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哲划向下一个视频。
新的视频开场白就带着一种奇特的幽默感。
【视频刚开始就是:】
【“我拼了命的学习历史,不错过古今中外的历史民俗...........就是为了能看懂这些没意义的‘地狱笑话’。”】
各朝代的观众看到“地狱笑话”四个字,不由得心生疑惑:
“地狱笑话?莫非是笑了便会堕入地狱的笑话?”
“听着就不似吉兆,为何要钻研此等事物?”
【视频直接抛出问题:“你知道历史上最有名的‘下头男’是谁吗???”】
各朝代的人更困惑了:“下头男?此乃何意?是形容人矮小的男子?”
他们无法理解这个现代网络梗。
唯有乾隆皇帝在看到这个问题和视频封面模糊的人影时,心中猛地一咯噔,瞬间就明白了这个“笑话”的指向!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因为他与那位远在西域的高卢国王路易十六是神交已久的笔友,两人常常通过传教士书信往来,讨论艺术、哲学、钟表机械甚至治国之道。
路易十六最终被暴民推上断头台的结局,对他造成了极大的刺激,让他对汉人的统治越发警惕。
此刻天幕旧事重提,他只觉得一点也不好笑,只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寒意。
【视频开始科普,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荒诞:】
【“1793年1月21日上午10时22分,高卢国王路易十六,被送往巴黎革命广场。由长期担任刽子手的夏尔·亨利·桑松负责处决。”】
各朝代的人们听到这里,震惊点首先在于:
“处决国王?!这路易十六竟是那个高卢鸡???”
曹操倒是相对淡定,捋须道:“斩杀君王,倒不算甚稀奇事。”
“前朝的那几个小儿皇帝,死法千奇百怪者亦有之。只是............那‘公会’又是何组织,竟有权处决国王?”
【“同年,路易十六的妻子,前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也被处决。”】
这下各朝代的人都疑惑不解:
“夫妻二人都被处死?这高卢国王夫妇究竟是犯了何罪?竟至如此下场?”
【视频简要交代背景:】
【“路易十六继位后,高卢国内阶级冲突日益激化,加上天灾频仍,比如如1788年大冰雹导致粮食歉收、国库空虚、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最终,高卢大革命爆发。”】
【“优柔寡断且思想保守的路易十六,被视为腐朽旧制度的最高象征,自然成为了革命浪潮攻击的首要目标。”】
各朝代的百姓和统治者似乎明白了一点:
“原来是官逼民反,王朝末路之象。”
【视频描述其失败挣扎:“迫于革命压力,路易十六表面上答应放弃君主专制权力,但内心无时无刻不想着重掌大权。”】
【“1791年6月20日,他试图化装逃往边境,寻求外国干涉,但失败被抓回巴黎,威信扫地。”】
【“同年9月,路易十六被迫批准了宪法,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即国王权力受宪法和议会限制,他自称‘高卢人的国王’而非‘高卢国王’。”】
刘彻眉头紧锁:“甚至受其制约?形同虚设之王,有何意味?难怪他想恢复旧制。”
李世民则对这种彻底推翻君主的行为感到震撼。
【视频走向终点:“然而,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君主立宪制很快被更激进的派别推翻。”】
【“1792年9月21日,高卢第一共和国宣布成立。”】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以‘叛国罪’被送上了断头台。”】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路易十六本人是个机械爱好者,尤其喜欢改造锁具和刑具。”】
【“他曾发现当时断头台的刀是直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刀刃容易卷曲,不仅效率降低,还会延长死囚的痛苦,不够‘人道’。”】
刘彻听到这里,心里冒出一个荒谬的猜想,差点把自己噎住:
“等等............他该不会..........自己用上了?”
“不.......不会吧?”
【视频证实了这最戏剧性的一幕:“于是,他亲自提议,将断头台的斩刀设计修改成了更锋利、更不易卷刃的三角形!甚至还亲自在图纸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数十年后,他亲自改进的这款‘高效人道’的断头台,第一次被用于处决一位国王——而那位国王,正是他自己!”】
【“他将自己的脖子,架在了自己参与设计的断头刀下!”】
“...........................”
各时空,一片诡异的寂静。
这剧情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离谱!
但偏偏又带着一种历史独有的、冰冷的讽刺和巧合!
想笑,又觉得这笑话着实有点不道德。
“所以下头男是这个意思吗???”
那位河边洗衣的大妈嘴角控制不住地微微上扬,但立刻意识到这似乎不好,赶紧用手猛搓自己的脸,低声念叨:
“罪过罪过...........哎呦!”
“这咋说的........这国王老爷也太...........唉!”
【“因此,后世也有人将断头台戏称为——‘路易十六快乐台’。”】
“噗嗤————”
各朝各代不知道是谁没忍住笑了。
【紧接着,视频飘过一条弹幕,精准地补了一刀:】
【“为什么说路易十六死得不冤?——因为冤有头。”】
三国,曹操也实在是没憋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随即又觉得不太合适,咳嗽两声掩饰道:
“咳咳.............”
【视频似乎觉得一个笑话不够,又抛出一个:】
【“继续下一个问题:花国的孔子,和外国的神父,有什么相同点?”】
【“答案:他们都见‘两小儿辩日’!”】
南宋朱熹正捋着胡子听到这个问题愣了一下:
“外国的神父?竟也如我至圣先师孔夫子一般,诲人不倦,与孩童论道,辨析天理吗?”
“看来圣人之道,四海皆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