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翡坐在实验室的灰色沙发上,怀里紧紧抱着装集水器草图的灰色布袋。
布袋里夹着片干玉米叶——是丫丫上次送蓝色玩具车时偷偷塞的。
她指尖蹭着布袋的棉布纹理,小声念叨:“丫丫说玉米叶能当书签,翻页不会乱。”
这布是小陈上周从老布店挑的,洗了三次。
“他说洗软了不硌手,抱着像裹了晒过太阳的暖被子。”
脚边毛豆的屏幕亮着“研讨会倒计时1小时”,轮子时不时碰下她的裤腿。
像家里养的橘猫蹭腿,轻轻的。
屏幕角落的香樟树图标隔几秒闪一下,是她上次画的。
“秦小姐,该出发了。”
小陈拎着印小玉米的保温桶走进来,牛奶香飘满了实验室。
他把桶放在茶几上,先擦了擦手——手上沾着面粉。
“早上帮王阿姨揉面蹭的。”
“这是她五点煮的温牛奶,加了半勺蜂蜜,你上次说这甜度刚好,不齁。”
“她怕凉,还在桶外裹了两层棉巾,现在摸着手还热。”
“陈总在楼下等了,昨天我们踩过点,录了会议室的声音,你听——”
小陈点开录音,里面只有轻轻的翻图纸声。
偶尔飘来一句低叹:“这膜的角度算得真准啊”,连呼吸声都清楚。
“专家说话比实验室的风扇声还轻。”
“20个人坐得散,每张椅子隔快一米,不挤。”
小陈又补充:“我试了椅子,布艺的,垫上你的小靠垫,跟家里沙发差不多软。”
“坐十分钟都不硌腰。”
秦翡摇了摇头,把布袋抱得更紧,下巴抵着袋口。
“20个人…他们的声音会叠在一起。”
“像上次实验室没贴隔音棉的回声,从天花板、墙壁、桌子底下撞过来。”
“我会听不清谁说话,会忘怎么呼吸,手指还抖,画不了图。”
她抬头看小陈,眼睛里蒙着层无措。
“上次修假肢,来3个工人师傅,嗓门大。”
“我躲在画图桌下,等他们走了才敢出来,还对着图纸画了半小时,手才不抖。”
“这次20个人…能不能不去?”
“我想留在这改冰袋固定带——昨天画2厘米宽,刚才算1.8厘米更合适。”
“不浪费布料,还能绑紧冰袋,你看。”
秦翡从布袋里掏出草图,红笔标着“1.8cm”。
旁边画着布带示意图,还写着“试绑3次,均不松,竹架无勒痕”。
陈砚舟推门进来,手里拿着银色分贝仪,还有个灰色小靠垫。
靠垫角上绣着歪太阳,是小宇上周用红线缝的。
他按开分贝仪,屏幕跳着“当前分贝:26db”。
“秦小姐,实验室现在26db,会议室最多35db,只高一点点。”
“就像你画图时,我翻技术手册的声音,不吵。”
“等下超过35分贝,我立刻带你走。”
“会议室门是双层隔音的,关上门,外面声音都听不见,和在实验室一样。”
陈砚舟蹲下来,视线跟秦翡平齐。
“我让助理带了你的0.5毫米水笔和画纸,一伸手就能拿到。”
“不想听就低头画布带草图,没人打扰你。”
“我们去只是‘看看’,不是‘必须做什么’。”
“像逛有技术图纸的公园,不舒服了随时回家。”
毛豆突然滑到秦翡腿边,屏幕亮起暖光,放起《星光》钢琴版。
屏幕弹出小字:“秦翡别害怕~我存了李大爷的语音,你听——”
李大爷沙哑的声音传出来:“翡翡啊,楠竹我都选好了,粗的搭架,细的编绳。”
“你去开会不放心,我搬小马扎坐实验室门口,帮你看样机,保证没人碰坏!”
秦翡手指碰了碰毛豆的屏幕,冰凉的触感让她肩膀松了点。
她低头看了看草图,又抬头看分贝仪,小声问:“真的只有20个人?”
“不会有人突然拍桌子?不会让我站起来说话吧?”
“上次社区做轮椅分享,我站在台上,手都抖得握不住话筒。”
“最后还是你帮我讲的。”
“不会。”
陈砚舟把分贝仪放在她手里,掌心的重量很实在。
“我和主办方签了书面协议,你全程不用发言,不用上台,就坐靠门的位置。”
“你点头,我们就进;你摇头,现在就走,没人会说什么。”
“这分贝仪你拿着,想测就按,数据是实时的,骗不了人。”
秦翡握着分贝仪,又摸了摸毛豆的屏幕,慢慢点头。
“那…去看看。”
“要是吵,我们就走——我的冰袋草图还没画完,丫丫的玉米苗还等着集水器呢,不能耽误。”
小陈立刻笑了,打开保温桶,递过一个印香樟树的陶瓷杯。
“这是上次社区活动送的,你说好看,就留着了。”
“先喝口牛奶,温的,50度刚好,不烫嘴。”
“我帮你把草图放回布袋,别折角。”
“小宇给你的玉米叶书签也小心放好。”
秦翡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点头:“王阿姨的牛奶,和上次一样香。”
“她早上还问我,你最近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小陈一边收草图一边说:“让我盯着你喝完这杯,还说你要是喜欢,明天再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