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家船的前舱,香炉里点着的线香还没有完全燃尽。船舱里充斥着古朴醇厚的香味。
肖燕和家人们满脸喜悦地围坐成一圈。
中间一个瓷盘子,盛放着十几颗拇指大的绿石头,盘子旁边是几十枚袁大头,以及肖燕捡的破扇子和破网兜。
朱贵喜拿起这把扇面全是洞,扇骨坑坑洼洼的铁扇,轻咳了一声,笑着说:“小燕捡的扇子就是小燕的。”
肖燕眼睛盯着特别绿的石头,急忙摆手,一脸郑重地说:“大姑父,你说捡到东西要平分的,这个也要分。”
肖燕:这个特别绿的石头可是翡翠,虽然是从茅坑里捡的,但是比金子值钱。要是谁捡的归谁,那我一个也分不到了。
众人看着这破铜烂铁一点想分的欲望都没有,又不好意思拂了孩子的面子。
沈得福从朱贵喜的手中拿过扇子,“啪”地一下打开,“哎吆,还怪有斤两的。”然后像文人雅士一样地扇着,嘴里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大家都笑得东倒西歪,朱贵喜翻了个白眼,个二百五,一天天没个正形的。
沈得福摇着扇子对肖燕说:“小燕啊,我有点热,先拿着扇扇风。这个扇子虽然破,但扇的风还怪凉快的。等你大姑父把其他分好了,再分这个扇子好不好?”
肖燕看了一眼许兰凤,点点头,听话地说:“好哒!”
朱贵喜环顾一周,笑眯眯地开始“分脏”。
他一枚一枚的数了数,一共32枚袁大头,“这个我们按照三家来算。”
朱贵喜拿了两枚袁大头放在破网兜的旁边,然后把剩下的30枚分成三份。
沈得福和肖年成笑得牙花子都露了出来,快速地把属于自己家的那一份拨到自己跟前。
沈银林伸手准备摸一下,沈得福“啪”地打了他的手背,“等你老子先盘一下,再给你。”
肖燕好奇地爬到肖年成身边,拿起一个袁大头学着吹一口气,放到耳边听,什么声音也没有。
肖年成乐呵呵的拿起一个,用手指虚点着,吹一口气放在肖燕的耳边,一点一点“叮~~~”的声音传入耳朵。
肖燕眼睛一亮,觉得非常神奇,“爸爸,有声音,好听的声音。”
许兰凤摸着肚子,看着乐呵的父女俩,这会儿感觉身心愉悦。
朱贵喜分完袁大头,就把盛放翡翠的盘子挪到中间,拿了两块最小最薄的放到破网兜的旁边。
“盘子里有九块翡翠,我稍微打磨了一下,有大有小,我们就不要那么讲究,每个人挑一块。肖燕年龄最小,你先挑。”
正在数袁大头的肖燕抬起头,笑成翘嘴,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大姑父,我先挑吗?挑哪一个都可以吗?”
“可以,你喜欢哪个拿哪个!”肖年成笑着捏捏她的肉脸。
肖燕看了一眼肖年成,故作老成地皱着眉头,“哎!我每一个都喜欢,怎么办?”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那还不简单,等会儿挑原石的时候你挑最大个的,里面肯定有很多翡翠。”
沈银林一点都不专业的提着建议,肖燕点点头深以为然。
她随意从盘子里拿了一个最大的,放在掌心,左看右看,刚准备吹一口气,立马又嫌膈应地放下手掌。
每个人拿到一块翡翠,都仔细地观察着,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贵?它怎么就这么贵?
“这样水头的翡翠应该是极品了,可惜碎成小份,只能打磨成小珠子、小吊坠这样的小玩意儿。也不知道整块是个什么样的?”
朱贵喜摩挲着手里的翡翠,非常可惜地感叹着。
“我小时候见过王地主有个戒指,上面的蛋面就是这么绿的翡翠,可阔气了。年成,你帮我做个金戒指吧,就镶嵌这块翡翠。”
肖大凤自己的翡翠和朱冬梅的比了一下,对着肖年成说:“年成,这两块能不能磨两个珠子,给冬梅做副金耳环。”
肖年成看了自己手里的翡翠,再看了下大家手里的,思考了下说:“三姐夫的翡翠做戒面太厚了,不划算。大姐和红梅的可以磨珠子。不过,我没做过翡翠的,要不还是藏着,以后让爸做吧!”
众人捏着手里的翡翠点点头,如果是极品翡翠,肖年成这个生手万一弄坏了就太可惜了。
朱贵喜咳嗽了两声,一本正经地说:“这多下来的两枚袁大头和两块翡翠还有扇子和网兜,就你们四个小的分吧!”
朱金平挥挥手,“我就不分了,给他们三个分吧!”
朱冬梅和沈银林也都摇手,意思就都让给肖燕。
肖燕有些狐疑地看着网兜上的翡翠和袁大头,难道这上面的屎没有洗干净,为什么大家都不要 ?
最后肖燕被迫分到了扇子和网兜,翡翠和袁大头上交给了许兰凤。
“岸上的石头,你们觉得怎么分合适?”朱贵喜询问大家的意见。
“我没意见,大姐夫你说怎么分就怎么分。”肖年成无所谓地说。
许兰凤随后点点头,“大姐夫你别有什么顾虑,就当捡了几个压咸菜缸的石头。”
“先说好了,我们还是三家分,不管谁家开出来有或是没有,都不能怨,分完就了,你们同意吗?”
大家都点头同意,本来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没有也不损失什么。
沈银林先上岸看了下,周围都没有人,于是大家陆陆续续上了岸。
“小燕,待会儿,你帮三姑父选好不好?”
沈得福拉着肖燕的手,一点儿都不觉得让个五岁的孩子来挑原石是个儿戏的事。
“小燕,干脆你给我们分吧!”
朱贵喜觉得这个决定挺好的,免得大家以后为了石头开没开出翡翠而产生龃龉,谁会和一个五岁的孩子计较呢?
肖燕翘着嘴在岸边像模像样地摸着石头,然后手指一点,“大姑父,这是你家的;三姑父,这是你家的;爸爸,这是我家的。”
肖年成挑了下眉,乖乖地拿筐子搬石头。
大大小小十二个石头在肖燕的一通指挥下平分好了。
肖燕:每家都有冰冰凉凉的舒服的石头,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三艘船在分完原石后,开着船离开了这个临时岸口。
此时,一个裹着绿头巾,挎着篮子的妇女由远及近,匆匆来到门都没有的木屋前。
“姑婆,您在吗?”
她探着身子朝着四面漏风、摇摇欲坠的木屋里面看,发现没有人,又看向周边新松过的土地,随即大着胆子走进木屋。
她放下篮子,掀开头巾,在木板床的四周一阵摸索。
如果许兰凤他们在的话一定能认出来,这就是那个黑不溜秋的女人——徐秀丫。
终于,她掀开床头的木板,在暗格里找到一个盒子,里面有几个瓷瓶,还有一个铃铛。
徐秀丫快速把盒子放进篮子里,用野菜盖上,拉上头巾,转身往远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