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带回的“短期自卫培训”和“技术表哥”说辞,在陆沉渊看来,无异于苏晚亲手扔出的两枚烟雾弹。非但没有打消他的疑虑,反而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激起了更深的涟漪。
“深潜者”的指令中心内,秦昊调取了苏晚大学时期的所有公开信息,试图核实那个所谓的“短期自卫培训班”。
“零,查到了。”秦昊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困惑,“她所在大学的户外摄影社团,在八年前确实组织过一次为期三天的野外拓展活动,内容包括基础的徒步、露营和一些……呃,简单的防身技巧讲解,由一名退役的体育老师指导。”
资料显示,那次活动规模很小,只有十几人参加,拍摄的照片上,年轻青涩的苏晚站在队伍边缘,笑容腼腆。一切看起来都合情合理。
“那名退役体育老师呢?”陆沉渊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冷静得不带一丝情绪。
“查过了,背景干净,就是普通的学校职工,退休后在家带孙子,没有任何特殊背景。”秦昊回答,“而且,据当时参与活动的其他成员回忆,所谓的防身技巧,就是教女生遇到危险时怎么用钥匙戳眼睛、踢要害,和晚宴上那种精准破坏刺杀布局的‘本能反应’,完全不是一回事。”
烟雾弹。毫无疑问。
陆沉渊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苏晚用一个真实存在但毫无价值的事件,巧妙地包装了她的异常。这份机智和对信息细节的掌控力,令人心惊。
“那个‘表哥’呢?”他问。
“正在查。苏晚的母系亲属关系比较简单,符合‘在国外搞技术’条件的远房表哥,初步筛选出两个可能性。一个在硅谷做程序员,另一个在德国研究人工智能。已经派人接触了,但目前反馈回来的信息看,这两人都与苏晚联系极少,更没有迹象显示他们会帮表妹处理电脑病毒或者……其他更复杂的问题。”
线索似乎又断了。
陆沉渊沉默着。他有一种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个无形的、高明的对手下棋。对方总能预判他的落子,并提前布置好陷阱和迷雾。
“启动‘深度镜像’。”他下达了新的指令,声音冷硬,“绕过这些表层信息,直接构建她的行为逻辑模型。分析她所有的公开行程、消费记录、甚至是她摄影作品里不经意拍到的背景细节。我要知道,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时间里,她到底做了什么,接触了谁。”
“深度镜像”是“深潜者”最高级别的分析程序之一,能耗巨大,且存在被反噬的风险。但陆沉渊已经顾不上了。苏晚的马甲,他必须揭开。
“明白!”秦昊感受到了老板的决心,立刻执行。
庞大的数据流再次涌动,这一次,不再仅仅围绕苏晚的个人信息,而是开始尝试重构她的生活轨迹,分析每一个时间空白点,寻找任何不符合“书店老板\/摄影师”人设的异常行为。
而在“拾光书屋”的地下工作室(一个隐藏在书架后的隔音空间),苏晚看着“谛听”系统界面上再次飙升的监测警报,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
“深度镜像……终于动用底牌了吗?”她轻声自语。
她早就料到,简单的烟雾弹无法完全迷惑陆沉渊。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她没有选择硬碰硬地防御,那样只会暴露“谛听”真正的实力。她采取的策略是——“引导”。
她开始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极其隐秘的渠道,释放出一些经过精心编织的“行为痕迹”。
比如,她会让“谛听”伪装成一个匿名的情报贩子,在暗网的某个角落,“不小心”泄露一条模糊的信息,指向某个与苏晚的摄影行程有过短暂重合的、已解散的小型私人安全顾问团队。
又比如,她会安排一次看似普通的出门采风,但选择的路线和停留地点,会巧妙地与某个已知的、活跃于灰色地带的信息交易点产生空间上的“巧合”。
这些痕迹如同散落在迷宫各处的面包屑,看似杂乱,实则都指向一个方向——一个存在于苏晚背后,技术强大、行动隐秘的“团队”。这个团队负责为她解决麻烦,提供信息,而苏晚本人,则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客户,或者……一名不那么安分的、喜欢亲自下场的外围成员。
她要让陆沉渊自己去“发现”这个“团队”,让他自以为找到了答案,从而停止对“苏晚本人”更深层次的挖掘。
这是一场极其危险的游戏。她必须在释放足够多、足够真的线索吸引陆沉渊的同时,确保所有的线索最终都指向一个虚假的终点,而不能让他顺藤摸瓜,找到“谛听”真正的核心。
她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如同在弹奏一首无声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