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郡的日子,在张承看来,就像他那坛刚勾兑好的“英雄血”——虽然过程有点手忙脚乱,偶尔还会出点岔子(比如弓骑兵的“回马射”至今仍是一场对己方阵型的严峻考验),但总体趋势是向好(钱多粮多俘虏多)且令人微醺(权力和人才收集的快乐)的。
然而,总有人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比如那位在右北平疯狂互扣屎盆子的公孙兄弟。
“报——将军!右北平最新战报!”探马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兴奋。
张承正对着新改进的(依旧粗糙)纸张发愁,闻言头也不抬:“是不是公孙范和公孙瓒又打起来了?这次是因为抢茅厕还是分饼不均?”
探马憋着笑:“回将军,比那严重!公孙范……他把公孙瓒的独子给宰了!”
“噗——”张承一口水喷了出来,差点给面前的新纸进行了一次免费“湿润处理”。“啥玩意儿?公孙范把他侄子……哦不,他大哥的儿子给做了?这么刺激?”
“千真万确!据说是因为分配最后一点存粮起了冲突,公孙范失手……呃,也可能是故意的,一刀就把那位小公孙将军给捅了个对穿。”
张承摸着下巴,啧啧有声:“好家伙,塑料兄弟情升级成弑亲伦理剧了?这剧情,搁后世都能拍八十集连续剧了!然后呢?公孙瓒不得疯?”
“公孙瓒确实疯了!”探马绘声绘色地描述,“他带着仅存的白马义从直接冲进公孙范大营,亲手把公孙范剁成了……呃,反正场面很不好看。现在右北平彻底乱套了,公孙瓒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据说麾下兵马不足一万,而且人心彻底散了。”
张承眼睛一亮:“百姓呢?右北平的百姓咋样?”
“惨啊,将军!”探马脸色一正,“公孙兄弟这么一通折腾,加上之前公孙瓒为了凑军饷把右北平刮得天高三尺,现在那里是十室九空,饿殍遍野……没死的,都拖家带口往咱们渔阳跑呢!这几天边境接收的流民数量暴涨!”
张承一拍大腿:“好事啊!这都是宝贵的……呃,受尽苦难的同胞!赶紧的,按照老规矩,组织‘渔阳一日游’,让他们感受一下家的温暖和‘英雄血’的芬芳!愿意留下的,分地分房安排工作!咱们渔阳,就缺人!”
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右北平被公孙瓒这么一搞,基本算是废了,但地盘和人口(能跑过来的)是实打实的!这可是扩大基本盘的好机会!
果然,没过几天,更确切的消息传来:公孙瓒眼看右北平已经成了烂摊子,手下离心离德,北有华雄虎视眈眈,西边刘虞估计也不会给他好脸色,连原本想依靠的蹋顿都被华雄打服了,投靠过去说不定转头就被绑了送来渔阳领赏。这位曾经的白马将军,做出了一个极其光棍的决定——跑路!带着不到一万的残兵败将,直接往高句丽方向窜了!
“跑了?”张承得到消息时,正在尝试一种名为“酸奶”的古怪奶制品(他称之为“增强汉家子民免疫力的神器”),闻言差点把碗扣在自己脸上。“往高句丽跑了?他这是要去给棒子……啊不,是高句丽人民送温暖,还是去体验异国风情?”
田楷在一旁无奈道:“主公,公孙瓒此去,恐遗祸边疆……”
“祸害高句丽总比祸害咱们强!”张承不以为意地摆摆手,“让他去跟高句丽王玩吧,咱们正好接收右北平!虽然是个烂摊子,但好歹也是个郡啊!地盘扩大了一倍,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激动过后,就是现实问题。张承亲自去了一趟右北平郡治土垠城,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个见惯了乱世惨状的西凉老痞子都直嘬牙花子。
城墙破败,田野荒芜,街上几乎看不到青壮,只剩下一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老弱妇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绝望和腐朽的气息。公孙瓒逃跑前,显然进行了最后一轮刮地皮,能带走的全带走了,带不走的也砸了个稀巴烂。
“这他娘的……比被蝗虫啃过还干净啊!”张承看着空空如也的府库和几乎被拆成零件的官衙,感觉脑仁疼。“这要重建起来,得花多少钱?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有这钱,我多酿几坛‘英雄血’,多装备点重骑兵不香吗?”
