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梦文化精品店”的开业仪式上,一位白发老人正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展柜里的青瓷瓶。瓶身上的“富春山居图”在灯光下流转,老人喃喃道:“我年轻时在台湾看到过另一半,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完整的……”
这是“星辰延梦”联合两岸博物馆推出的“数字合璧”系列文创。通过AR技术,分隔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在瓷瓶上“合二为一”,老人用手机扫描后,还能听到两岸学者的联合解读。
“这就是我们想做的——让文化有温度。”苏星晨对身边的记者说。最近,工作室启动了“品牌价值升级计划”,核心就是从“卖体验”到“传文化”,从“做生意”到“担责任”。
品牌部的小郑正在策划“全球文化融合论坛”。“我们邀请了10个国家的非遗传承人,线上线下同步开讲。”她指着海报,“你看,日本的和服师傅要和苏州的缂丝艺人对话,探讨‘织物里的东方美学’;埃及的壁画修复师会和敦煌的研究员交流‘千年色彩的秘密’。”
论坛当天,直播间里热闹非凡。当非洲鼓遇上中国古筝,当意大利歌剧混搭京剧唱腔,弹幕里满是“原来文化可以这么美”“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同”。这场论坛吸引了超过500万网友观看,“星辰延梦”的品牌搜索量一夜之间涨了3倍。
在社会责任方面,“绿色星梦行动”又有了新动作。林溪带着团队去了内蒙古的沙漠:“我们和当地牧民合作,游客在‘星梦海韵健康小镇’体验一次‘低碳旅行’,我们就捐10元用于治沙。现在已经种了1万棵梭梭树了。”她指着手机里的实时监控画面,“游客可以看到自己捐的树的编号和生长情况,上周还有个孩子写信来说,要攒钱让爸爸妈妈带他来看‘自己的树’。”
教育板块的“公益课堂”也在稳步推进。周明带着团队去了云南的山区小学:“我们给孩子们捐了平板电脑,预装了‘星梦学园’的课程。你看这个——”他点开一段视频,画面里几个彝族孩子正跟着虚拟的老师学唐诗,“他们的普通话不太好,我们就用彝汉双语配音,还把诗歌里的场景换成他们熟悉的山林、溪流,孩子们学得可认真了。”
更让人感动的是“文化守护者计划”。工作室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濒危文化的传承人,不仅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还帮他们用数字技术记录技艺。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一位老印第安人正对着镜头演示如何用羊驼毛编织“星空毯”,他的孙女在一旁用西班牙语翻译:“爷爷说,这些图案是祖先看星星的样子,以前只教家里人,现在希望全世界都知道。”
这些举措让“星辰延梦”的品牌形象越发立体。在最新的品牌评估报告里,“社会责任”指标的得分比去年翻了一番,有72%的用户表示“因为认同品牌的价值观而选择复购”。连之前对价格敏感的游客也留言:“花同样的钱,为什么不选一个真正在做有意义的事的品牌呢?”
陆延在年度总结会上说:“品牌价值不是广告堆出来的,是人心攒出来的。当我们的项目能让老人落泪,能让孩子欢笑,能让文化活下去,这样的品牌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会后,苏星晨收到了一封来自云南山区的信。信封上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星星,里面是一张画:几个孩子围着一台平板电脑,天上有很多星星,每颗星星旁边都写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