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蓄电池
张圣龙元神碎片带来的《基础炼神诀》优化法门,如同在林轩面前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法门并非直接提升灵力,而是专注于锤炼、凝聚、掌控神识。其核心在于“凝神如丝,观微入虚”,将原本散漫的精神力淬炼得更加精纯、坚韧,感知范围与控制精度都远超同阶。
林轩如获至宝,立刻投入修炼。过程并不轻松,如同用钝刀雕刻神魂,初时进展缓慢,且伴随阵阵精神上的疲惫与刺痛。但他凭借远超常人的毅力(以及张圣龙元神无形中带来的韧性支撑),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数日苦修,初见成效。他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窗外火山喷发出的符文能量流,在他“眼中”不再是混乱的一团,而是能隐约分辨出其中相对稳定与狂暴的区域,甚至能捕捉到那些“火灵碎片”剥离瞬间的细微能量轨迹。这让他收集火灵碎片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提升了不少。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随着他对火山能量观察的深入,一个更大的“商机”或者说“浪费”摆在了眼前——那些狂暴的、无法直接利用的、最终消散在虚空中的符文能量,其总量远超被利用的火灵碎片!如果能将这部分能量也利用起来……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储能!
在元大陆,储能并非新鲜概念,但通常依赖于昂贵的聚灵阵、特制的灵玉或某些稀有妖兽的内丹,成本高昂,非普通弟子所能承受。学院提供的修炼静室虽有聚灵效果,但需要消耗贡献点,对林轩而言依旧是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能做一个便宜、耐用,可以储存这些‘废弃’符文能量的东西……”林轩的眼睛亮了。他想起了前世那个科技世界里的“电池”。原理是相通的,将能量以某种形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
难点在于材料和转化法阵。狂暴的符文能量极不稳定,普通材料根本无法承载,瞬间就会被摧毁。而转化法阵更是需要精妙的符文刻画与能量引导知识,这恰恰是林轩的短板。
他没有气馁。白天,他继续经营着火灵碎片和空明草的小生意,维持基本修炼开销,同时更加细致地观察、记录火山能量的各种特性。夜晚,他则沉浸在神识修炼与符文、阵法基础典籍的钻研中。凭借优化后的神识,他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大大提升,许多晦涩难懂的符文原理,在他眼中渐渐变得清晰。
他将目标锁定在一种名为“吸能曜石”的低级灵材上。这种曜石对各类能量都有一定的亲和性,价格相对低廉,但质地脆弱,承受力差,一直被视作鸡肋。林轩看中的是它的“包容性”。
接下来是法阵。他结合所学,反复推演、设计,在脑海中用神识模拟了无数次,最终构思出一个极其简陋的复合符文阵——外层是模仿火山能量自身波动频率的“引导层”,中层是数层交错、用于缓冲和初步稳定的“阻尼层”,核心则是将狂暴能量缓慢转化为相对温和、易于储存的“灵能”的“转化核”。整个法阵结构复杂却又不稳定,对刻画精度要求极高。
他花费了几乎全部积蓄,购买了一批吸能曜石和最低等的符笔、灵墨。然后,在自己小院的地下,开辟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
失败是常态。
第一次刻画,符文线条粗细不均,能量导入瞬间,曜石便布满裂纹,随即炸成一蓬粉末。
第二次,阻尼层结构错误,能量在其中乱窜,引发小范围能量涟漪,差点把实验室掀翻。
第三次,转化核符文衔接不够圆融,储存的能量充满杂质,且逸散极快……
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灵石打水漂。林轩心疼得直抽抽,但眼神却愈发专注。他将每一次失败的数据都用神识仔细记录、分析,不断调整符文结构,优化能量路径。张圣龙元神带来的那种超越常理的悟性,在这种极限推演和试错中,发挥着微妙的作用,往往能在他陷入死胡同时,灵光一闪,找到新的可能。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消耗了多少吸能曜石。就在他几乎山穷水尽,连火灵碎片生意都因投入精力太少而变得惨淡时,转机出现了。
那是一个深夜,他正全神贯注地在一块品质稍好的吸能曜石上刻画着最新改良的法阵。神识高度集中,指尖的符笔稳如磐石,精神力顺着笔尖流淌,与灵墨、曜石产生着微妙的共鸣。就在最后一笔符文即将落成的瞬间,他识海中的张圣龙元神再次波动,一段关于“能量节点闭环”与“符文自洽性”的模糊意念融入他的操作。
笔尖落下,光华内敛。
一枚巴掌大小、表面布满复杂银色纹路、中央微微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石块”静静躺在他手中。
成功了?!
林轩强压住激动,小心翼翼地将其连接到一个小型的、用于测试能量强度的“测灵盘”上。测灵盘的指针先是微微颤动,随即缓缓上升,最终稳定在一个清晰的刻度上!
虽然储存的能量总量不多,只相当于几块下品灵石,但其能量纯净度极高,而且……异常稳定!没有狂暴,没有逸散!
“成了!真的成了!”林轩几乎要跳起来,疲惫一扫而空,眼中满是兴奋的光芒。他将这个简陋的发明命名为——“符文蓄电池”。
他立刻开始批量制作(如果能称之为批量的话)。有了成功经验,后续的制作虽然依旧有失败率,但总算能看到希望。他改进了工艺,利用优化后的神识进行精密刻画,成功率和“蓄电池”的容量都略有提升。
第一批十枚“符文蓄电池”很快出炉。林轩没有急于抛售,而是先自己使用。他将蓄电池连接到修炼静室的简易聚灵阵上,发现其提供的能量稳定而持久,对初期修炼的辅助效果甚至比直接吸收下品灵石还要好!而且,其成本远低于等能量的灵石!
确认了效果,林轩开始了他的营销。他依旧没有大张旗鼓,而是有针对性地找上了之前合作过、且信誉不错的火系功法修炼者,以及一些专注于炼丹、制符,对稳定能量源有需求的弟子。
“林兄,此物当真神奇!比灵石温润,比聚灵阵便宜!”一位靠炼丹积累贡献点的老生试用后,惊喜不已。
“这‘蓄电池’若能稳定供应,我愿长期订购!”另一位苦于修炼静室费用高昂的新生更是直接下单。
符文蓄电池以其独特的性价比和实用性,迅速在小范围内打开了市场。林轩严格控制着产量,保持饥饿营销,同时不断改进技术,提升容量和稳定性。他的“林氏杂货”(他给自己的小生意起的名字)终于有了第一款真正的“拳头产品”。
灵石开始以更快的速度流入他的口袋。更重要的是,通过制作蓄电池,他对符文、阵法的理解,以及对自身神识的运用,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修为,在水到渠成的资源堆积和神识反哺下,悄然突破到了筑基中期。
站在流云屿小院中,看着窗外依旧喷薄的火山,林轩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符文蓄电池只是他利用知识、神识和一点点“外挂”灵感撬动的第一块砖。天道学院这片混沌的天地,还有更多的“废弃能量”和“未被发现的需求”,等待着他去挖掘。
他的商业与修行之路,终于踏上了真正的高速轨道。而暗处,欧阳明那阴沉的目光,也再次投向了这座日渐热闹起来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