他蹲在土垠城的断壁残垣上,看着下面如同鬼域般的景象,一个大胆(或者说偷懒)的想法冒了出来。
“既然生活设施基本归零,人口也跑得差不多了……那咱们干脆就别按常规套路重建了!”张承猛地站起身,眼睛发光,“咱们把它打造成……工业区!”
“工业区?”陪同视察的田楷、李敏、赵云等人一脸茫然。
“对!工业区!”张承开始画大饼,“你们想啊,渔阳现在商业繁荣,人口增多,各种工坊也越来越拥挤,污染……呃,是烟火气太重!而且扩大生产需要地方啊!咱们把酿酒厂、造纸厂、冶铁厂、纺织厂,还有我正准备大力发展的奶制品作坊……统统搬到右北平等于是白纸一张的地方来!”
他越说越兴奋:“这里地广人稀,原材料(比如铁矿、木材)运输也方便(虽然路烂了点)!把污染大、占地多的产业都放在这边!渔阳呢,就专心做生活区、商业区和行政中心!让咱们的将士和百姓在渔阳过上干净、舒适、有酒有肉有娱乐的好日子!干活、生产,就来右北平!这叫……产业转移!功能分区!”
李敏拨弄着算盘,皱眉道:“主公,此举虽看似节省了渔阳本地空间,但将工坊迁至右北平,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皆会大增,且此地残破,基础建设几乎从头开始,前期投入恐怕……”
“眼光要放长远,慎之!”张承打断他,“路不好?咱们修啊!我正想研究一种叫‘水泥’的神器呢!听说用石灰石和粘土什么的能烧出来?等搞出来了,把渔阳到右北平的路修得平平整整,到时候运输还不是嗖嗖的?至于人力,右北平本地不是还有没跑掉的百姓吗?给他们工作,给他们饭吃,让他们参与建设自己的新家园!这叫以工代赈,激发内生动力!”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马车络绎不绝,将右北平生产的“英雄血”、优质纸张、锋利铁器、温暖毛布以及各种奶制品源源不断运往渔阳,甚至销往中原;而渔阳则是一片繁华盛景,百姓安居乐业,士兵训练有素,商业繁荣,文化……呃,有蔡大家努力兴学,想必也能跟上!
“就这么定了!”张承大手一挥,“右北平郡,正式更名为‘渔阳工业特区’!暂时由……田先生你辛苦一下,兼任总管,负责规划和基础建设!李慎之,你负责核算成本和资源调配!赵云,你的骑兵负责警戒和肃清零星匪患!咱们要让它尽快运转起来!”
地盘扩大,百废待兴,张承忙得脚不沾地。白天要巡视规划中的工坊选址,督促“水泥研发小组”的进度(目前还处于“把各种石头粉末混在一起烧,看哪个结块”的原始阶段),晚上还要听田楷和李敏关于人口安置、资源调度的汇报,偶尔还得去校场看看弓骑兵们有没有新的“自残式”射法创新。
但再忙,有一件事他雷打不动——找蔡琰刷存在感。
这日,他顶着两个黑眼圈,抱着一卷刚“研发”出来的、颜色诡异(灰中带绿)但据说硬度有所提升的“水泥”样品,溜达到了文化交流学舍。
学舍里,蔡琰正在教那几个胡人学生写汉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些草原青年虽然依旧写得歪歪扭扭,但至少态度认真了许多。那个叫索图的,据说还是蹋顿的亲侄子,甚至已经能磕磕巴巴地背几首《诗经》了。
张承的出现,让课堂气氛瞬间活跃(或者说紧张)起来。
“蔡大家!忙着呢?”张承笑嘻嘻地凑过去,把手里那块灰绿色的“水泥”往桌上一放,“看看!这是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渔阳牌’水泥!虽然样子丑了点,但说不定以后能用来给你盖个坚固的书斋!”
