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秦总被连夜带走的消息,像一块投入矿务局平静水面的巨石。涟漪尚未散去,更深沉的暗涌已在矿务局之外集结。省城,省能源局那栋庄严肃穆的大楼里,一间挂着“常务副局长”门牌的办公室,厚重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李国栋靠在宽大的真皮座椅里,指尖夹着的雪茄升起袅袅青烟,映着他阴沉如水的脸。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赫然是矿务局北坡工地热火朝天的照片,以及王磊在食堂门口应对闹事人群的新闻简报。
“废物!”李国栋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不知是在骂被抓的秦总,还是骂那个在矿务局搅动风云的王磊。秦总是他扶持起来、用来在矿务局攫取工程利益的“白手套”,更是他个人一些灰色资金的重要通道。王磊掀翻郑毅,他还能勉强置身事外,但动鼎盛,抄秦总,这是直接砍向了他的钱袋子!更让他心惊的是,矿务局专项审计组像疯狗一样,顺着鼎盛这根线,正在往更深处撕咬,一些他以为早已处理干净的旧账,似乎正被重新翻检出来。
“笃笃笃。”敲门声响起,秘书小心翼翼地探头:“李局,《商报》的孙记者来了。”
“让他进来。”李国栋掐灭雪茄,脸上的阴鸷瞬间被一种深沉难测的“沉稳”取代。
孙记者是个三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精干的男子。他熟稔地坐在李国栋对面,递上一份打印好的稿件,标题刺眼——《矿务局重建还是造神?天价安置费背后的疑云》。
“李局,您看看,这是关于矿务局北坡重建项目的一些初步调查。”孙记者笑容可掬,眼神却带着职业的审视,“预算惊人,远超同类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招标程序是否经得起推敲?那位王代局长,动作是不是太大了些?矿务局刚经历巨震,如此大规模举债搞建设,风险几何?我们想听听省能源局,作为主管单位的看法。”
李国栋接过稿件,慢条斯理地翻看着,眉头微蹙,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在斟酌词句:“孙记者的敏锐,我很欣赏。矿务局的情况…确实复杂。王磊同志年轻有为,魄力是有的,但…重建工作,涉及巨额资金和数千职工家属的切身利益,谨慎,再谨慎也不为过啊。”他放下稿子,叹了口气,语重心长,“作为主管部门,我们既要支持基层同志放手工作,更要替他们把好关,看好钱袋子,防止…好心办坏事,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啊。”
他每一个字都滴水不漏,没有一句直接指责王磊,但那“魄力”、“年轻”、“谨慎”、“风险”、“别有用心”的字眼,如同淬毒的软针,精准地刺向稿件想要引导的方向。他最后意味深长地看着孙记者:“新闻监督,是推动工作的重要力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是对矿务局负责,也是对王磊同志本人负责嘛。”
孙记者心领神会,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精光:“李局放心,我们《商报》向来以事实为准绳。这篇稿子,我们会再核实细节,争取尽快见报。”
---
矿务局代局长办公室。王磊刚结束与北坡重建项目组的视频调度会。屏幕上,新规划的地基已经开挖,大型机械轰鸣,一片繁忙景象。他刚摘下耳麦,小张就拿着平板电脑,脸色凝重地快步进来。
“王局,您看这个!”小张点开一个新闻App的推送页面。
醒目的标题:《矿务局重建疑云:天价安置费,钱从何来?》
副标题:“代局长王磊大手笔背后,是魄力还是冒险?”
内容正是《商报》孙记者的那篇稿件,经过网络编辑的加工,标题更具煽动性,质疑的矛头更加尖锐。文章巧妙地引用了“省能源局有关领导”对“巨额资金风险”和“招标程序规范”的“关切”,并暗示北坡重建项目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将王磊描绘成一个急功近利、可能踩踏红线的“造神者”。
几乎同时,王磊的加密座机响起。是省国资委分管财务的张副主任。
“王磊同志!”张副主任的声音带着官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压力,“网上那篇报道,看到了吧?影响很不好啊!省里主要领导也很关注!北坡重建,关心民生是好事,但预算规模确实不小,资金来源、审批程序一定要经得起考验!特别是现在这个敏感时期,审计还在进行,更要谨言慎行,不能授人以柄!省能源局那边,也有些不同的声音…你要尽快澄清,消除不良影响!”
电话挂断。办公室内气氛骤然凝重。
李卫国和周放闻讯赶来,看着平板上的报道,脸色都很难看。
“卑鄙!这是李国栋在背后捅刀子!”李卫国一拳砸在桌子上,“审计组刚摸到鼎盛和他的一点边,他就坐不住了!想用舆论压垮我们,搅黄北坡重建!”
“这篇报道,看似质疑资金,实则诛心!想动摇矿务局职工对您的信任,给省里施压!”周放眉头紧锁,“王局,必须立刻反击!否则重建工作会寸步难行!”
王磊站在窗前,背对着他们,望着楼下矿务局大院里步履匆匆的职工身影。夕阳的余晖给他挺拔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他没有愤怒,脸上甚至没有太多波澜,只有那双眼睛,深邃如寒潭,映着窗外渐暗的天色,闪烁着冷静到极致的光芒。
“反击?”王磊缓缓转过身,声音沉稳有力,如同磐石,“当然要反击。但不是对骂,不是解释。”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内线电话,语速清晰而果断:
“钱明,通知财务科、审计科、重建项目组所有负责人,半小时后,一号会议室!带上北坡重建所有预算明细、资金来源证明、招标全流程文件!原件、复印件,全部备齐!”
“刘大姐!立刻联系北坡安置点的职工家属代表,选十位口齿清楚、了解情况的,请他们一小时后到局里!”
“小张!联系市里主流媒体,省报驻站记者,通知他们,矿务局今晚七点,在局礼堂召开‘北坡危房重建项目情况说明暨媒体通气会’!欢迎所有关心矿务局的媒体朋友参加!”
一连串命令,如同精准的鼓点,瞬间定下了基调。不是被动澄清,而是主动亮剑!不是辩解,而是展示!
“卫国,”王磊看向李卫国,目光锐利,“你亲自带人,去‘请’那位《商报》的孙记者。不是抓,是请!客客气气地请他来参加今晚的发布会!告诉他,矿务局的大门开着,欢迎所有记者带着问题来,我们当面解答!”
“周放,”王磊的目光转向联络员,“你辛苦一下,立刻回省纪委专案组驻地。调取鼎盛公司所有与省能源局李国栋副局长,以及其亲属、关联人之间的资金往来、项目审批、会议记录!特别是涉及矿务局旧工程的部分!要快!要铁证!舆论的箭射过来,我们就用事实的盾挡回去,再用法律的矛,直捣黄龙!”
“明白!”李卫国和周放异口同声,眼中燃起斗志。
王磊重新站到窗边。暮色四合,矿务局大楼的灯火次第亮起。网上的喧嚣质疑,如同试图遮蔽灯火的浊浪。但他知道,真正的光,不在口舌之争,而在那一笔笔晒在阳光下的账目里,在那数百户等待新家的期盼眼神里,在那即将展开的、用铁一般证据铺就的反击战场上!
浊浪排空,靠的不是避让,而是中流砥柱的定力与迎头痛击的锋芒。这一局,他要让那些躲在阴暗处放冷箭的人,搬起石头,砸碎自己的脚!他拿起手机,拨通了雷刚书记的加密专线,声音沉稳而坚定:
“雷书记,舆论的暗箭来了。矿务局这边,已做好全面反击准备。需要省纪委,对李国栋施加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