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危城困孤忠
雍正驾崩的哀钟尚未响彻紫禁城,西直门外震天的喊杀声与火炮的轰鸣,已如同丧钟般敲在每个人的心头。叛军兵临城下!京城危在旦夕!
养心殿内的悲恸瞬间被巨大的危机感取代。怡亲王允祥作为雍正临终指定的首席顾命大臣,此刻展现出难得的果决。他抹去眼泪,霍然起身,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皇上龙驭上宾,乃国之大殇!然此刻叛军压境,社稷危如累卵,绝非悲痛之时!张廷玉、鄂尔泰,你二人即刻拟旨,布告天下,先帝驾崩,皇四子弘历遵遗诏继承大统!庄亲王,你与我一同,即刻前往西直门督战!京城防务,由步军统领衙门全权负责,九门紧闭,任何人不得擅闯!后宫之事……”他目光扫过依旧失魂落魄的林潇潇,顿了顿,“暂由皇贵妃统领,紧闭宫门,无本王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
一道道命令迅速下达,整个紫禁城,乃至整个北京城,瞬间如同一架绷紧到极致的战争机器,开始疯狂运转。哀钟与战鼓齐鸣,缟素与烽烟并起。
林潇潇被甄嬛和安陵容搀扶着,踉跄地回到翊坤宫。宫门在她身后沉重关闭,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却隔绝不了那越来越近的炮火声和喊杀声。她瘫坐在椅子上,目光空洞,先帝驾崩的打击与传位弘历的震惊交织在一起,几乎摧毁了她的心神。
“姐姐!姐姐!”甄嬛用力摇晃着她的肩膀,声音急切,“此刻不是伤心的时候!叛军就在城外!先帝遗诏已下,弘历即将登基,您……您和三阿哥的处境……”
三阿哥!听到儿子的名字,林潇潇涣散的眼神终于凝聚起一丝光亮。是啊,皇帝死了,她的靠山倒了。新帝不是她的儿子,而是那个几乎陌生的四阿哥弘历!她们母子,从权势巅峰瞬间跌落,未来命运难测!更何况,此刻城外还有虎视眈眈的白莲教叛军!
她猛地站起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悲伤和震惊于事无补,活下去,保护好儿子,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
“苏培盛!”她厉声唤道。
一直跟在身边,同样面色惨白的苏培盛连忙上前:“奴才在!”
“你立刻带一队绝对可靠的粘杆处侍卫,去阿哥所,将三阿哥接到翊坤宫来!记住,要快,要隐秘!沿途若有人阻拦,无论何人,格杀勿论!”林潇潇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值此非常之时,她绝不能让自己的儿子离开视线。
“嗻!”苏培盛领命,匆匆而去。
她又看向甄嬛和安陵容:“嬛儿,陵容,宫中侍卫,还有多少是我们绝对信得过的?”
甄嬛沉吟道:“侍卫统领阿尔松阿是皇上心腹,应当可靠。但底下人……难免有被收买的。臣妾以为,当务之急是紧闭翊坤宫宫门,由我们信得过的太监和宫女手持兵器,在内守卫。再让阿尔松阿派一队精锐,守在宫门外。”
“就依你所言。”林潇潇点头,“另外,立刻清点宫中存粮和饮水,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安排完这些,她才稍稍松了口气,但心中的沉重并未减少。她走到窗边,望着西直门方向那隐约可见的火光,听着那沉闷的炮声,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新帝登基的仪式在极度仓促和紧张的氛围中举行。年仅八岁的弘历在养心殿(先帝灵柩尚在)接受百官朝拜,由怡亲王等人宣读遗诏,年号定为乾隆。然而,这本该普天同庆的时刻,却被城外的战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小皇帝脸上满是惊恐,全靠怡亲王在一旁扶持。
登基仪式一结束,怡亲王和庄亲王便立刻返回城头督战。战况极其惨烈。白莲教叛军不知从何处弄来的红衣大炮,威力巨大,对城墙造成了不小的破坏。更可怕的是,城中似乎真的有内应,几次试图打开城门,幸而被及时发现镇压。
翊坤宫内,林潇潇紧紧抱着被接来的三阿哥,母子二人在一片惶恐不安中,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厮杀声,度日如年。她不知道城墙能守多久,不知道怡亲王能否击退叛军,更不知道,一旦城破,等待她们母子的,将是何等凄惨的命运。
先帝的遗诏,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她心里。为什么是弘历?她反复思量,忽然想起先帝临终前那复杂的一眼,以及那句含糊的“共治江山”……难道,先帝早已察觉朝中乃至宗室内部有巨大的隐患,立年幼且母族不显的弘历,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避免某一家独大,甚至……是为了保护她的三阿哥,不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念头让她心中稍感慰藉,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忧虑。若真如此,那说明大清的敌人,远比她想象的更强大,更隐蔽。
一连三天,城外的攻势没有丝毫减弱。京城如同一座孤岛,消息隔绝,人心惶惶。翊坤宫内存粮日渐减少,宫人们脸上都带着绝望。
第四天夜里,炮声突然变得格外密集猛烈,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就在宫墙之外!林潇潇将三阿哥紧紧护在怀里,手持一柄短剑,与甄嬛、安陵容以及一众忠心宫人,守在翊坤宫正殿,准备做最后的抵抗。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外面的喊杀声却渐渐平息了下去。过了许久,天色微明时,宫门外传来阿尔松阿激动的声音:
“皇贵妃娘娘!叛军……叛军退了!怡亲王率军夜袭敌营,烧了他们的粮草和炮阵,叛军已然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