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五点三十分,生物钟准时将陈诚唤醒。窗外,北京的天空才刚刚泛起鱼肚白,校园里一片静谧。他利落地起身,换上运动服,开始了雷打不动的晨练。沿着熟悉的跑道,呼吸着清冷的空气,思绪也逐渐清晰。结束锻炼,在食堂用过简单的早餐后,陈诚回到了宿舍。
他将从美国带回的礼物仔细分装进几个外观朴素但不失质感的深色礼品纸袋中。这些纸袋是他特意挑选的,没有醒目的Logo,只有细腻的纹理,符合校园环境低调内敛的氛围,也体现着他对师长们的尊重。礼物本身也经过深思熟虑:给班主任和几位核心课业老师的,是精选的上好雪茄搭配与之相配的雪茄剪,以及精致的皮质笔记本套装;给其他科任老师及导演系王红卫老师的,则是颇具代表性的美国本土品牌咖啡豆、枫糖浆或特色文具。每一份都算不上昂贵,却足够体现心意和挑选时的用心。
提着沉甸甸的礼物,他首先走向表演系教研室。心中盘算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拜访对象,正是他的班主任——以严谨治学、关爱学生着称的王劲松老师。
来到办公室门前,陈诚略定心神,抬手轻叩门扉。
“请进。”里面传来王劲松老师那熟悉而沉稳的声音。
陈诚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尊敬与笑容:“王老师,早上好。我回来了。”
正在伏案备课的王劲松抬起头,看到是陈诚,严肃的脸上立刻舒展出温和的笑意,他摘下眼镜,用指尖按了按眉心:“是陈诚啊,回来了好,快坐。”他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
陈诚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先将手中那份特意准备的礼物轻轻放在办公桌一角不易碰到的位置:“老师,从美国给您带了点小东西,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就是一点心意,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教导和操心。”
王劲松目光扫过礼物,没有过多客套推辞,只是微微颔首,目光重新回到陈诚脸上,带着审视与关切:“东西我收下,你的心意老师明白。不过,陈诚啊,”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叠放在桌上,语气变得语重心长,“你这次去美国,闹出的动静可不小。报纸、电视上都能看到你的消息,唱片卖到排行榜前列,听说还参与了一些电影方面的事务?这是大好事,给咱们学校、给咱们中国学生长脸了,证明了我们的学生是具备国际视野和闯劲的。”
“老师您过奖了,主要是运气好,加上合作公司推广得力。”陈诚谦逊地回答,依言端正坐下。
“不全是运气,”王劲松摆摆手,眼神锐利,“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你之前在音乐上的积累,现在开花结果,这是你应得的。但是,”他话锋一转,神色愈发认真,“我今天想跟你说的,重点不是你的音乐成就,也不是你在外面那些投资布局。我听说,你注册了公司,开始接触影视制作的核心层面了?”
陈诚心中微凛,知道老师消息灵通,便坦诚答道:“是的,老师。确实和一些朋友探讨了这方面的可能性,注册了一家公司,也算是做一些前期学习和布局,想趁着年轻,多尝试一些可能性。”
王劲松点了点头,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点着,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有想法,有魄力,眼界开阔,这是你的优点,也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优势。但我必须提醒你,陈诚,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更是需要聚焦的。你现在头顶着‘音乐巨星’的光环,又想在美国投资影视,想法多,路子野,这是好事。但你始终要记住,你此刻最根本、最核心的身份,还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一名在校学生!表演,是你的专业,是你安身立命的根基,是带你走进这个行业大门的钥匙。我不希望看到你因为外面这些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事务,分散了过多精力,甚至最终荒废了你的专业技艺。演艺圈浮浮沉沉,今天可能鲜花着锦,明天也许就无人问津,唯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塑造能力,才是你能在这个行业里走得多远、站得多稳的最终依仗。外面的资本、项目,可以是助力,但不能成为主体,更不能让你迷失方向。”
这番话语气沉凝,字字千钧。陈诚神色一凛,身体不自觉地坐得更直,郑重回应:“老师,您的教诲我谨记在心。请您放心,学业我绝不会放松,课堂、排练我保证全力以赴。外面的业务,我会尝试组建专业团队来分担日常运营,自己只把握方向和关键决策,尽量合理安排时间。我非常清楚,表演是我一切的起点,是我热爱这个行业的初衷,也是我绝不能丢弃的看家本领。”
“嗯,你能立刻理解到这一层,我很欣慰。”王劲松脸色缓和下来,露出一丝赞许,“具体怎么平衡,是你自己的功课,需要你在实践中摸索、调整。记住,任何时候,觉得累了、困惑了、方向模糊了,随时可以回到学校,来找我聊聊。学校永远是你的后盾,我们这些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你们这些好苗子,能走得好,走得稳,走得长远。”
接下来,师徒二人又聊了许久,内容从陈诚在美国的见闻感受,到全球影视行业的现状与差异,再细化到班上各位同学的近况、近期排练的剧目。王劲松老师问得很细,也针对陈诚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给出了许多中肯而务实的建议。这番谈话,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师生寒暄,充满了长辈对杰出后辈的殷切期望与实实在在的关怀,更像是一次重要的战略校准,为陈诚略显浮躁的心态注入了一剂清醒剂。
