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降,年关至。
北河府雄踞平洲北境,四季分明。
岁末寒潮骤至,一夜北风怒号,万里山河尽着素裹。
极目远眺,唯见天地苍茫,好一派北国风光。
巍巍青华山却独得天地钟灵,护山大阵流转不息,将凛冽朔风尽数阻隔在外。
从高空俯瞰,大片雪原上,一座翠峰傲然独立,分外夺目。
山中灵气氤氲,草木葱茏,尽显春和景明之象。
山腰处一座院落依势而建,二进格局中,数间精舍错落有致,更有药圃花苑点缀其间。
此刻院中景致尽数笼罩在一层淡青色光幕之下,满园春色被牢牢锁住,与外界冰天雪地判若两地。
徐云所属的六房一脉,因其房主徐贤真出身凡俗。
整个六房族人都比较在乎凡俗节日与注重凡俗亲情,哪怕到现在也依然如此。
每逢年关,若是六房各人手上没有要紧的事。
都不会错过这一节日,返回凡俗去看望凡俗亲人。
这些年,徐应渊夫妇为家族任务奔波劳碌,徐云则在传道堂潜心修习,一家三口久未得闲返回世俗省亲。
今岁恰逢年关无事,这难得的团聚之机自然不容错过。
破晓时分,晨光熹微。
三人略作收拾,徐应渊便自储物袋中取出一件通体青碧的飞舟法器。
随着灵力注入,那巴掌大小的【一叶舟】迎风见长,转瞬间便化作丈许长短的灵舟,灵气逼人。
\"启程吧。\"
待三人登舟坐定,这叶轻舟便腾空而起。
但见一道青虹划破晨空,向着远处而去。
………
北河府辖下七县,幅员辽阔。
徐应渊驾驭着一叶舟,向西方的青溪县疾驰而去。
徐云盘坐舟中,俯瞰下方飞速掠过的山川河流,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小时候被老爹带着御空飞行,每每见到脚下变幻的景色,总会雀跃不已。
自入传道堂修习仙法以来,这样与父母同行的机会已许久未有了。
修仙之路漫漫,今日这般天伦之乐,实属难得。
一叶舟速度惊人,不过大半日光景,青溪县的轮廓已清晰可见。
沧澜江支流清溪蜿蜒而过,虽名为溪,最宽处却有十余丈,滋养着这片沃土。
此水流经清溪县境内,清溪县也因此得名。
此时正值年关,县城内张灯结彩,街道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徐应渊操控一叶舟在城外一处僻静之地降落,三人步行入城。
青溪县原本只是一座小镇,百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是一座人口大县。
青溪县七十万人口,徐氏就占七成左右。
三人随着人流进入城中,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吆喝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徐云的目光被一个卖糖画的老人吸引。
那老人手法娴熟,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
余云芬看徐云愣神,含笑道:“云儿,要不要买一个?”
徐云摇了摇头,笑道:“娘,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徐应渊“哈哈”一笑。
正说着,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似乎在看什么热闹。
徐云闻声观去发现是一名身着白衫的瘦高修士正在表演法术。
那修士指尖轻点,一团火焰凭空而生,在空中飘荡,引得围观者阵阵喝彩。
那瘦高修士修为大概凝气一二层的样子,看起来是刚刚踏入修炼不久。
散修在修仙界都是弱势群体,家族修士与宗门修士一般都看不起散修。
清溪县可是徐家的地盘。
一般来说,县城的镇守修士都不会放陌生修士进城。
就在徐云思索之际,那白衫修士忽然收起了法术,朝围观百姓拱了拱手。
笑道:\"今日表演到此为止,多谢诸位捧场!\"
说罢,他竟径直朝徐云一家走来。
徐云心中一凛,下意识地戒备起来。
那修士走到近前,目光在徐云身上停留片刻。
便看向徐应渊与余云芬拱手道:\"前辈,可是修仙同道?\"
徐应渊闻言,打量了一番瘦高修士,而后淡淡道:“何事?”
这瘦高修士名叫马良,原是凡俗中人,靠着祖传的残缺功法。
误打误撞炼化出几缕灵气,勉强踏上了修仙之路。
然而出身寒微的他,在修仙界举目无亲,听闻清溪县徐家有\"仙人\"坐镇。
便想出在街头卖艺的法子,盼能引来徐家修士的注意。
方才他无意间瞥见徐云一家,顿觉这三人气度不凡。
尤其是眼前这位中年修士,自己只是被他淡淡一瞥,便有种浑身被看透的错觉。
马良心中既惊且喜,想到自己苦寻仙缘多年,今日终于得遇真修,岂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恭敬地深施一礼:\"晚辈马良,机缘巧合踏入仙途,却苦于无人指点。
今日得见前辈,实乃三生有幸,恳请前辈指点迷津!\"
徐应渊神色淡然,并未立即作答。
余云芬与徐云静立一旁,默不作声。
沉吟片刻,见马良始终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徐应渊终是开口道:\"也罢,修仙一道,最重缘法。
今日相逢,也算有缘。\"
说着,他手中凭空现出一枚木质令牌,\"我乃北河徐氏族人,此物可入云雾坊市。
你持此令东行两百里,至云雾山中,那里自有修仙者聚集之地。\"
马良双手接过令牌,连连称谢。
徐应渊摆了摆手:\"不必多礼。仙路漫漫,望你好自为之。\"
说罢,便携家人离去。
走在熙攘的街道上,徐云忍不住问道:\"爹为何要帮他?\"
徐应渊目视前方,淡淡道:\"此人以凡俗之身,仅凭残缺功法便能修至凝气期,可见心性毅力俱佳。
修仙之路艰难,结个善缘也无妨。\"
余云芬莞尔一笑,补充道:\"况且那不过是坊市最普通的通行令,算不得什么贵重之物。
若他真有本事,自然能在坊市立足,若是庸才,去了也是徒劳。\"
徐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再多言。
街边的灯笼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青石板上轻轻摇曳。
远处传来阵阵爆竹声,为这年关增添了几分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