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智能化替代工程刚刚拉开序幕,另一项更为深远、更关乎人类自身潜能的变革,也已悄然启动。
就在这个看似平凡的早晨,全国所有大型综合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军队体系内的各级医务所、以及国家级重点研究院所附属的卫生室,几乎同时接收到了由专人押运、恒温保存的特殊医疗物资——一箱箱散发着幽蓝色微光的注射液。箱体上印着简洁的标识:“GEN-1型生命强化剂”,以及最高卫生部门的绝密级调拨文件。
这是经过长时间严格论证和小范围试验后,国家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优先为对国家有特殊贡献、或处于极端健康危机中的人群,注射一级基因进化药剂。首批名单涵盖了功勋卓着的军人(尤其是因伤致残者)、顶尖科研工作者、以及经评估各类现代医学手段已无能为力的重症患者。这将作为全民注射前的最终大规模安全性验证和特殊贡献群体的优先福利。
龙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房区。
陈玲心情沉重地走在熟悉的走廊上,眼眶微红。她的父亲肺癌晚期,已经在这里住了大半年,昨天主治医生再次找她谈话,语气委婉但意思明确: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推开病房门,看到父亲消瘦憔悴的面容和身上插着的各种管子,陈玲的心又是一阵揪痛。她强打起精神,坐到床边,轻声细语地和父亲说着家常,尽管老人大多数时间只是昏睡,偶尔清醒地眨眨眼。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轻轻敲响,一位护士推着一辆小型冷藏车走了进来,车上放着几支泛着蓝光的精密注射器。
“陈姐,您也在啊。”护士认得这位长期陪护的女儿。 “嗯,王护士,今天这是…”陈玲看着那从未见过的蓝色药剂,有些疑惑。 “这是刚到的,国家下发的特殊治疗药剂,叫做‘生命强化剂’。”王护士一边核对床号和信息,一边解释道,“上面有规定,所有符合条件的重症患者都必须注射。哦对了,说明书上特别提醒,注射后患者可能会感到非常饥饿,是正常反应。您最好现在就去准备点容易消化的流食或者营养液,等会儿老先生醒了可能会想吃。”
“啊?特殊药剂?是…每个重症病人都要打吗?这是什么药啊?”陈玲愣住了,完全没听说过这种强制性的治疗。 “是的,全国统一要求的,强制性的。”王护士肯定地点点头,语气温和但不容置疑,“具体疗效我们也不完全清楚,但这是国家的命令,肯定是为了病人好。”
虽然满心疑惑,但听到是国家强制要求且可能对父亲有好处,陈玲还是点了点头:“好,好,我这就去准备点粥。”她看了一眼似乎仍在昏睡的父亲,匆匆离开了病房。
王护士熟练地从冷藏箱中取出一支GEN-1药剂,接入输液管路。冰凉的蓝色液体缓缓推入老人的静脉。昏睡中的老人似乎微微颤动了一下,眉头舒展了些许,一种难以言喻的、融融的暖意仿佛从体内深处弥漫开来,让他陷入了更深沉、更舒适的睡眠之中。监护仪上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开始出现微小但稳定的向好波动。
类似的情景,在这一天,在全国成千上万家医院的重症病房、在守卫边疆的军营医务所、在灯火通明的科研基地卫生室里,静悄悄却又坚定地上演着。一股蓝色的希望之流,无声地注入这个民族的肌体。
当晚7点,《中央新闻》再次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主持人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庄重,但细看之下,眼中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下面播送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防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GEN-1型生命强化剂’接种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经过长期严格的科学研究与临床试验,我国在生物基因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GEN-1型生命强化剂’(以下简称基因药剂)。该药剂旨在温和优化人体基础机能,增强免疫力,修复部分机体损伤,为应对未来深空环境挑战、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奠定基础。”
“接种工作将遵循‘安全第一、循序渐进、保障重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即日起):重点人群接种。 优先覆盖以下群体: 一、现役及荣退伤残军人、功勋飞行员、航天员等为国家安全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员; 二、两院院士、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带头人、关键领域顶尖专家; 三、经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组评估认定的、现有医疗手段无法有效治疗的危重症患者。”
“第二阶段(预计三个月后):扩展人群接种。 在第一阶段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后,扩展至全体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大型国企职工等维持社会基本运转的关键岗位人员。”
“第三阶段(时间待定):全民自愿接种。 待产能完全满足后,面向全体公民免费提供自愿接种。”
“接种工作将由指定医疗机构统一实施。注射后可能出现短暂发热、饥饿感增强等反应,属正常现象。国家已建立完善的接种后监测体系。”
“此项工作标志着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是保障人民健康、迎接未来挑战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闻播出的瞬间,举国再次哗然。这一次,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更是一种直击心灵的、对生命本身的无限憧憬。进化的时代,终于露出了它的第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