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西域,寒风如刀,刮过茫茫戈壁,卷起漫天黄沙。一支由两千名禁军组成的队伍正沿着古丝绸之路缓缓西行,马蹄踏在碎石遍布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李逸身着轻便的铠甲,外罩一件黑色披风,披风下摆早已被风沙染成了土黄色。他勒住缰绳,抬头望向远处 —— 地平线上,隐约可见连绵的雪山,那是天山的余脉,过了雪山,便是回纥部落的驻地。
“李兄,前面就是博格达山了,翻过这座山,再走两日,就能到回纥的牙帐。” 程处默策马来到李逸身边,他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神采奕奕。此次西行,他们已走了近一个月,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穿越莫贺延碛这片 “死亡之海”,一路上,缺水、风沙、严寒,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
李逸点点头,目光扫过身后的队伍。禁军士兵们虽个个面带风霜,却依旧保持着整齐的队列,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队伍中,还夹杂着几辆马车,里面装着国书、礼品,以及 “逸品犁” 与肥皂的样品 —— 这些,是他说服回纥可汗的关键。
“让兄弟们加快脚步,争取在日落前翻过博格达山,山那边有一处水源,我们可以在那里扎营休整。” 李逸对程处默说道。
“好!” 程处默勒转马头,高声下令:“全军加速前进,日落前务必抵达山后水源地!”
士兵们齐声应和,队伍的速度明显加快。夕阳西下时,他们终于翻过了博格达山,山后的景象豁然开朗 —— 一片开阔的草原上,一条蜿蜒的河流静静流淌,河水清澈见底,岸边长满了枯黄的野草。
“终于有水了!” 士兵们欢呼着,纷纷下马,奔向河边。程处默安排士兵们搭建帐篷、生火做饭,李逸则走到河边,弯腰掬起一捧河水,冰凉的河水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他抬头望向草原深处,心中不禁想起苏瑶 —— 出发前,苏瑶特意为他准备了御寒的棉衣和治疗风寒的药材,还反复叮嘱他注意安全。如今,他离回纥的牙帐越来越近,只盼能早日达成合作,不负苏瑶的牵挂,也不负唐太宗的信任。
两日后,李逸与程处默率领队伍,终于抵达了回纥的牙帐所在地 —— 鄂尔浑河流域的草原。远远望去,无数顶白色的帐篷如同盛开在草原上的蘑菇,帐篷之间,牛羊成群,牧民们骑着马,挥舞着马鞭,高声唱着悠扬的牧歌。
“大唐使者到 ——” 随着一声响亮的呼喊,回纥可汗吐迷度率领部落长老们,骑着高头大马,亲自前来迎接。吐迷度年约四十,身材高大魁梧,身着一件镶金边的蓝色皮袍,头戴狐皮帽,脸上带着几分威严,眼神却十分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
“大唐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吐迷度翻身下马,用略显生硬的汉话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客气,却也难掩审视之意。
李逸与程处默也翻身下马,李逸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可汗客气了。我乃大唐西域商路联合使李逸,这位是禁军郎将程处默。奉我大唐皇帝陛下之命,特来与可汗商议合作之事,还望可汗多多关照。”
吐迷度微微点头,侧身做出邀请的手势:“使者远道而来,一路劳顿,先随我入帐歇息,待用过晚宴,咱们再详谈。”
李逸与程处默跟随吐迷度,走进了位于草原中央的一座巨大帐篷。帐篷内铺着厚厚的羊毛地毯,四周悬挂着色彩鲜艳的挂毯,上面绣着草原风光与牛羊图案。帐篷中央,摆放着一张宽大的木桌,桌上早已摆满了食物:烤全羊、手抓肉、奶酪、奶酒,香气扑鼻。
晚宴上,吐迷度与部落长老们频频向李逸、程处默敬酒,询问大唐的风土人情。李逸一一应答,言语间既展现了大唐的繁荣昌盛,又不失谦逊,让吐迷度与长老们对大唐的印象好了几分。
晚宴过后,侍从们撤下食物,换上茶水。吐迷度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李使者,如今西突厥在西域横行霸道,阻断商路,掠夺牧民,我回纥深受其害。不知大唐此次派使者前来,究竟有何打算?”
李逸知道,谈判的关键时刻到了。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地说:“可汗,实不相瞒,西突厥不仅危害贵部落,对我大唐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自商路中断以来,我大唐长安的西域香料价格暴涨四倍,丝绸、茶叶无法运往西域,数千工匠面临失业,国库商税收入大幅减少。我大唐皇帝陛下心系商路安危与两国百姓,特命我前来,与可汗商讨合作抗击西突厥之事,以期恢复商路,让两国百姓重新过上安稳日子。”
吐迷度闻言,眉头微微皱起,他身旁的大长老阿古拉立刻说道:“使者此言差矣!西突厥兵力强盛,骁勇善战,我回纥与他们作战,已损耗不少兵力与牛羊。若与大唐合作,我回纥还需投入更多兵力,到时候,我们的损失谁来弥补?大唐又能给我们什么实际好处?”
阿古拉的话,说出了长老们的心声。几位长老纷纷点头,看向李逸的目光中充满了质疑。程处默见状,正要开口反驳,却被李逸用眼神制止了。
李逸微微一笑,从随从手中接过一个木盒,打开后,取出一把小巧的 “逸品犁” 与一块肥皂,放在桌上:“可汗,各位长老,这两件东西,便是我大唐为贵部落准备的‘诚意’。”
吐迷度与长老们好奇地围了过来,仔细打量着桌上的两件东西。阿古拉拿起 “逸品犁”,疑惑地问:“这不过是一把普通的铁犁,有何特别之处?”
