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踪渺茫,忠奸辨难明
父亲坠江,生死不明!
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让林潇潇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力气,瘫软在座椅上,眼前阵阵发黑。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噩耗真的传来时,那撕心裂肺的痛楚依旧难以承受。
“娘娘!”
“姐姐!”
甄嬛和安陵容慌忙上前扶住她,掐人中,喂参汤,好一阵忙乱,林潇潇才缓过一口气来,泪水却如同决堤般涌出。
“父亲……父亲……”她喃喃着,心如刀绞。那个从小将她捧在手心、教她识字明理、在她入宫后默默为她铺路、在最后时刻仍不忘为她谋划生路的父亲,难道就这样……尸骨无存?
巨大的悲痛几乎将她淹没。但她知道,自己连放纵悲伤的资格都没有。父亲“坠江”的消息,绝不仅仅是一个噩耗那么简单!
果然,前朝之上,因这则消息而再起波澜。虽然钦差奏报中明确提到林如海是“潜入敌巢”、“激战坠江”,彰显其忠勇,但一些与林家或有旧怨、或想借此打击林潇潇母子的官员,开始含沙射影地上书。
有的质疑林如海为何孤身潜入敌巢,是否另有隐情?有的则暗示其掌管漕运多年,或许与漕帮、甚至白莲教早有勾结,此次不过是事情败露,死于内讧?更有人将矛头隐隐指向林潇潇,言及“外戚干政”、“其父行为不端,其女焉能无罪”云云。
一时间,各种恶意的揣测和流言蜚语甚嚣尘上。林家乃至林潇潇,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怡亲王等人虽然尽力压制这些言论,但面对“确凿”的物证(印信、衣角)和“合理”的质疑,也难以完全堵住悠悠众口。他们只能下令沿江搜寻林如海下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翊坤宫内,林潇潇在最初的崩溃后,强行压下了悲痛。她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父亲,绝不相信父亲会与白莲教勾结!这一定是阴谋!是白莲教,或者是朝中父亲的政敌,设下的毒计!不仅要害死父亲,还要玷污他的清名,进而打击她和三阿哥!
她必须为父亲正名!也必须保护好自己和儿子,绝不能让父亲的牺牲白费!
她仔细分析了钦差的奏报和外面的流言。父亲潜入敌巢,定然是发现了极其重要的线索或证据,才会如此行险。那证据是什么?是否与他之前信中提及的“京师内应”名单有关?父亲坠江,是意外,还是被人灭口?那片染血的衣角和印信,为何会落在白莲教手中?是故意留下的,还是……
无数疑团萦绕心头。她知道,要想查明真相,为父昭雪,光靠她自己在深宫中苦思是无用的。她需要外援,需要在朝中还有影响力、且愿意帮助她的人。
怡亲王?他虽公正,但身为首席顾命,需平衡各方,未必会为了一个“生死不明”的前臣而大动干戈。庄亲王?此人过于滑头,不可信赖。张廷玉、鄂尔泰?他们是汉臣领袖,或许对父亲有同情,但……
忽然,她想起一个人——太后!
先帝驾崩,新帝登基,太后作为皇帝嫡母,地位尊崇无比。之前太后称病不见,如今京城危机已解,新朝初步稳定,太后是否愿意出面?
而且,她隐约觉得,先帝临终传位弘历,太后在其中恐怕也扮演了某种角色。若能取得太后的支持……
她再次递牌子请求觐见太后。这一次,太后宫门并未紧闭。在等待通传时,林潇潇心中忐忑不安。
然而,当她被引入太后寝殿,看到那个端坐凤榻之上、虽面带病容却眼神清明的老妇人时,太后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她愣在了原地。
“哀家知道你会来。”太后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沧桑,“林如海的事,哀家也听说了。你……可信你父亲是清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