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剑指中天撼秦关】
【第一章 道基为重 帝身如尘】
飞升通道内的景象光怪陆离。
不再是平稳的接引仙光,而是狂暴汹涌的时空乱流!
七彩霞光与毁灭性的混沌气流交织、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十四帝联手飞升,力量过于庞大,彻底搅乱了这下三天通往中三天的固有通道!
“稳住!”
刘备的喝声在乱流中传来,九龙帝气化作屏障,试图护住众人。
“通道规则被我们撑爆了!”
周瑜周身星辉闪烁,艰难地抵御着空间撕扯之力。
“各自小心!落地后尽快联系!”
诸葛亮的声音依旧冷静,但身影在乱流中已有些模糊。
轰!
一股前所未有的空间风暴猛地袭来,如同无形的巨手,狠狠地将紧密相连的十四道帝影强行扯散!
“孔明!”
“陛下!”
“三弟!”
惊呼声被乱流吞没。
诸葛亮只觉得一股巨力作用在身上,护体仙光剧烈摇曳,八卦阵图在身周明灭不定,试图稳定方位,却依旧如同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被抛向未知的远方。
天旋地转。
不知过了多久,周身压力一轻。
砰!
他重重砸落在地,激起一片尘土。
饶是以他初入帝境的强横肉身,也被这下坠的冲击力震得气血翻涌,眼前微微发黑。
他第一时间并未起身,而是神识如潮水般铺开,同时收敛自身所有气息,整个人仿佛与身下的土地融为一体。
片刻后,他缓缓坐起。
入目之处,是一片略显荒凉的黄土坡。
远处,隐约可见一座小镇的轮廓,土黄色的墙壁低矮,炊烟袅袅,带着几分人间烟火气。
空气中弥漫的灵气,远比下三天任何一处都要浓郁、精纯,甚至带着某种古老而厚重的道韵。
但与此相对的,是空间壁垒坚固了十倍不止,重力也更为惊人。
这里,就是中三天。
他尝试感应刘备、关羽等人的气息,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应。
就连他留在几人身上的隐秘神识烙印,也变得极其微弱,仿佛被无限的距离和某种强大的规则所隔绝。
十四人,果然分散了。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
青衫沾了些尘土,略有褶皱,但无大碍。
但是储物空间中所有资源皆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不知道多久不用的十几块下品灵石静静躺在里面。
修为稳固在帝境初期,只是在此界法则压制下,能调动的力量似乎受到了一定限制。
他目光落向远处那座小镇。
镇口似乎立着一块斑驳的石碑。
身影微动,他已如清风般掠过数里距离,无声无息地出现在石碑前。
石碑上,刻着三个古朴苍劲的大字,并非他所熟悉的任何一种文字,但神念触及,便自然明其意——
【凤鸣驿】。
而在石碑右下角,还有一个更小的徽记印记:一座云雾缭绕的山峰,山巅之上,悬浮着一枚古朴的印玺。
神念再触。
一道信息流入心田。
【大汉道庭,北疆,河西郡,凤鸣镇】。
大汉道庭!
刘邦的势力!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飞升随机降落,竟落在了老对手……或者说,老前辈的地盘上。
他抬眼望向小镇。
镇内行人往来,大多身着粗布麻衣,气息不强,多是些筑基、金丹期的低阶修士,偶尔有几个元婴期的,便已算是高手。
他们似乎对此地习以为常,无人留意到镇外多了一个看似普通的青衫文人。
但诸葛亮敏锐地察觉到,这小镇上空,隐隐笼罩着一层极淡的阵法波动,带着一丝监察与预警的意味。
他略一沉吟,并未急于入镇。
目光扫过镇外不远处的官道。
道上时有车马行商经过,拉车的并非凡马,而是某种头顶生有独角、蹄下生风的低阶灵兽。
车辆上插着的旗帜,也多是那山峰托印的徽记。
一切迹象表明,这里是大汉道庭统治下,一个秩序尚算井然,但位置绝对偏僻的边陲小镇。
“凤鸣镇……河西郡……”
诸葛亮羽扇轻摇,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
既来之,则安之。
就先从这大汉道庭的边陲之地开始,摸清这中三天的水,到底有多深。
首要之事,是了解此界信息,并设法联系上失散的陛下与同僚。
他整了整衣衫,拂去尘土,收敛起所有帝境威压,化作一个气质不凡,但修为看起来只是元婴的游学书生,步履从容地,朝着那凤鸣镇走去。
凤鸣镇不大,黄土垒砌的房屋低矮而朴实。
诸葛亮收敛了所有气息,步履从容地走在镇中唯一的青石板主街上。
他看似在浏览街边贩卖低阶灵草、兽骨的小摊,神识却如无形的水银,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这座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捕捉着流动的讯息。
街角,一个赤膊的壮汉正挥汗如雨地捶打着一块烧红的金属。
锤起锤落间,并非依靠蛮力,那黝黑的铁锤上竟隐隐流动着暗红色的流光,与金属碰撞时,发出奇异的嗡鸣,仿佛在与之共鸣。
每一次敲击,都有一丝微不可查却纯粹无比的“火之真意”融入其中,使得那块凡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剔除杂质,泛出灵光。
筑基期?诸葛亮目光微凝。
在下三天,筑基不过是修炼的起点,初窥门径。
但眼前这汉子,其对“火行之道”的掌握和运用,虽范围极小,却已触及本质,精纯凝练,远超下三天许多专修火系术法的金丹乃至元婴修士!
