲民,百姓们都能买得起。
消息传开后,百姓们纷纷前来购买。一个大娘一下子买了三瓶止咳糖浆,笑着说:“我家老头子和两个孙子都得了咳嗽,这糖浆甜,孩子们愿意喝,我得多买几瓶备着!”
一个汉子买了两盒冻疮膏,说:“我每年冬天都长冻疮,疼得连活都没法干,听说这冻疮膏效果好,我买两盒试试,要是好用,我再过来买!”
不到一天的时间,第一批生产的“止咳糖浆”和“冻疮膏”就卖光了。周伯昌连忙安排伙计们加班加点地生产,可还是供不应求,不少百姓因为没买到药,还特意留下话,让伙计们生产出来后通知他们。
县城的“同德堂”药铺听说了“清鸢牌”新出的止咳糖浆和冻疮膏,也特意派人来青溪镇考察。考察的掌柜试了试药效,觉得效果很好,当即决定从仁心堂进货,一次性就订了两百瓶止咳糖浆和一百盒冻疮膏,还说以后每个月都要固定进货。
看着“清鸢牌”中成药越来越受欢迎,苏清鸢和周伯昌都很开心。苏清鸢知道,这不仅是对她医术的认可,更是对她的信任。她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研发更多的中成药,帮助更多的百姓,让“清鸢牌”成为百姓们信赖的品牌。
夕阳透过木格窗,洒在仁心堂的柜台上,映得“清鸢牌”止咳糖浆和冻疮膏的标签格外醒目。百姓们还在排队买药,伙计们忙得不可开交,却个个脸上带着笑容——能靠自己的力量帮助百姓,比什么都开心。
苏清鸢站在药铺里,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清鸢牌”中成药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她还要带着“清鸢牌”走出青溪,走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她的药方,也让更多的人知道“清鸢”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