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板的明朝鼻烟壶失而复得,欣喜若狂,连声对谢砚道谢后,扯巴着那人走了,钱老板等人直咂舌:“这年头经济是真的不好了,调包都玩到咱们头上了。”
这话几个同行心领神会,只是碍于现在还有不少客人在看热闹,他们哪能说出口。
但心声统一啊——【从前都是古玩店里玩调包坑客人,现在居然反过来,倒反天罡。】
咳,这几位老哥是不是太实诚了。
这不正是大家提到古玩城就闻之色变,提心吊胆的原因之一么,古玩店坑客人的法子可太多了,什么留珠卖犊、隔山卖牛等等,正是这些花招引得行业名声败坏。
没想到终有遭受反噬的一天,打鹰的能让鹰啄了眼。
如果不能听到这小子的心声找到正品,这小子去而复返取走,要是有同伙就更好操作。
到时候这个跟头是栽得结结实实,传出去都要被人笑掉大牙。
不过摸着良心说,能这么干的都不是什么好人,只想着赚一笔快钱就消失无踪,倒是坑害了老实本份的古玩店,还有那些流动的摊贩,对了,现在还有直播卖古玩的。
最近新兴的电子认购字画,那个真是绝了。
谢砚想到不久前相亲的赵弱弱,那姑娘好歹是受过高等水平教育的都差点被直播间赌石给坑进去,所以这年头啊,骗来钱快,所以不停地有人以身试法。
几位老大哥是欲言又止,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声音,比如老钱——【老赵也太幸运了吧。】
啧啧,这口气听着是有些惋惜的,没看赵老板倒霉,他似乎还怪遗憾的。
而此时人群里有几道身影迅速地离开,汇入人群后就不见了。
“哥几个聊,我先回店里了。”谢砚和钱老板他们打完招呼就往店里走。
看热闹的人群也是散开,各自晃荡去了,走出人群,迎面看到冲他挑眉的陈疲:“谢老弟可以啊,好身手,好眼光,好锐利!”
谢砚自认为皮糙肉厚,脸皮不比城墙厚但也差不了多少,现下被夸得脸都在微微发烫。
“陈皮哥今天过来了?”
“欸,别提了,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这神一样的比喻把谢砚都给整懵了,陈疲反应过来抽了自己的嘴:“呸,这张笨嘴!”
谢砚忍俊不禁,陈疲才叹道:“我这刚接手,店也没正式开张,结果今天这波没赶上。”
陈疲现在也进了古玩城的业主大群,看到大家接连报喜,他则是丧得不行,不过刚才那话过了,似乎有骂自己的嫌疑,吃啥屎啊,山珍海味它们不香吗?
他过来找谢砚是有求于人,顺便看了出好戏,别说,看得他真热血沸腾。
他就喜欢谢砚这样有冲劲、爱打抱不平的热血有为青年,要不是他来晚了,也会挺身而出,教训这帮不务正业,光想走偏门的小年轻。
谢砚被陈疲拉进了前万宝阁,看到里面的一幕时,他眼珠子差点掉地上。
这效率,也太快了吧……
原本空空荡荡的店铺里现在货架都齐全了不说,陈疲真的用一帮旧物填充好了店铺!
而且毫不凌乱,都已经按类别放好了,整整齐齐,就那些二手书,摆得比图书馆还周整!
还有些凌乱的小物件,也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工工整整地放在货架上。
谢砚眼尖,甚至看到收银柜台那里放着的成本表,只瞟了一眼,就能瞧见成本核算的专业度,这哪是陈疲一个人能办到的事?
在这么短促的时间里居然弄成这个地步,这叫什么,团结就是力量。
陈疲身后的人为了他开店的任务给予了满分支持,谢砚差点控制不住表情,只能无声地竖起大拇指,陈疲看着,乐呵呵地按下他的手指头:“有朋友帮忙。”
“什么样的朋友这么大的能耐,这么高效,”谢砚笑道:“我也想要这种朋友。”
陈疲干笑了几声:“我这人吧三教九流的都认识,平时看着不怎么样,,关键时刻他们真的能挡事,不然依我一个人来办这事,等到猴年马月了。”
谢砚不知道陈疲的同事们知道自己从伟光正打成三教九流是什么心情,但陈疲为了掩饰身份真是张嘴就来,也是被他逼急了。
他还是个有同情心的人,不问了,而是看着店里的布局,陈疲还是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现在的格局和从前的万宝阁完全不同,大变了。
陈疲现在还是心有余悸的,放在风扇上的剪刀让他这两天都不痛快:“谢老弟,你帮我看看现在的格局怎么样,能不能冲了前面两条人命的煞气?”
谢砚回家拿了罗盘和鲁班尺过来,就是潘大师没能带走的那把鲁班尺,直接现场丈量。
但凡是吉的留下,是凶的换掉,又直接动手把几个货架挪了挪位置,还别说,挪完以后楼下的空气流通都顺畅了些,不像之前那么闷。
做完这些,谢砚又想到晚上看到的屋宅之气,不禁嘀咕道:“难道傻人有傻福?”
陈疲没听清,问道:“你说什么?”
“我说这些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谢砚话锋一转:“旧书旧画的占了店里的绝大多数,其实这些倒也不是没有销路——现在的仿古餐厅越来越多,用来做装饰正好。”
谢砚本来只是想转移话题,双手一背,装模作样地看起那些旧古书,结果眼睛倒是亮了。
他一本接一本地将一些旧书挑出来,等小心翼翼地翻看过后,咧嘴道:“这什么运气。”
陈疲不解:“怎么了?”
“这些小人书,单本起码要卖八百以上。”谢砚说完,陈疲瞪大了眼:“你小子逗我?”
“陈疲哥该去买彩票了,这些全是民国的连环画。”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公仔书,要是追溯其历史的话能到汉朝,当时是壁画形式最多,到了宋代有了印刷术的应用,开始转向纸质。
明清时期更是有了章回体小说,大量的插画应用于其中,绣像、回回图广为流传。
到了民国时期,北方称它是小人书,南方叫它公仔书、伢伢书、菩萨书。
谢砚把挑出来的翻了翻,突然把牙咬得咔嚓响——这什么狗屎运气。
按斤收回来的旧书里居然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