其灵力质量,更是天壤之别。
不远处,一个看似慵懒的茶摊小二,提着巨大的铜壶为客人斟茶。
水流如线,精准落入每个茶碗,滴水不溅。那水流之中,竟蕴含着一股圆转如意的“柔水之道”的意蕴,看似平常,实则已将一股水灵精气悄然融入茶汤。
诸葛亮心中凛然。
这中三天,一个打铁的,一个跑堂的,其对“道”的理解和运用,竟已如此深入骨髓?
他们称之为“筑基”,筑的绝非下三天那虚幻的灵气之基,而是……大道之基!
正思忖间,街面忽然安静下来。
行人纷纷避让,带着敬畏的目光看向镇口。
蹄声如雷,由远及近。
三骑如风驰电掣般闯入镇中,戛然停在那铁匠铺前。
为首者是一名身着亮银灵甲、腰悬制式战刀的年轻军士,目光锐利如鹰。
其坐下并非灵兽,而是一匹神骏异常、四蹄缠绕着青色风旋的战马。
“官爷!”
铁匠连忙放下铁锤,恭敬行礼。
那军士目光扫过铁匠铺里几件已成型的兵器,微微点头。
“李铁匠,你以‘火锻之道’筑基,手艺越发精湛了。这批制式佩刀,三日后来取,不得有误。”
“小的明白!”李铁匠躬身应诺。
军士不再多言,调转马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街边的诸葛亮。
一瞬间,诸葛亮感到一股凝练如实质的神识扫过自己,带着审视与淡淡的威压。
这军士的修为,按其灵力波动,大致相当于下三天元婴巅峰,但其神识之凝练,气息之厚重,远超下天同阶,更重要的是,其身上同样带着一股锐利无匹的“道”的气息,似是“金戈之道”的雏形。
军士见诸葛亮气息内敛,看似只有元婴期,却气度不凡,不似本地人,便多看了一眼,但并未多事,一夹马腹,带着另外两骑呼啸而去,直奔镇中心那唯一的石砌建筑——镇守府。
待骑兵远去,街面才恢复喧闹。
诸葛亮走到茶摊,要了一碗最普通的清心茶。
“客官面生,是外乡人吧?”
小二一边麻利地擦着桌子,一边搭话,目光里带着小镇居民常见的好奇。
诸葛亮微微一笑,放下几块下品灵石:“游学至此。小哥,方才那几位军爷,气势不凡啊。”
小二见他出手阔绰,话也多了起来:“那是咱凤鸣驿的巡防队长张大人!可是正经在郡城‘道院’听过讲,以‘金戈道基’踏入筑基后期的高手!厉害着呢!”
“道基?”诸葛亮适时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
小二一脸“果然你是外乡人”的表情,压低声音:“客官,您是从下边那些‘伪灵域’刚飞升上来的吧?”
“伪灵域?”
“就是下三天啊!”
小二语气带着几分不自觉的优越。
“听说那里的人不懂‘筑道基’,只知道吸纳驳杂灵气,堆砌境界,叫什么金丹、元婴、甚至……帝境?”
他嗤笑一声。
“嘿,那些个所谓的‘帝境’,灵力倒是庞大,花里胡哨,实则虚浮不堪,大道不存。放到咱中三天,连我们张队长一招都接不住!真正斗起来,怕是连我这刚筑基的跑堂都不如。”
诸葛亮端着茶碗的手稳稳当当,面上适当地露出一丝震惊与茫然:“竟有此事?那……飞升者至此,该如何?”
“还能如何?”
小二指了指北方。
“听说真正的飞升台在道庭核心疆域。飞升者上去,第一件事就是跳进‘洗仙池’或‘道源池’,散尽一身驳杂灵力,只留一点本源灵光。”
“然后嘛,就得老老实实,从头开始,参悟天地间真正的‘大道’,凝聚属于自己的‘道基’。悟性好的,或许能直接筑就上品道基,悟性差的,嘿嘿,怕是还不如我们这些本地土生土长的修士呢!”
散功重修!
筑道基!
诸葛亮心中巨震,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是感叹道:“原来如此……中三天,果然玄妙。”
他放下茶碗,留下灵石,起身离开茶摊。
行走在熙攘的街道上,感受着此界无处不在的、清晰了许多的“道”的痕迹,他终于彻底明悟。
下三天所谓的帝境,在此界法则看来,不过是无根浮萍,空中楼阁。力量再强,不得真道,终是虚妄。
中三天,筑基才是真正的起点。
因为筑基,筑的是承载自身之“道”的基石!
他这身帝境修为,在此地,恐怕真如那小二所言,空有量,而无质,不堪大用。
若非他灵魂特殊,智慧通玄,对天地规则本身就有极深理解,恐怕连伪装元婴期都难以做到。
“道基……”
他喃喃自语,眼中非但没有沮丧,反而燃起了前所未有的求知与挑战的火焰。
这才是真正通往无上大道的路径!
他必须尽快了解此界“筑道基”的详细法门,并找到安全之地,解决自身修为隐患。
同时,陛下、云长他们……是否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
目光再次投向那镇守府。
或许,那里有他需要的信息,以及……接触此界上层规则的契机。
他整了整衣衫,朝着镇守府,迈步而去。
【第五百三十九章 完】
(注:为保持连续性,延续第一部章节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