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听完云芽的一番讲述,猛地一拍大腿,声音亮了起来:“好!好!若是真管用,你们麦家可就是咱们村的大恩人了!”
但里正处事稳当,行事谨慎,兴奋过后又冷静下来:“这样,你俩现在就跟我走,咱们去村西头那几块地看看。若是现场试了真有效果……”
他看向云芽,眼神郑重,“那你可是给咱们全村立了天大的功!”
说着,揣起陶罐就往外走,健步如飞,脚步比来时的云芽还要急。
日头渐渐变得毒辣,但里正带着一股久违的劲儿,往田埂的方向去了。
几亩田埂上,已经落了零星蝗虫,青黄的叶子被啃出好些缺口。
麦大江拎着两个木桶,大步往田边的水沟跑,正午的日头晒得他脊梁发烫,却跑得又稳又快。
云芽蹲在田埂上。她先打开装驱虫药的罐子,用木勺舀出些苦艾藤的汁液,按先前试过的比例倒进木桶,又让麦大江兑了两瓢水,拿根长棍搅匀了。
“里正爷爷,您看那边。”她指着不远处一片刚落了几只蝗虫的豆苗,“我先泼那边试试。”
麦大江拎起木桶,云芽用木瓢舀了药水,沿着苗根边细细泼了一圈。
不过片刻功夫,原本趴在叶子上的蝗虫像是被什么惊着了,扑棱着翅膀往别处飞,连带着旁边刚要落下来的几只,也绕着那片地打了个圈,径直飞走。
“真……真走了!”里正往前凑了两步,眼睛瞪得溜圆。
云芽又打开另一个罐子,里面是灰白色的粉子。
她取了些粉,轻掸药粉到蝗虫在吃的叶子上。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沾了药粉的蝗虫便开始抽搐,没一会儿就翻了肚子,数数竟有六七只,剩下的几只沾到药粉的, 虽没死但也像失去了活力。
云芽继续说:“还有,前阵子我家和村里人一起抓的那些鸭子,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鸭子?”里正有些不解,“这时候放鸭子干啥?”
“鸭子吃蝗虫。”云芽解释道,“虽说一只鸭子一天吃不了多少,但积少成多,能少一点是一点,总比让它们在地里糟蹋强。”
里正疑惑拧眉头:“这鸭子真能吃蝗虫?”
云芽坚定点头,语气笃定:“里正,我试过的。前阵子菜地里落了几只,我赶了只鸭子过去,它叨得可欢了。虽说吃不了太多,但积少成多总是好的。”
里正对于治蝗的把握又多了一份,怪不得年前的时候差爷说让家里富裕的人家养鸭子,原来是这个用途。
里正这才恍然,一拍脑门:“哦!我记起来了!年前县里的差爷还说过,让家境好些的人家多养几只鸭子,当时还纳闷是为啥,原来是为了防这个!”
他心里那点悬着的石头又落了些,看向云芽的眼神越发满意,“你这孩子,心思就是细。”
随后里正又问了云芽两种药的制法,末了咂咂嘴:“这药能救全村的庄稼,不能让你白忙活。
回头我召集村民合计合计,给你家凑笔银钱,多少是份心意。”
麦大江忙摆手:“里正叔,使不得。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哪能要钱?能把蝗虫治住,比啥都强。”
云芽也接话:“爹说得是。而且,光咱们村治住了也不是长久之计。
别处的蝗虫要是迁过来,照样麻烦。里正爷爷,可否能将这苦艾藤泡水的法子和药粉的做法报给县令,让周边村子都能用,这样才稳妥。”
里正连连点头:“你说得在理!这事儿我一定办,而且会明明白白告诉县令,是你麦云芽先琢磨出来的法子,立了大功!”
他掏出本子和炭笔,“你再把那杀虫药需要的药材说一遍,我记下来,好让人去县城药铺买。”
云芽报了几味药名,里正一笔一划记好,又反复核对了两遍,才小心地把本子揣回怀里:“放心,我这就安排人去办。你们家这功,我肯定替你们请下来!”
他看着云芽,又看看麦大江,忍不住感慨:“大江啊,你和徐氏真是好福气,养出这么个聪明能干的闺女。云芽这孩子,不光脑子灵,心还善,真是咱们村的福星!”
不一会,里正又敲锣在大槐树下召集了村人
里正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都静一静!说个天大的好事,麦大江家的云芽丫头配出了治蝗虫的药!一种能驱,一种能杀,我亲眼在地里试过,管用得很!”
群里顿时炸开了锅,先前被蝗灾压得臊眉耷眼的村民们,眼里猛地迸出光来。
有人往前挤着要看那药罐,更多人则把目光投向了站在里正旁边的麦大江和云芽,眼神里混着感激和佩服,还有人小声念叨:“大江家的闺女竟然这么厉害……”
里正等众人静了些,又喊道:“另外,养了鸭子的人家听着,把鸭子赶到自家地里去!那玩意儿吃蝗虫,能帮着除不少!”
这话一出,养了鸭子的几户人家脸上明显松快了,有户姓王的汉子甚至咧开嘴笑:“我家那十几只鸭崽子,整天在院里瞎扑腾,这下可算有用处了!”
没养鸭子的人家却有些懊恼,有人戳着旁边人的胳膊:“早知道听里正的了,年前也该抓几只……”也有人盘算着:“十里村村西头的张屠户家好像还有几窝鸭崽,赶明儿我去问问,还来得及不?”
里正把药方念了一遍,又嘱咐了采买药材和配药的注意事项,末了又把云芽夸了一通。
人群渐渐散去时,不少人特意绕到麦大江父女跟前。
“大江哥,你家云芽可真是好样的!”
“徐氏妹子会教孩子啊,这脑子咋这么灵光!”
还有个婶子拉着麦云芽的胳膊笑:“大江啊,云芽这孩子又能干又懂事,定亲了没?我娘家有个侄子……”
麦大江被连连摆手:“孩子还小,先顾着治蝗虫的事,婚事不着急,不着急。”
父女俩慢悠悠往家走,到家时徐氏正把一碗菜端上桌。
晚饭吃得热热闹闹,麦大江把里正召集村民的事和村里对自家的好话说了,徐氏听得也是止不住的笑。
饭快吃完时,云芽忽然开口:“爹,娘,今年七月,县里的县学和私塾会重开,让阿福去读书吧。”
麦大江和徐氏都愣住了。
分家的快一年了,家里的日子早就缓过来。
虽说攒了些家底,但他们从没往“读书”这上头想过,只盼着孩子们能吃饱穿暖,将来把地里的活计学好就行。
“读书?”徐氏迟疑着,“阿福还小,下地帮忙也能……”
“娘,难道要阿福一直种地目不识丁吗?”云芽看向坐在身边的弟弟,“多认些字总是好的。”
阿福则是很开心,他用力点头:“我要去!我要读书!”
因为之前在老宅,大伯是个读书人,所以爷爷奶奶很喜欢大伯。
自己也去读书,那自己在家会不会就是和大伯一样的待遇,不用下地干活只需要读书写字就能吃上最好的饭食?!
麦大江看着小儿子雀跃的样子,重重一点头:“行!去读!就算不考功名,会读书写字,以后进城当账房先生还是代写书信,怎样都比种地强。”
徐氏也笑了,往阿福碗里夹了块咸菜:“那可得好好学,别辜负了你姐的心意。”
阿福扒着饭,心里已经开始幻想以后读书的日子,嘴角忍不住翘得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