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九年四月,蓟州制皂坊的后院飘着淡淡的草药香。苏清鸢带着技术研发组的三名工匠,围在临时搭建的试验台前,台上摆着十余块大小不一的肥皂样品——有的泛着浅绿,有的带着淡蓝,还有的表面刻着简单的叶片纹路。苏清鸢拿起一块浅绿色肥皂,放在鼻尖轻嗅,薄荷的清凉与艾草的温润交织在一起,清新却不刺鼻,她满意地点点头:“就按这个配方定,草药比例再微调,确保抑菌效果的同时,让香味更持久些。”
自手工工坊扩建计划启动后,制皂坊的工艺改良就成了苏清鸢的重点工作。此前燕云百姓用的肥皂多是基础皂基制成,功能单一,且冬季易干裂、夏季易软化。苏清鸢结合医馆的草药知识,决定在皂基中加入天然草药成分:艾草能抑菌止痒,适合夏季使用;薄荷能清凉舒缓,缓解皮肤燥热;金银花则有消炎功效,对轻微皮肤炎症有帮助。她带着研发组反复试验了二十余次,才确定了最佳草药配比——每十斤皂基加入一斤晒干的草药粉末,既能保留草药功效,又不会影响肥皂的硬度与清洁力。
除了成分改良,苏清鸢还针对使用场景调整了肥皂的形态。她发现不少农户反映“大肥皂不好拿,孩子用着容易滑掉”,便设计出边长三寸的“小方皂”,边角打磨得圆润光滑,还在皂体一侧刻出浅浅的凹槽,方便孩童抓握。同时保留原有的“长条皂”,满足家庭日常洗衣、清洁的需求,形成“大小搭配、功能细分”的产品体系。
工艺确定后,蓟州制皂坊立刻启动试生产。新搭建的熬煮车间里,十口大型制皂锅整齐排列,工匠们穿着统一的青色围裙,按照改良后的流程操作:先将皂基块敲碎,放入锅中加热融化,待皂液变得透亮,再缓缓加入按比例调配好的草药粉末,用特制的木桨顺时针搅拌——这是苏清鸢特意改良的搅拌方式,“顺时针搅拌能让草药粉末均匀分散,不会结块,保证每一块肥皂的功效都一致”。
搅拌好的皂液被倒入新定制的模具中——长方形模具用于制作长条皂,正方形小模具则用于小方皂。模具内壁刷了一层薄薄的植物油,方便肥皂脱模。待皂液冷却凝固后,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肥皂从模具中取出,整齐地摆放在通风的木架上,进行为期三天的干燥定型。
试生产的第一批肥皂刚脱模,就吸引了坊内工匠与附近百姓的围观。浅绿色的艾草皂、淡蓝色的薄荷皂、乳白色的金银花皂整齐排列,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洒在肥皂上,泛着柔和的光泽,清新的草药香弥漫在空气中。“这肥皂闻着真舒服,比以前的皂香多了!”一位路过的农妇忍不住感叹,伸手轻轻摸了摸小方皂,“这边角磨得真光滑,我家娃肯定喜欢!”
苏清鸢见状,索性让工匠们切下小块肥皂,分给围观百姓试用。农妇张大姐拿了一块薄荷皂,回家后立刻用它洗手——以往用基础皂洗手后,皮肤总会有些紧绷,这次却感觉清爽滋润,手上的汗味也被薄荷的清香取代。第二天一早,她就带着邻居来到制皂坊,笑着对苏清鸢说:“王妃,这薄荷皂太好用了!洗得干净还不刺激皮肤,夏天用正好,我要多买几块,给家里人都用!”
为了让肥皂更受市场欢迎,苏清鸢还想到了“颜值提升”的点子。她从陶艺坊借来刻刀,教工匠们在肥皂表面雕刻简单的花纹——长条皂上刻叶片纹,小方皂上刻圆点纹,虽然图案简单,却让原本单调的肥皂变得精致起来。“以后咱们的肥皂要卖到匈奴、西域去,这些花纹不仅好看,还能让别人记住咱们燕云的肥皂。”苏清鸢一边示范雕刻,一边对工匠们说。工匠们学得认真,很快就掌握了雕刻技巧,刻出的花纹整齐美观,让肥皂的“身价”又提升了不少。
随着工艺改良与产品升级,制皂坊的产能需求大幅增加。按照扩建计划,工坊从燕云各地招募了50名贫困妇女,其中大多是丈夫去世或残疾、家中无主要劳动力的家庭。为了方便她们照顾家庭,苏清鸢特意将工作时间调整为“早出晚归”,每日辰时上工、申时下工,还在坊内设立了临时托儿所,让带孩子的妇女能安心工作。
刘大姐就是其中之一。她的丈夫去年在修建灌溉渠时意外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得知制皂坊招募工匠,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不仅顺利通过考核,还分到了熬煮皂液的轻松活计。“在皂坊干活,每月能挣两百文钱,足够养活全家了!”刘大姐一边搅拌皂液,一边笑着说,“工坊还管午饭,孩子们在托儿所有人照顾,我既能挣钱,又不用操心家里,真是多亏了王爷和王妃,给了我们这些苦命人一条活路!”
和刘大姐一样的妇女还有很多。她们在制皂坊不仅能挣到稳定的收入,还能学到一门手艺。工坊会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教她们识别草药、调整皂液浓度、雕刻花纹,不少人很快就成了熟练工匠,甚至能独立负责一道生产工序。“以前总觉得自己没本事,只能靠别人救济,现在在工坊干活,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心里踏实!”工匠李二姐的话,说出了很多妇女的心声。
试生产的一个月里,制皂坊共产出草药皂五千余块,其中艾草皂、薄荷皂最受欢迎,很快就销售一空。匈奴商队的代表在市集上看到这些改良后的肥皂,当即找到制皂坊,预定了两千块薄荷皂——“匈奴夏季炎热,蚊虫多,这薄荷皂既能清洁,又能驱蚊,肯定很受欢迎!”商队代表笑着说,还承诺会介绍更多西域商队来采购。
苏清鸢看着制皂坊里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她走到熬煮车间,看着工匠们熟练地搅拌皂液,闻着空气中清新的草药香,对身边的坊主说:“以后我们还要继续研发新的肥皂品种,比如加入蜂蜜的滋养皂、加入檀香的安神皂,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同时也要把好质量关,让燕云的草药皂不仅能在本地热销,还能走出燕云,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坊主连连点头,眼中满是信心:“有王妃的指导,有大家的努力,咱们的制皂坊肯定能越办越好!以后提起肥皂,大家都会想到咱们燕云的草药皂!”
夕阳西下,制皂坊的工匠们陆续下班,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她们提着装满肥皂的小篮子——这是工坊给她们的福利,每月能领取两块肥皂带回家使用,脚步轻快地走向家的方向。皂坊里,新一批皂液正在模具中冷却,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预示着又一场丰收的到来。这场制皂工艺的改良,不仅带来了产品的新突破,更给燕云的百姓带来了生活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