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米白墙边,新添了个原木色工具架——是小陈昨天从家具城拉回来的,边角还打磨过,没毛刺。
他刚拎着材料清单走进来,就看见秦翡蹲在架前。
手里攥着一把把螺丝刀,从最小的3号十字螺丝刀,到最大的12号一字螺丝刀,按长度依次排开。
拇指和食指捏着螺丝刀柄比了比,确保每把之间的间距刚好一厘米。
“秦姐,你看这清单,我昨晚整理的。”小陈把清单递过去。
“竹条、薄膜都标了数量,就是挡板的竹片没写尺寸,你说弄多宽合适?”
秦翡接过清单,扫了一眼,随手放在旁边的桌上。
又拿起一把5号螺丝刀,比了比旁边4号的长度:“竹片宽5厘米就行,太宽重,太窄容易断。”
“你看这螺丝刀,3号放最左边,4号挨着它,上次找3号修假肢的小零件,架上摆得乱七八糟,翻了十分钟才找到,耽误了半个钟头——这样排,要哪个一眼就能看见。”
小陈凑过去,把清单放在工具架上。
又从工具箱里掏出扳手:“我把扳手按开口大小排,8号、10号、12号……跟螺丝刀分开。”
“上次修集水器的竹架,拿错了扳手,差点把螺丝拧滑丝,还得重新换,麻烦死了。”他边排边嘀咕,“我在家放调料瓶都随便摆,找醋的时候总翻错,按你这方法,找工具快多了。”
秦翡拿起一把镊子。
从抽屉里摸出酒精棉,轻轻擦着镊子尖端的锈迹——上次夹二极管的时候没擦干净,滑掉了三次:“镊子要擦干净,不然夹小零件会滑,特别是装加热管的接线头,滑掉了接不上电。”
她把擦好的镊子放在工具架最上层,旁边摆了个小放大镜:“找小螺丝的时候用这个,李大爷眼神不好,别漏了。”
“笃笃笃”,实验室门被轻轻敲了三下。
张奶奶拎着个竹篮走进来,篮子里装着橘子和一把小青菜,叶子上还沾着露水:“小翡,刚在巷口买的橘子,甜得很,还有把青菜,中午给你们煮面条吃。”
“昨天听你说集水器要送黄沙村,我想起李大爷上次说,老人弯腰不方便,桶要放高点,你们别忘了。”
秦翡接过橘子,挑了个最大的递给张奶奶:“您先吃,桶我们定了60厘米高,刚好不用弯腰。”
“等集水器推广开,我教您搭个小的,专门浇您的月季花,不用再拎水了。”
“那可太好了!”张奶奶笑得眼睛眯起来,把青菜放在桌上。
“我家月季花去年开得可艳了,今年缺水都没精神,等有了集水器,肯定能再开得好。”
“对了,你们找小螺丝刀不?上次你修假肢,放我这了,我给带来了。”她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把3号螺丝刀,放在工具架上。
小陈剥了个橘子,汁不小心溅到手上,赶紧用纸巾擦:“张奶奶您记性真好!这橘子太甜了,比超市里的好吃多了。”
“对了,清单上的竹片,我等下联系仓库,让他们按5厘米宽切,省得回来还要自己削。”
正说着,林晚的视频电话弹了进来。
镜头里她手里拿着个蓝色小风扇,扇叶还转着,旁边放着个快递盒:“翡翡,我爸让我给你送10个小风扇,专门给集水器吹湿气的,我已经到楼下了。”
“哎,你在排工具?也太整齐了吧,比我家衣柜里的衣服叠得还齐!对了,加热管我测试过了,泡在水里都不漏电,你们放心用。”
“你上来吧,小陈刚好在,能帮你搬风扇。”秦翡拿起一个橘子,剥了瓣放进嘴里。
又指了指小陈手里的清单:“你跟林晚说,加热管的螺丝要多带点,上次装太阳能板,螺丝不够,还得去五金店买。”
小陈赶紧对着镜头喊:“林晚姐,多带点螺丝!最好是不锈钢的,不容易生锈,黄沙村风大,容易锈。”
挂了电话,小陈掏出笔。
在清单上补了“不锈钢螺丝200个”:“我按你说的,标上数量和用途,比如‘竹条10根,搭架用’‘疏水膜1张,凝水用’,李大爷他们就算不认字,看图标也能懂。”
秦翡凑过来看了眼,指了指“太阳能板”那行:“加上‘100瓦,白天用’,不然他们不知道多大功率,拿错了咋整?上次有村民买错了灯泡,安不上还白跑一趟。”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整齐的工具架上,螺丝刀的金属部分泛着淡淡的光,像一排小小的反光镜。
秦翡看着排好的工具,嘴角弯了点,伸手碰了碰最左边的3号螺丝刀——刚好能放进掌心,大小正合适:“这样就好,找的时候快,用的时候也顺手,教村民们用工具,也按这个顺序,不容易乱。”
小陈把清单折起来放进兜里,拎起旁边的空快递盒:“我去楼下接林晚,顺便把风扇搬上来,材料清单等下给你核对,保证没漏——对了,张奶奶,中午面条我来煮,您歇着。”
张奶奶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剥着橘子,看着整齐的工具架,笑着说:“你们做事真仔细,难怪做出来的东西好用,黄沙村的村民们肯定喜欢——中午我给你们卧俩鸡蛋,补补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