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虎吞狼亮定计 暗流涌动东南乱】
贾诩暗藏的那枚玉符,是他叛离曹魏时埋下的最深的暗桩之一!
非生死存亡或惊天动地的消息,绝不会启动!
他立刻布下数层隔绝禁制,神识小心翼翼地沉入玉符。
没有声音,只有一段冰冷、简洁、却足以让他这等毒士都心神剧震的信息流:
“东南困龙,欲飞天外。地网有隙,可助一程。然,需对等诚意。盼复。——影”
信息戛然而止,玉符随之化为齑粉,再无痕迹。
贾诩僵在原地,阴影笼罩着他半张脸,看不清表情。
只有那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影! 这是司马懿在“地网”中使用的、极少人知的代号!
司马仲达…竟然主动联系他?!
不仅点破了他正在谋划之事,竟还表示…愿意提供协助?!
从曹魏内部,协助周瑜及其家族…偷渡入蜀?!
这…是何等的疯狂与…大胆!
贾诩第一个念头便是陷阱!是司马懿与曹操设下的诡计,欲要引蛇出洞,将蜀汉在东南的暗线一网打尽!
但…以他对司马懿的了解,此人绝不会用如此直白的方式设局,更不会轻易动用这等深埋的暗桩。而且,“对等诚意”…
司马懿…他想要什么?他在曹魏内部,又遇到了什么?竟让他行此险招?
无数的疑问和算计瞬间充斥贾诩的脑海。
风险巨大!
但若为真…成功的可能性将极大提升!
甚至…有可能真的将周瑜核心族人都安全带出!
他猛地抬头,目光穿透密室,望向诸葛亮离去的方向。
此事,已超出他独自决断的范畴。
他需要立刻上报诸葛亮。
但司马懿的讯息,也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让他原本趋于冷酷毒辣的计划,泛起了一丝新的、却更加危险的波澜。
贾诩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身影缓缓融入阴影,向着诸葛亮所在的方向潜行而去。
夜雨声中,暗流的流向,因司马懿这突兀的插手,变得更加诡谲难测。
丞相草庐内,灯火通明。
诸葛亮听罢贾诩的汇报,沉吟良久。
窗外夜雨渐歇,只余檐角滴水之声,更衬得室内一片寂静。
庞统、徐庶(分身)亦被紧急召回,神色凝重。
司马懿的突然插手,让原本就凶险的计划,平添了无数变数。
“司马仲达…竟敢主动联系…”庞统小眼睛瞪得溜圆,“此贼其心叵测,必是陷阱!”
徐庶沉吟道:“陷阱可能性极大。但…亦可能是其自身处境艰难,欲借我之手,行那火中取栗之事。‘对等诚意’,他想要的,恐怕不小。”
贾诩阴声道:“无论其目的为何,主动权皆在我手。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此讯息,乃至利用司马懿其人,达成我方目的。”
诸葛亮缓缓抬起眼,眸中智慧之光流转,仿佛已看透重重迷雾。
他羽扇虽失,却习惯性地虚按了一下,声音平静而清晰:
“文和,你回复司马懿。诚意,可以给。但要先看他,能拿出何等‘投名状’。”
“投名状?”贾诩目光一闪。
“不错。”诸葛亮嘴角勾起一丝莫测的笑意,“让他,去蛊惑曹操,暂弃黑石城,转攻…东吴。”
攻东吴?!
庞统、徐庶、贾诩皆是一怔!
“攻东吴?曹操刚受挫于黑石城,岂会轻易转攻他处?更何况东吴如今与蛟宫…”庞统急道。
诸葛亮打断他,语速加快,却条理分明:“正因刚受挫,曹操急需一场大胜挽回威严,重振军心!黑石城有玄武大阵,短期难下,僵持徒耗兵力。而东吴…”
他目光锐利起来:“看似与蛟宫联盟,实则内部分裂,敖琼跋扈,敖刚新立,根基未稳,且贪婪暴戾,不得人心!东吴旧部,心向孙氏、周瑜者甚众,只是迫于蛟宫淫威不敢动!此正是可乘之机!”
“曹操若攻东吴,可谓趁虚而入!胜算极大!且东吴富庶,资源丰厚,正可弥补曹魏魔军消耗!此等诱惑,曹操岂能不动心?”
“而一旦曹魏与东吴蛟宫开战…”诸葛亮看向贾诩,“周瑜的作用,岂非立刻凸显出来?”
贾诩眼中猛地爆发出精光,瞬间明悟:“妙啊!曹操若攻东吴,敖刚敖琼必全力抵抗,甚至可能逼迫周瑜出面指挥作战!届时东南大乱,各方视线皆被大战吸引,监控必然松懈!而我等…”
诸葛亮接口,语气斩钉截铁:“便可行那离间之计,火中取栗!”
他看向三人,快速布局:
“文和,你回复司马懿,这便是‘诚意’。他若能说动曹操攻吴,便是首功!届时,我等自有办法接应周瑜,并助他…在曹魏内部更进一步。”
“同时,你需设法,让司马懿在蛊惑曹操时,刻意强调敖刚的威胁与狂妄,暗示其有取代敖钦甚至一统水族之野心,挑起曹操对敖刚的杀意!”
“元直!”诸葛亮转向徐庶,“暗网全力发动,在东南散播谣言。一,言敖刚不满敖琼独掌东吴大权,欲除之而后快。二,言敖琼嫉妒敖刚得掌龙宫兵权,恐其尾大不掉。三,言周瑜暗中已与曹魏或我蜀汉勾结,欲借外力推翻蛟宫统治!”
“谣言要虚虚实实,切中他们各自要害!务必让那对蛟宫兄妹,心生猜忌,互相提防!如此,大战一起,他们便难以同心,甚至可能互相掣肘,见死不救!”
“士元!”最后看向庞统,“你加快准备接应事宜。一旦东南乱起,周瑜必有动作!届时,便是我们接应其脱身之时!路线、身份、掩护,务必万无一失!”
一条驱虎吞狼、趁火打劫、离间救人的连环毒计,在诸葛亮清晰的言语中,迅速成型!
庞统听得兴奋搓手:“好好好!如此,大事可成!司马懿若真能说动曹操,便是帮了我等天大的忙!若不能,也无损失!”
徐庶点头:“谣言之事,我即刻去办。东南人心浮动,此计可行。”
贾诩深深看了诸葛亮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钦佩与忌惮。
(第一百一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