“长老有所不知,这并非普通铁犁,而是我大唐盐铁改革后,精心改良的‘逸品犁’。” 李逸解释道,“普通铁犁犁身沉重,深耕时需要两头牛牵引,一天最多能耕两亩地;而‘逸品犁’采用特殊的锻造工艺,犁身轻便,只需一头牛牵引,一天便能耕五亩地,且深耕效果更好,能让庄稼根系更发达,产量至少提升三成。”
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 “逸品犁” 的优势,李逸让人取来一块泥土,当场演示 “逸品犁” 的使用方法。只见他手持犁柄,轻轻一推,犁尖便轻松地切入泥土,留下一道深浅均匀的犁沟。
“这…… 这犁竟然如此轻便好用!” 阿古拉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讶。他自幼在草原长大,深知农耕的不易 —— 回纥虽以游牧为主,但在鄂尔浑河流域也有少量农田,因铁犁笨重、耕作效率低,粮食产量一直不高,每年都需要从西域或大唐购买大量粮食。若 “逸品犁” 真能提升三成产量,便能大大减少粮食进口,缓解部落的粮食压力。
李逸又拿起桌上的肥皂,递到吐迷度面前:“可汗,您请看这肥皂。用它洗手、洗衣,只需少许,便能产生丰富的泡沫,轻松去除油污,且气味清新。贵部落牧民常年与牛羊打交道,手上、衣服上难免沾满油污,有了肥皂,生活便能更加洁净卫生,减少疾病发生。”
吐迷度接过肥皂,放在鼻尖闻了闻,一股淡淡的皂角香气扑面而来。他用手指摸了摸,肥皂表面光滑细腻,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喜爱。
“可汗,各位长老,” 李逸的语气变得更加坚定,“若贵部落愿意与大唐合作,我大唐不仅会派两千禁军,协助贵部落打击西突厥,还将每月向贵部落提供三百把‘逸品犁’与两千块肥皂。作为交换,贵部落只需每月向我大唐提供三百匹战马与两百张皮毛。此外,我大唐还将在焉耆、龟兹、疏勒设立‘贸易驿站’,驿站配备大唐与回纥士兵共同守卫,为贵部落的商人提供住宿、货栈与安全保障,让贵部落的皮毛、牲畜能更安全、更便捷地运往大唐,换取丝绸、茶叶与粮食。”
李逸的话音落下,帐篷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吐迷度与长老们相互对视,眼中都露出了心动之色。阿古拉低声对吐迷度说:“可汗,大唐的条件确实优厚。‘逸品犁’能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肥皂能改善牧民生活,战马与皮毛本就是我们要卖给大唐的,贸易驿站还能保障商人安全。更重要的是,有大唐禁军协助,我们定能彻底打败西突厥,夺回被掠夺的牛羊!”
另一位长老也说道:“是啊,可汗!西突厥欺人太甚,若不联合大唐将其打退,我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大唐实力强盛,与他们合作,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吐迷度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抬头看向李逸,语气郑重地说:“李使者,大唐的诚意,我看到了。西突厥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商路畅通对我们双方都有利。我回纥愿意与大唐携手,共同抗击西突厥,恢复西域商路!”
“可汗英明!” 李逸心中一喜,连忙起身,拱手行礼,“能与贵部落达成合作,实乃两国之幸,百姓之幸!待我回到大唐,定会将此事禀报陛下,相信陛下也会十分高兴。”
吐迷度也起身,与李逸双手相握:“愿大唐与回纥永结友好,共同守护西域商路,让两国百姓都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
帐篷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长老们纷纷上前,与李逸、程处默交谈,商讨合作的具体细节 —— 何时出兵清剿西突厥、“逸品犁” 与肥皂的交付时间、贸易驿站的守卫分工……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次日清晨,李逸与吐迷度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大唐派两千禁军,与回纥三千骑兵组成联合军队,由程处默与回纥将领巴图共同统领,于十日后出发,清剿西突厥在莫贺延碛、疏勒等地的据点;大唐每月向回纥提供三百把 “逸品犁” 与两千块肥皂,回纥每月向大唐提供三百匹战马与两百张皮毛,双方在贸易驿站进行交换;贸易驿站由大唐五十名士兵与回纥三十名士兵共同守卫,负责保护商队安全与维护驿站秩序。
签订协议后,吐迷度派巴图率领骑兵,护送李逸、程处默前往安西都护府,与都护郭孝恪汇合,商议清剿西突厥的具体作战计划。
离开回纥牙帐时,草原上阳光明媚,牧民们骑着马,挥舞着马鞭,高声唱着欢快的牧歌。李逸勒住缰绳,回头望向远处的回纥牙帐,心中充满了欣慰。此次西行谈判,终于不负众望,达成了合作。
“李兄,没想到谈判这么顺利!” 程处默笑着说,“接下来,咱们就要联手巴图,好好教训一下西突厥,让他们再也不敢骚扰商路!”
李逸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是啊,只要我们与回纥同心协力,定能打败西突厥,恢复西域商路的繁华。到时候,长安的百姓能买到平价的西域香料,回纥的牧民能安全地进行贸易,大唐与西域的往来也会更加密切。”
队伍缓缓西行,朝着安西都护府的方向前进。李逸望着茫茫草原,心中充满了期待 —— 他仿佛看到,不久之后,西域商路上,驼铃声声,商队络绎不绝;长安的逸品轩里,香料区、玉石柜台重新摆满了商品,百姓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回纥的草原上,牧民们用 “逸品犁” 耕种农田,粮食丰收,牛羊成群。
他知道,这一切,都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只要秉持 “以利共赢” 的理念,与回纥携手合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西域商路的繁华,大唐的繁荣昌盛,终将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步步变为现实。