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继续:“虽然此时安禄山手握重兵,权势滔天,但他内心深处,对于公然造反依然存有极大的恐惧。”】
【“而他最害怕的人,并非深宫中的唐玄宗,而是老奸巨猾的李林甫。”】
唐玄宗之前的各朝代观众听到这里,都感到十分意外:
“奇哉怪也!皇帝都不怕,反倒怕一个宰相?”
【视频解释原因:“李林甫在位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权柄最盛的宰相。”】
【“他心思缜密,手段老辣,安禄山在他面前,感觉自己被完全看穿,所有小心思都无所遁形,因此每次见李林甫,都不敢有丝毫异动。”】
【“然而,李林甫死后,继任的宰相是杨国忠。安禄山对这位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宰相,打心眼里瞧不起,丝毫不再畏惧。”】
刘彻眉头紧锁:“惧宰相而不畏君?”
【“杨国忠此人,志大才疏,好大喜功。”】
【“他为了捞取军功,巩固地位,接连发动了两次对南诏的战争,结果均遭惨败,葬送了二十万大唐精锐士兵的性命!”】
【“然而,杨国忠却隐瞒败绩,反而向唐玄宗谎报大捷!”】
【“更离谱的是,唐玄宗竟然..........相信了?!非但没有追究,反而龙颜大悦,赏赐了杨国忠大量金银财宝!”】
天宝年间家中有人出征未归的百姓听到这里,目眦欲裂,对着天幕痛哭怒骂:
“杨国忠!你这杀千刀的国贼!还我儿命来!!”
李白脸上满是鄙夷与愤怒:
“哼!窃居高位,祸国殃民!此等小人!”
嬴政一脸难以置信:“不是.........二十万大军都没了,你就真的信了他的一面之词?”】
他觉得这李隆基简直昏庸。
【“天宝十二载,关中地区水灾频发,灾情严重。唐玄宗担心庄稼歉收会导致饥荒和动荡,便询问杨国忠。”】
【“杨国忠为了显示自己治下有方,竟然特意挑选了少数长势最好的禾苗,呈送给李隆基观看,并信誓旦旦地说:”】
【“‘陛下放心,雨水虽多,并未成灾,反而滋润庄稼,今年必是丰年!’”】
【“而李隆基,竟然.......又相信了!”】
刘邦一拍大腿:“好家伙!!这安禄山不起兵,简直对不起李隆基啊!”
许多老百姓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皇帝老儿是真好糊弄啊!”
“咋啥话都信呢?他都不出门看看的吗?”
【“安禄山在长安的眼线将这些事情一一汇报。”】
【“目睹唐玄宗如此昏聩好骗,杨国忠如此愚蠢无能,安禄山心中最后的一丝顾虑也彻底消失了,反叛的决心日益坚定!”】
【“公元755年冬,安禄山终于举起反旗!他以‘忧国之危’、‘奉密旨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正式起兵!”】
【“麾下胡汉精锐、同罗、奚、契丹等部族兵,号称二十万,烟尘千里,鼓噪震地!”】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因为承平日久,大唐内地已几十年未见战火,武备松弛,百姓甚至不知战争为何物。叛军所过州县,守军往往望风瓦解,或开门出迎。” 】
【“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仅仅三天,就控制了整个河北地区!”】
【“当第一批紧急战报传到长安时,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不相信!”】
【“他固执地认为,这一定是朝中厌恶安禄山的大臣编造出来,用以陷害安禄山的谣言!”】
李世民看到这里,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以手扶额,简直没眼看:
“该信的不信,不该信的偏偏深信不疑!李隆基,你........你真是..........唉!”
他感觉血压都升高了。
刘彻也是一脸无语,槽多无口:“..........这皇帝当得,敌人打到家门口了,还以为是假的?”
【“直到接二连三、来自不同渠道的败报和求救信雪片般飞入宫中,李隆基才终于从‘开元盛世’的美梦中惊醒,意识到大祸临头!他慌忙召来宰相杨国忠商量对策。”】
【“仓促之间,唐玄宗任命大将封常清、高仙芝前往洛阳募兵防守。”】
【“然而临时招募的尽是市井之徒,缺乏训练,毫无战力,洛阳很快陷落。”】
【“封常清、高仙芝退守潼关,凭险据守,本是当时最正确的战略选择。”】
【“但急于求成又不懂军事的李隆基,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将这两位经验丰富的大将.........下令处死了!”】
李世民只觉得头晕目眩,差点站不稳:
“自毁长城!阵前斩将!李隆基,你.......你........” 他已经气得说不出话了。
【“之后,李隆基派病重的老将哥舒翰去镇守潼关天险。”】
【“哥舒翰深知叛军锐气正盛,而唐军多是新兵,决定凭借潼关固守,耗其锐气。”】
【“安禄山见强攻不下,便使出诱敌之计,命部将崔乾佑将精锐隐藏,只派出不足四千老弱残兵在关前挑衅、示弱。”】
【“哥舒翰一眼看穿这是诱敌之计,坚决不出战。” 】
【“然而,远在长安的唐玄宗接到‘叛军不满四千,皆羸弱无备’的片面情报后,再次昏招迭出!”】
吕布看着都替哥舒翰憋屈:“怎么每次都能精准地选中最坏的那个选项?固守待援,耗死叛军,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宰相杨国忠又在旁边煽风点火,对唐玄宗说:‘哥舒翰拥兵自重,迟迟不出,恐养寇自重,坐失良机!’”】
【“李隆基再次听信谗言,连续派出中使,持敕书逼哥舒翰即刻出关作战!”】
【“哥舒翰被逼无奈。结果大军刚出潼关,就在灵宝西原遭到叛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哥舒翰本人也被部下挟持,投降了安禄山。潼关——长安最后的屏障,就这样轻易丢失了!”】
李世民看到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头晕,而是感到一种彻骨的愤怒:“听听!听听!这是人干出来的事吗?!”
曹操捋着胡须,给此事做出了最终的判决:
“大唐不亡,简直天理难容!纵有良将精兵,也架不住昏君这样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