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的反击,比林薇预想的要快得多,也冷酷得多。它没有预兆,如同夏日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前一刻或许还晴空万里,下一刻已是电闪雷鸣,乌云压城。这种速度与决绝,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强权信号:与我为敌,就要有承受雷霆之怒的准备。
就在周瑞被警方带走调查的第二天,当“钉刺”团队尚未来得及从初步胜利的短暂振奋中喘息过来时,寰宇集团以其庞大的体量和高效得近乎无情的执行力,发动了第一波攻势——一场精心策划的紧急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选在寰宇集团总部大厦的顶层新闻厅。会场布置得庄重而压抑,深蓝色的背景板上,寰宇的Logo在灯光下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台下座无虚席,长枪短炮般的摄像机对准主席台,记者们交头接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时间一到,寰宇集团的新闻发言人——一位以沉稳和滴水不漏着称的中年男士——步履沉稳地走上台前。他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脸上的表情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沉重与“坦诚”。镁光灯瞬间亮成一片,将他脸上每一丝细微的纹路都照得清晰可见。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话筒,声音通过扩音设备传遍会场每一个角落,也通过直播信号,传到了无数关注此事的人们面前。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关心寰宇集团的各界人士,上午好。对于近期网络上关于我司的一些不实传言和牵连事件,我司高度重视,并在此作出郑重声明……”
他的语速平缓,措辞严谨,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千锤百炼。
“……寰宇集团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持‘诚信、创新、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恶性竞争和不法行为。我们对任何可能损害市场秩序和合作伙伴利益的行为,都持零容忍态度。”
开场白是冠冕堂皇的自我标榜,这是危机公关的标准流程,旨在先定下基调。紧接着,话锋转向了核心问题。
“经我司内部启动紧急、全面的核查程序,现已初步查明:涉事员工周瑞,确系我司前员工。但需要强调的是,其在网络传播中所涉及的行为,纯属其个人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规章制度以及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其任何行为,均系个人意愿驱使,完全不代表寰宇集团的立场。我司对此种严重违背公司理念的行为表示最强烈的谴责,并依据公司相关规定,已决定立即与其解除所有劳动关系。”
“切割”进行得干净利落。周瑞这枚棋子,在失去利用价值并可能带来风险后,被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声明中将“个人行为”反复强调,试图在法律和舆论层面筑起一道防火墙。
然而,仅仅弃卒还不够,必须展现出“反省”和“问责”的姿态,才能平息公众可能的质疑。发言人继续用沉痛的语气说道:
“同时,此次事件也暴露出,在相关业务板块的管理层中,确实存在一定的监管失察问题。对此,集团董事会深感痛心和歉意。为严肃纪律,强化管理,经董事会紧急会议决议,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相关业务负责人……”
他在这里略微停顿,清晰地念出了两个名字,正是苏曼君时代留下的、尚未被徐天完全掌控的旧部元老,以及一个无关紧要、平时就有些边缘化的中层经理。
“……予以立即停职处理,接受集团的进一步内部调查。”
这一手“顺水推舟”玩得极为精妙。既回应了外界对“管理层责任”的追问,又巧妙地借机清除了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巩固了徐天自身的权力堡垒。被牺牲掉的,永远是那些不够核心或不够忠诚的人。
“此外,寰宇集团将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全力配合警方的一切调查工作,并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我们亦保留依据法律途径,对周瑞个人的相关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后,是展望未来的“整改”环节:
“此次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深刻暴露了我司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于内部风险控制与员工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行全集团范围内的深刻反思和全面整改,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加强员工法治与道德教育,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坚信,一个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的企业,才能行稳致远。”
发言完毕,台下记者举手提问环节,发言人对所有尖锐问题都避实就虚,反复强调“个人行为”、“配合调查”、“深刻整改”等关键词,将一场可能引发滔天巨浪的危机,巧妙地引导向了“个别员工犯错,公司及时纠偏”的叙事轨道。
这场发布会,堪称企业危机公关的“教科书式”操作。切割、道歉、问责、整改,四大步骤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在法律和公关层面上,几乎无懈可击。它将所有的污点与罪责,都完美地局限在了“个人”和“底层管理漏洞”的范围内,成功地保护了寰宇集团的核心决策层,尤其是始终未曾露面、却无处不在的徐天,使其免受直接的冲击。
尽管无数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资本巨鳄惯用的“弃车保帅”的把戏,周瑞的行事若没有上层的默许或纵容,岂能如此肆无忌惮?但在缺乏铁证的情况下,舆论很难直接钉死寰宇集团本身。紧接着,资本的强大舆论机器全面开动。网络上开始涌现大量看似“客观理性”的分析文章,标题诸如《寰宇遭遇“黑天鹅”,企业如何应对个体员工风险?》、《勿让个体行为绑架优秀企业,寰宇亦是受害者》、《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寰宇事件说起》等等。这些软文巧妙地将寰宇塑造成一个被不良员工拖累的“受害者”形象,试图潜移默化地扭转公众看法,将水搅浑。
徐天本人,自始至终没有在公众面前现身。但这种沉默,反而更增添了他的冷酷和莫测。他不需要咆哮,也不需要辩解,只是通过精准而高效的行动,展示了他的意志和力量。他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周瑞,甚至顺手清除了内部异己,一石二鸟。这种杀伐决断,让所有了解内情的人,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然而,对于“钉刺”和林薇而言,这场看似“公正”的发布会,仅仅是一个开始,是暴风雨来临前遥远天际的第一声闷雷。真正的狂风暴雨,所谓的“代价”,正以更具体、更残酷的方式,悄然逼近,并迅速显现。
第一波打击,来自供应链。
一家与“钉刺”合作长达两年、一直非常愉快的中型视频制作供应商的老板,亲自给乔娜打来了电话。电话里,对方的语气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和委婉。
“乔总啊,实在不好意思……这个,关于我们下一步的合作计划,公司内部经过慎重讨论,可能……可能需要暂时搁置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