蔡琰看着桌上那块散发着古怪气味的“石头”,沉默了一下,轻声道:“将军……有心了。”
“嘿嘿,应该的!”张承自动忽略了蔡琰语气中的那一丝无奈,转而看向学生们,“索图,最近学得怎么样?有没有欺负蔡先生?”
索图赶紧站起来,用生硬的汉语回答:“回……回将军,不敢!蔡先生,好!我们,好好学习!”
“这就对了!”张承满意地点点头,“学好汉话,读懂汉书,将来回去才能更好地带领部落跟咱们渔阳做生意,共同富裕嘛!”(张承已经开始规划民族大融合了,后面就叫乌桓族了)
他又对蔡琰说:“蔡大家,你看这些小子,刚来的时候跟野马似的,现在被你调教得多好!这都是你的功劳!等右北平的工业区搞起来,我还想请你在那边也开个学舍,教化一下那边的工匠子弟呢!”
蔡琰微微蹙眉:“将军,右北平如今百废待兴,恐非兴学之时。”
“哎,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张承一本正经,“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等路修好了,条件改善了,就得搞起来!这事离不开你啊!”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对右北平工业区和未来教育的“宏伟蓝图”,虽然其中夹杂着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拉动内需”之类的词汇,但蔡琰能感觉到,他是真的在考虑这些事情,并且……似乎真的想把文教事业做起来。
看着张承因为连日奔波而略显憔悴,却依旧眼神发亮地描述着未来,甚至不忘关心她这里缺不缺笔墨纸砚(虽然送来的质量依旧感人),蔡琰心中那层因为丧父丧夫、颠沛流离而凝结的坚冰,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被这看似粗豪、实则心思细腻(至少在对她的事情上)的将军,用这种锲而不舍的“温水”,煮开了一丝微不可察的缝隙。
感激之情自然是有的,毕竟是张承救她于水火,提供了安身之所,支持她兴学。但除此之外,似乎还多了一点别的……一种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混合着好奇、无奈,以及一丝丝被重视的暖意的东西。
他每次来,不是带着稀奇古怪的“礼物”(比如这次的水泥),就是说着看似不着边际却又隐隐契合她心中某些理想的话语。她开始觉得,这位华将军,或许并非只是一个运气好、会打仗、能搞钱的军阀,他内心深处,可能真的藏着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送走再次强调“有问题随时找我”的张承后,蔡琰看着桌上那块灰绿色的“水泥”,又看了看窗外那些虽然依旧粗野但眼神已然不同的胡人学生,轻轻叹了口气。
这渔阳郡,这位华将军,就像一坛烈性却后劲复杂的“英雄血”,初尝觉得辛辣呛人,习惯之后,却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其中更深的味道。
而她自己的心,似乎也在这种持续的、略带强迫症的“关注”下,悄然发生着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明了的变化。
与此同时,张承走在回郡守府的路上,心情颇佳。
“系统,感觉到没?蔡大家今天看我的眼神,是不是柔和了那么一丢丢?起码没像以前那样全是‘莫挨老子’的冷淡了!”
【系统提示:检测到目标人物情绪波动趋于复杂…宿主“持续关注策略”产生初步效果…警告:情感变量持续增加,可能影响后续领地发展决策权重…】
“影响啥决策?我这是在为领地吸纳高端文化人才,稳定核心团队!这叫政治工作生活化,生活工作政治化!懂不懂?”张承理直气壮地反驳,随即又美滋滋地想,“看来送水泥这步棋走对了!下次把成功烧出来的第一锅水泥给她看!让她见证历史!嘿嘿……”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右北平工业区机器轰鸣(主要是打铁和酿酒),渔阳生活区繁华安宁,而他和蔡琰……嗯,至少可以一起探讨一下水泥的多种用途和《诗经》的现代解读?
“事业爱情双丰收……呸!是领地建设和文化传承两不误!老子这‘雄起’之路,真是越走越宽了!”张承哼着更加跑调的小曲,心满意足地投入到了下一项工作中——催促工匠们尽快把合格的“渔阳牌”水泥搞出来。
毕竟,路修好了,才能更快地把右北平的工业产品运回来,也才能更方便他……去学舍刷存在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