离开王劲松老师的办公室,陈诚又依次拜访了台词、形体、声乐等几位科任老师,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并简要汇报了自己在美国的情况,感谢老师们的培养。老师们都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也纷纷叮嘱他不要松懈专业学习。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来到了导演系王红卫老师的办公室门前。相较于面对班主任,这次他的心态更为复杂,既有对这位以犀利直言着称的老师的敬畏,也带着一份更加明确的求教之心。他再次在脑中理清了思路:态度务必谦逊,焦点集中于专业短板和学习路径,绝不主动提及任何具体的、未经验证的所谓“成功项目”或商业构想。
“请进。”王红卫老师的声音平和。
陈诚推门走进,态度比之前更加恭谨:“王老师,您好,又来打扰您了。”
王红卫正伏案看书,抬头看到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点了点头,用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礼物就免了,心领了。怎么,这次从美国回来,是想通了,还是又有新点子了?”他的目光似乎能穿透人心。
陈诚没有因对方的直接而慌乱,在对面坐下,身体挺直,姿态像一个真正渴望知识的学生:“王老师,上次听您一席话,回去后我反复思考,越想越觉得您说得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我现在的状态,确实是想法多、念头杂,可能被一些表面的东西迷惑了,但真正落实到影视创作,尤其是导演专业的核心技艺上,认知几乎空白,基础更是薄弱。就像您上次打的比方,蓝图画得再宏伟炫目,不会施工,看不懂施工图,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哦?能认识到这一点,看来这趟美国没白去,脑子清醒了点。”王红卫似乎对他的态度转变略有认可,语气稍缓。
“所以,王老师,我今天是真心实意来向您请教的,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陈诚抓住机会,更加诚恳地说,“我想暂时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就事论事。如果我未来有志于深入参与影视制作,甚至在某些时候,有机会亲自尝试执导一些项目——哪怕一开始只是很小的练习——以我目前表演专业出身的背景,您认为我最大的、最亟待弥补的短板具体会在哪里?我应该从哪些最基础、最紧要的方面开始系统性地补课和学习?”
王红卫放下手中的笔,身体向后靠向椅背,双手交叉放在身前,沉吟了足足有十几秒,目光始终审视着陈诚,似乎在判断他这份求教之心的真伪。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语调平稳却极具分量:
“你的短板,其实很明显,主要在三方面。第一,视听语言。你不是导演出身,缺乏系统的训练,对镜头、画面构图、光影运用、声音设计、剪辑节奏这些构成影视艺术的基本语汇,敏感度不够,组织能力欠缺。这需要经过大量、反复、带着明确目的的拉片训练和实践来培养,没有捷径。第二,现场调度能力。导演不是一个头衔,而是一份在现场千头万绪中保持清醒、做出决断的工作。如何指挥协调一个包括摄影、灯光、美术、录音、场务在内的庞大团队高效运转?如何与演员沟通——别以为你自己是演员就天然会指导演员,导演看表演和演员理解角色是两种视角;如何把控整个拍摄现场的节奏、氛围和进度?这些是实打实的经验,是纸上谈兵永远无法替代的。第三,叙事节奏的影像化能力。写剧本和拍片子是两回事。剧本是文字艺术,影视是时空艺术。如何把文字描述的情节、情绪、人物关系,有效地、甚至创造性地转换成具有视觉张力、能牵引观众情绪的影像节奏?这是导演最核心、也最见功力的能力之一。”
他顿了顿,给陈诚一点消化的时间,然后接着说,语气更加具体:“至于从哪里开始?路径很清晰,就是回归基础。第一,我们导演系本科生的拉片课、影片分析课,你有空就来旁听。记住,不是看热闹,不是欣赏故事,而是要带着问题去分析,每一个镜头为什么这么构?这个机位为什么这么摆?这场戏的光线为什么这么打?剪辑点为什么卡在这里?第二,多看看我们系学生作业的拍摄现场,从最基础的场记、剧务做起也行,就当个旁观者也行,目的是去切身感受、体会一个真实的拍摄现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压力来自哪里,问题通常出在什么地方。第三,自己动手。别好高骛远,就拿起最简单的dV摄像机,或者甚至就用你的手机,试着拍点三五分钟的短片,哪怕是静态画面的组合,找一个简单的情绪或概念来表达,找找操控影像、用画面讲故事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具体的问题,随时可以来问我。但前提是,你得先自己动手、动脑,带着你实践中的真问题来,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讨论。”
这番话如同拨云见日,为王红卫老师此前那句“不会施工”的评语填充了极其具体、可操作的步骤。陈诚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之前那种因方向模糊而产生的焦虑感消散了大半。他立刻站起身,由衷地、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明白了,王老师!太感谢您了!您这是给我指了一条真正能走下去的明路,让我知道该往哪里使劲。以后我一定按照您说的去做,多来课堂旁听,多去现场观察,自己多动手练习。到时候肯定少不了要来叨扰您,还请您到时候不吝赐教!”
离开导演系教学楼时,陈诚感觉脚步比来时踏实、轻盈了许多。与两位风格迥异却同样睿智的老师的交谈,如同一次精准的导航校准,驱散了迷雾,让他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那条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跋涉的前进之路。这份收获,远比任何商业上的短暂成功更让他感到安心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